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谈崩了,中方白忙活一场,巴方气得发声,阿方却一声不吭
谈判桌上风起云涌,中巴阿三方之间暗流涌动,僵局之下谁能打破?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这两个邻国,像一对甩不掉的冤家,在伊斯坦布尔的谈判桌上彻底僵住了。
中方的调解努力,像一颗石子投进深潭,连水花都没见着。
巴基斯坦这边气得直跳脚,阿富汗那边却冷着脸、不动声色。
可这盘棋,远不止表面看起来这么简单。
巴基斯坦被外界称作“炸弹猎手”。
这几年,巴基斯坦塔利班(巴塔)的恐怖袭击一波接一波,搞得巴国上下人心惶惶。
![]()
学校、军营、集市、清真寺,谁都没能幸免。每一声爆炸,都在狠狠消耗政府的公信力。
这次谈判,巴方带着全套证据链来了:通信记录、资金流向、武器来源……桩桩件件,都想让阿富汗认下这个账。
土耳其和卡塔尔也站出来,证实这些证据是真的。
但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却像块石头,纹丝不动。
他们把自己裹在“主权防线”的外壳里,始终不肯对反恐做出明确承诺,甚至通过媒体反唇相讥:“你连自家领空都管不住,还想我帮你剿匪?”
阿富汗这边呢,更像是个“边境守夜人”。
![]()
塔利班是靠赶走外国势力上的台,现在最怕别人觉得他们软弱。
要是公开配合巴基斯坦打击巴塔,等于承认自己对国土控制力不足,还可能在国内引发民族情绪反弹。
美军无人机时不时绕过俾路支省或开伯尔-普什图省,穿越阿富汗领空,这更让阿方憋了一肚子火。
塔利班政府嘴上说得漂亮,“绝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阿领土威胁中国”,但实际行动却迟迟不见。
这话就像一颗裹着彩纸的糖,好看,却尝不出甜味。
中方则扮演着“稳健协调者”的角色。
![]()
王毅外长曾亲自飞往喀布尔,主持三方会谈,想用善意给地区安全垫个底。
中巴经济走廊,上千亿美元的投资,牵涉物流、能源管道、基建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关乎国家发展,也关系着老百姓的饭碗。
可偏偏就在这条走廊上,危险四伏。
俾路支分离武装、巴塔这些组织,早就盯上了这个大项目,成了看不见的“隐形炸弹”。
边境一乱,中方工程师的生命安全就成了悬在头顶的刀。
![]()
10月12日,巴阿边境突然爆发武装冲突。
两边动用了重炮、坦克,甚至战斗机。
阿方声称打死了58名巴军士兵,夺回25个哨所。
巴方怒不可遏,直接关闭重要口岸作为回击。
老百姓纷纷逃难,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安全局势一夜崩盘。
三天后,迫于国际压力,双方才勉强达成48小时停火。
![]()
中方的调解努力原本被寄予厚望,现实面前却显得苍白无力。
到了10月29日,巴方新闻与广播部长塔拉尔直接摊牌:“没谈出任何可行方案。”
这是一次毫不掩饰的失败,连外交辞令都懒得用了。
阿方不仅拒绝把巴塔列为恐怖组织,还冷冷抛出一句“无法接受”,把议题彻底堵死。
这就像牌桌上的“死守”,谁都不肯先亮底牌。
两国的困境,就像两个死结缠在一起。
![]()
巴基斯坦压力山大,每一次恐袭都在透支政府公信力。
军队伤亡数字不断上升,民众愤怒地质问:“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学校被炸死,袭击者却在邻国逍遥?”
阿富汗则深陷“主权焦虑”。
塔利班政权担心,一旦配合巴方行动,就会被国内反对派抓住把柄,威胁政权稳定。
更关键的是,真要打击巴塔,就得深入边境山区——那些地方,塔利班的控制力本就薄弱。
![]()
贸然行动,搞不好会激起部落叛乱,甚至引发内部分裂。
中巴经济走廊成了这场对峙中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这条连接新疆和瓜达尔港的交通大动脉,正被恐怖组织视为“头号目标”。
俾路支解放武装认为走廊掠夺地方资源、强化了中央控制,不断对工程师、港口设施和能源车队发动袭击。
一旦巴塔和俾路支武装联手,这条通道随时可能被切断。
阿富汗塔利班的沉默,并非全无底气,背后也有自己的盘算。
![]()
他们选择模棱两可的表态,其实是在利益与风险之间反复权衡。
塔利班高层既不想彻底和巴塔撕破脸,也怕放任不管最终引火烧身。
毕竟,历史上两派曾并肩对抗苏联和美军,如今虽然公开对立,私下关系却依旧错综复杂。
有些事,表面是安全合作,骨子里却是地缘博弈。
巴基斯坦的选择空间也不大。
光靠军事打击,根除不了恐怖袭击;可外交谈判,又陷入死循环。
中方的调解举动,在部分巴基斯坦舆论看来,像是“温柔劝架”,实际问题却纹丝不动。
甚至有人质疑:这种善意的调停,会不会反而拖慢了解决问题的节奏?
#热点观察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