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抖音时被辽宁选美冠军的视频惊到了:36号选手张倩捧着冠军奖杯站在亚军季军中间,脸型方正、体态敦实,和身边高挑纤细的选手对比强烈,评论区直接吵成了菜市场。有人骂“评委闭着眼打分”,有人扒出“非辽宁籍”的身份,更有业内人士暗指“赞助费说了算”,这哪是选美,分明是场撕破行业遮羞布的闹剧。
![]()
争议的起点是“颜值落差”。官方视频里,张倩穿高跟鞋走路拘谨,转圈圈时裙摆甩得不如广场舞大妈的丝巾飘逸,泳装环节粉色T恤配运动鞋的造型,被网友调侃“放东北能直接下地掰苞米”。更扎心的是对比——往届辽宁冠军不是九头身模特,就是知性美女,网友直言“这差距从精装房跌到了毛坯房”。
![]()
但比颜值争议更让辽宁人窝火的是“身份问题”。有网友扒出张倩户口在北京,既非辽宁土著也没长期在此生活,本地网友气得拍桌:“沈阳、大连美女遍地都是,凭啥让外地人代表辽宁?” 这话戳中了地域情结,评论区满是“糊弄人”“丢辽宁脸”的吐槽。
![]()
面对质疑,组委会的回应堪称“火上浇油”:“张倩胜出是因学识、公益经历等综合素养突出,颜值并非唯一标准。” 这话立马被网友怼回去:“既然叫选美,核心能离得开美?比综合素养不如评三好学生!” 更打脸的是,所谓“突出公益经历”只是“参与过社区活动”,有网友嘲讽:“我姥姥天天做义工,是不是也能拿冠军?”
![]()
随着深挖,更多“猫腻”浮出水面。有网友发现赛事名头掺水,“全球中华小姐”既没在民政部备案,也不在国际选美组织赛历上,只是上海某公司办的线上综艺。评委名单更离谱:五位评委里三个是赞助商代表,一个网红经纪人,连个美学权威都没有,完全不符合“评委需提前公示”的规定。
最耐人寻味的是业内人士的爆料:“地方选美早成赞助费游戏,综合素养就是遮羞布,谁拉的经费多谁就拿高分。” 这话并非空穴来风,张倩宣称的英国硕士学历查不到认证,钢琴十级资质也无编号可验,所谓“优秀履历”全是水分。
网上的争论早已分裂成两派。反对者骂“黑幕明显”,觉得商业化毁了选美;支持者却辩解“这是多元审美,没整容有辨识度”,结果被回怼:“辨识度不等于好看,村口王大妈辨识度更高咋不选她?” 甚至有网友开脑洞:“评委是故意的,用反讽揭露奖项注水乱象”,这说法竟还收获了不少点赞。
现在组委会虽表态“重新核查评分流程”,但辽宁网友根本不买账:“脸都丢到全国了,查还有用?” 其实大家怒的从不是“多元审美”,而是借“多元”摆烂、用“素养”当遮羞布的敷衍。选美可以不追求“白瘦幼”,但总得有美的底线;比赛可以商业化,但不能无下限。
这场风波也扯出了行业通病:西安冠军被指“表情僵硬像蜡像”,四川冠军遭调侃“像隔壁大娘”,网友编的顺口溜“东北的虎,西北的狼,四川的冠军是大娘”,道尽了地方选美集体翻车的尴尬。
选美选的是“美”,更是标准和公信力。要是规则成了摆设,赞助费决定结果,那这比赛不如直接改叫“招商大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