“1956年9月的午后,新生报道处传来一句玩笑——‘听说新院长是一位少将?’”短短一句话,道出的是北京电影学院在那个秋天的全新气象。若想弄清这所学院的掌舵人究竟换过几位,还得把时针拨回更早,拨回到延河水畔的1938年。
延安电影团,是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支电影队伍,也是北京电影学院的“祖籍”。谭政挂名团长,袁牧之、吴印咸等人举着摄影机奔忙在前线和后方,留下胶片上最早的红色影像。抗战胜利后,这批人又在东北办了两期摄影训练班,培养了四十多名青年摄影师,为新中国的电影教育埋下种子。
![]()
1949年炮火渐息,文化部电影局于1950年在北京设立电影学校,校门口那块牌子曾写着“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开门办学第一年,陈波儿临危受命,成为首任院长。她出生在潮州,早年走红上海滩,以一袭旗袍在银幕上演《青春线》。全面抗战爆发后,陈波儿扛着剧本走进根据地,用舞台剧《放下你的鞭子》鼓动民心。1950年她把这些经验带进课堂,既讲台词也讲政治。可惜天不假年,1951年11月的一场心脏病让她倒在上海讲座现场,年仅41岁。
陈波儿去世仅十天,白大方以代院长身份挑起重担,1951至1956年整整五年。他是河北沧县人,学画出身,延安抗大毕业后跑到新疆从事情报工作。1942年盛世才翻脸,他被关进监牢,靠地下党救出才逃回延安。乱世淬火,使得白大方在办学时对纪律要求格外严格。有人说当年北影(那时还叫北京电影学校)最难混的不是考试,而是白大方随时出现的宿舍检查。
1953年3月,学校正式改名“北京电影学校”,标志着中国电影高等教育雏形确立。三年后,新中国第一次院系大调整完成,学校升级为“北京电影学院”。就在这关键节点上,少将王阑西上任。他出生于河南兰封,早先是八路军政治部干部,打仗时写标语,停战后写教材。1956到1959年,他把军队那套政工思路嫁接到艺术教育里,新生入学第一件事竟是学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人揶揄“电影学院像军营”,其实这正契合当时“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精神风貌。
![]()
进入1960年代,国家踏进特殊年代。章泯在1960年接过院长之印,一干就是18年。四川峨眉人,1926年入党,方言浓重,嗓门奇大,从未拍过片却精通戏剧理论。他最著名的课堂是把学生拉到舞台上重排《雷雨》,然后一句句剖析“封建残余”。那几年摄制经费紧张,章泯干脆带师生下厂矿纪录劳动群众,用16毫米胶片完成毕业作业,“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口号在北影被贯彻到极致。
1978年,春风吹进校园。电影学院复课闹腾,急需有人主持日常事务,卢梦临时上场代行院长,两年后把位置让给成荫。成荫出身山东曹县,鲁艺戏剧系毕业,军代表转导演,《钢铁战士》拿下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和平奖。他在1980到1983年进北影任职,对外推介中国影片,对内恢复表演、导演、摄影三大传统系科,还首办“青年导演创作班”,培养了第五代中的部分骨干。
1983年,沈嵩生接过院长职位。浙江海宁人,金陵大学电影播音专修科出身,留学背景开阔了视野。八十年代学院第一次大规模更新设备,沈嵩生四处拉设备赞助,“彩色胶片要想到手,得靠自己求人。”他常这样苦口婆心,对着行政干部一遍遍敲桌子,最终在1987年让学院拥有全国第一条学生自用彩色冲印线。1992年,他把印有“感光科学研究中心”标牌的钥匙交到继任者刘国典手里。
![]()
刘国典任期1992至1997年。剧务出身的他务实低调,主推学科交叉。“别只盯着摄影机,”刘国典在一次动员会上说,“地质、建筑、动画都能和电影讲故事。”正因如此,动画系在他手里重组,随后诞生一批技术导演,与欧美合拍的三维动画第一单也是那时谈成。
1997年伊始,王凤生从国家教委调任北影。吉林农安人,清华大学水电站专业毕业,他非电影人却懂管理学,于是推进ISO质量标准、岗位聘任制,动了不少人的“铁饭碗”。教职工议论颇多,但教学秩序第一次有了KPI形式的硬指标,录取分数线连升三年,社会培训项目数量也翻倍。
2002年,摄影系教授张会军走马上任。他是北京土生土长的“老北影”,镜头里有胶片时代最后的温度。张会军把重点放在国际化:与美、法数所电影学院签署互换协议;设立“北京电影节·学院单元”;引进4K数字摄影机作为课堂标配。后续的产业化重组、影视投资实验室等项目,也在他的主持下起步。
![]()
现任院长钱军,湖北荆门人,学者型干部,继续推进校企、校地合作。近年业内常提“北影科研属性加强”,背后便有钱军主打的项目制科研思路——教师带项目,学生跟组,成果直奔市场。学院从延河边的小分队成长为今日中国电影产业链的“孵化器”,历任院长的决策与风格,层层叠加,见证了中国电影教育八十余年的浮沉与嬗变。
这十余位掌门人背景各异:有红极一时的女演员、有行走战场的政工干部,也有建筑专业的大学生。正是多元成分交汇,才让北京电影学院能在时代跌宕中跨出一步又一步,把银幕上的中国故事拍得更厚重、更辽阔。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