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最“硬气”的姿态,最终换来的却是一场“百忙一场”的闹剧。
德国大众和日本本田停产后,欧洲车企排队求安世中国签字,荷兰总部完全被无视。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荷兰官员出来表态了,强抢安世是必要之恶,也是无奈之举?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芯片断供中国重定规则
2025年10月,全球车企都慌了,芯片突然断供。
德国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里,之前整天轰隆隆的生产线一下子静了。
工人们接到通知回家休息,啥时候上班等通知。
![]()
墨西哥的本田更惨,专门生产HR-V的生产线直接停了。
这批车本来要发去美国,现在订单只能堆着没人管。
宝马和奔驰的零部件供应商急得团团转,仓库里的芯片存货最多撑几个星期。
![]()
日产直接放话,芯片再供不上,11月初就得全停产。
想换供应商?开玩笑,没个几个月根本搞不定。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算了笔账,这么停下去,欧洲车企每月损失超过200亿欧元。
![]()
可谁能想到,这场让全球车企焦头烂额的停产潮,源头竟是中国企业安世半导体发布的三条新规定。
但这并非中方主动发难,而是对荷兰政府违法接管安世、破坏全球芯片产业链的强力反制。
10月中旬,安世中国向全球130多家顶级车企发出通知:想继续买芯片,必须按新规矩办事。
![]()
第一条,所有合同必须重新签订,以前跟荷兰总部签的合同,现在全都不算数了。
不管你是大众、宝马,还是博世、德尔福这样的巨头,想合作,就得乖乖跟安世中国重签。
第二条更直接,以后所有买卖,必须用人民币结账。
这一手,既能防着被金融制裁,也让人民币在芯片交易里真正硬气起来。
![]()
第三条最绝,中国客户的订单优先发货。
国外客户不光得排队,还得签个协议承担“产能波动风险”。
说白了,中国车企有货拿的时候,国外车企可能还在苦等。
![]()
安世遇干预中国托底
不过安世中国这三条“硬规矩”,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事情得从一个月前说起。
9月底,美国把安世半导体列入“实体清单”,理由是中国闻泰科在其技持股超过50%。
理由特简单:闻泰持股超过50%,算中资说了算的企业。
![]()
第二天荷兰政府就跟着凑热闹,翻出部1952年的老法律《物资供应法》。
拿“维护国家安全”当借口,直接把安世的荷兰总部给接管了,连所有资产都冻了。
更过分的是荷兰法院,不仅停了闻泰创始人张学政的CEO职务,还把他手里的股权几乎全收走。
![]()
就留1股装样子,剩下的全交给第三方管着。
意思明摆着:这家公司现在我们说了才算。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还在电视上振振有词,说这么做是为了防止技术外流。
他还担心安世的知识产权被中国母公司“偷走”,连欧洲研发中心都被“掏空”。
![]()
可这些指控全是莫须有,连个实锤证据都没有。
闻泰科技早就100%控股安世了,母公司在集团内部调配技术资源,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怎么到了荷兰嘴里就成了窃取?
但荷兰政府显然打错了算盘,他们只看到了安世的“荷兰身份”,却忽略了这家公司早已被中国资本和市场重塑的事实。
![]()
自从2019年闻泰科技斥资36亿美元收购安世控股权后,这家公司早就脱胎换骨了。
现在安世近一半收入都来自中国市场,当初中方投的钱不光帮它还清了欠账,研发投入也从2019年的1.12亿欧元,涨到2024年的2.84亿欧元。
![]()
专利申请更夸张,以前一年就十几件,2024年一下冲到110件,连车规级芯片市场都超过英飞凌,成了全球第一。
单给荷兰交的企业所得税,一年就有1.3亿欧元。
不过最重要的是,安世的生产基本搬中国来了。
![]()
超过70%的产能在中国,东莞的封测基地承担了全球60%的业务,上海临港的鼎泰匠芯工厂月产能达3万片12英寸晶圆。
就算荷兰那边出什么状况,国内供应也完全没问题。
![]()
荷兰困局与中方破局
眼见中方在产能和市场上占尽优势,荷兰总部起初还想玩硬的,切断了对中国区的技术授权,想以此要挟中方就范。
可荷兰没料到,这步“技术卡脖子”的棋,反而踢到了铁板。
中国工程师在极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核心技术自主适配,摆脱荷兰总部技术依赖。
![]()
安世中国随即在公众号上宣布:荷兰的决定在中国无效,工厂照常运转,员工工资分文不少。
荷兰的技术要挟彻底落空,之前的强硬态度再也绷不住了,开始明显软化。
![]()
10月21日,卡雷曼斯主动给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打电话,商量怎么解决问题。
到了10月27日,荷兰通过媒体放风,说接管安世是必要之恶和无奈之举,想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明眼人都看得出,荷兰的服软不是因为“讲道理”,而是他们从一开始就犯了三个致命错误。
![]()
第一个错误就是高估了自己的控制力。
以为抢了总部就能控制安世,却忘了70%的产能在中国手里。
除了高估自己,荷兰还犯了第二个错:小看了中方的应对能力。
他们没想到中国工程师这么快就能破解技术封锁,更没想到中方会用新规定稳住整个产业链。
![]()
第三个错误则是忽略了安世芯片背后复杂的产业链关联。
安世的芯片不仅用在汽车上,还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
错误已经酿成,荷兰现在彻底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连找个“接盘侠”都成了难题。
车企认的是安世的产能和技术,不是荷兰的空壳总部。
![]()
更糟糕的是,这件事严重损害了荷兰的营商环境。
试问,哪个外国投资者还敢去一个随时可能用陈年旧法冻结你资产的国家?
与荷兰的焦头烂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世中国不仅没受风波影响,反而交出了亮眼的业绩。
2025年10月这一个季度,营收直接冲到43亿元创下新高,净利润也有7.24亿元。
![]()
其实安世这场风波,不只是一家企业在扛,更给全球产业链上了生动一课:
现在全球产业链早拧成一股绳了,中国企业要想不被人卡脖子,说到底得把核心产能、关键技术攥在自己手里。
像荷兰这样搞单边、拿政治掺和商业,最后只能自己吃自己种下的苦果。
![]()
结语
商业合作的基础是契约精神,产业链的稳定依靠互利共赢。荷兰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最后只能自己收拾残局。
![]()
参考文献: 1.每日经济新闻:《汽车巨头拉响停产警报:芯片告急!》2025-10-24 2.观察者网:《荷兰“强抢”中资企业导致芯片断供,本田在墨西哥的工厂停产》2025-10-29 3.观察者网:《闻泰科技:荷兰想让本国企业接手,但没用,客户不会追随》2025-10-28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