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的钢铁在利沃夫方向留下冰冷的残骸。乌克兰称之为9M729,飞行距离超过1200公里,在乌战场首次出现。消息来源为乌克兰外长西比哈:近几个月来,俄罗斯多次用陆基9M729导弹袭击乌方境内目标。一位官员表示,第一次发生在8月份,到10月底为止,乌军已经记录了23起类似的袭击事件。之前缺少残骸证据,无法对外确认;10月5日利沃夫方向发现残骸,线索才拼上最后一块。
![]()
9M729就是当年使《中导条约》陷入困境的人。俄方称其为9M728的改进型,和“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系统一起使用,在2017年服役。导弹长8米,直径0.533米,重2.3吨,能携带常规高爆弹头,也有携带核弹头的可能。乌方给出的1200公里以上的飞行距离说明这已不是简单的近距离骚扰了。争议的焦点一直集中在射程上:俄罗斯方在条约有效期内坚持认为最大射程为480公里,卡在500公里的红线之内;美国方面则根据卫星监测试射数据、尺寸换算、情报对比得出判断,认为实际射程可能达到2350公里级别。2018年特朗普政府发难,指责俄罗斯研发部署9M729违反条约,要求销毁;俄罗斯不接受,美国于2019年退出《中导条约》,约束也随之消失。
乌方此次公开飞行距离和残骸,目的是为了说明当年美国的判断比较接近事实。但是乌方也承认自身存在不足之处: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俄军现役的9M729导弹与2019年以前的批次完全一致,是否经过改进也无明确证据。条约已经不存在了,俄军在战场上使用该型号,不再受500公里的限制。
![]()
俄罗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把9M729推到台前?第二层就是对美国做出反应。美军正在研发能发射“战斧”巡航导弹的“堤丰”陆基系统,并有向乌克兰出口的意向。俄罗斯用9M729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你们用你们的“战斧”,我用我的9M729,不要再装模作样地待在条约里了。另一方面就是用现实去填充。俄军对乌远程打击频繁且力度大,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推算,自冲突爆发以来,俄军已经向乌发射过五千枚以上的各类导弹。空射Kh101(射程2400公里以上,强调隐身)、海基“口径”(2480公里左右)为骨干,但是高端弹药消耗快、库存压力大。9M729此时补位顺理成章:用“伊斯坎德尔”系统陆基发射,不用轰炸机、不靠军舰,部署更灵活,而且库存比较充足。
几件事情需要考虑。第一,在战场上出现的“条约之影”。军控不是高层的远景,而是建立互信的途径,它是把“可打、可不打”的能力向后延的缓冲带。没有缓冲带的话,能力就会向前推进,战场也会更热。利沃夫的残骸是提醒我们桌面掉在地上了。其二,信息战的拉锯战。乌方认为飞行距离和残骸可以证明有长距离飞行,但是是否是原版、是否是同一批次还需要更多的独立证据或者公开试射数据。第三,心理战与信号战相辅相成。美国在推动“堤丰”的同时也在商讨“战斧”的外销,俄罗斯则使用了9M729,双方互相传递出“我也有的”的信息,使得彼此都没有优势窗口可以利用。短时间里针锋相对,长期的安全阈值会慢慢降低,冲突区的人最伤。
![]()
从技术上来说,9M729给地面部队配上了“远手臂”。陆基发射更加隐蔽、分散,后勤链条更短。不能像无人机那样成群结队地飞上天,但是可以对高价值目标进行精准打击,出手少、分量重。超过1200公里的飞行展示了战区纵深打击能力,乌防空体系的压力将会更加集中到中远程拦截层上。
在军控方面,情况更为戏剧化:当年《中导条约》所争议的问题,现在已经变成了战场上的常见现象。规则出,风险进。以前说把射程压缩到500公里以内,现在可以飞过1200公里甚至更远。是否继续升级不好说;外界只能看到“打出来”的部分,更远的射程、更复杂的突防、更高的命中率都藏在数据里、押在下一轮的使用上。乌方目前公开的节点为“8月首次使用”“到10月底共记录23次”“10月5日找到残骸”,具体的目标、伤亡及更多技术细节尚未有权威发布,因此做此类题时要习惯于信息不完整。
![]()
关于“核潜力”要冷静:9M729有携带核弹头的可能,但是实际战斗中是否装核弹,没有公开的权威证据。没有事实,判断就停留在“无证据”。“潜力”本身就可以警示军控的重要性:只要技术路径存在,就必须有规则来约束;没有规则,潜力就会变成风险。
“补位”是关键词:高端弹药消耗速度很快,库存紧张,9M729既是库存压力的出口,又是战术灵活性的出口,预计会成为一段时间内的常规角色。对乌方而言,在防空体系要面对越来越深的纵深、越来越远的距离的威胁时,保持稳定难度越来越大。
一旦军控基础出现动摇,最近的地缘政治就不再是问题了,而是突然响起的警报声、城市夜晚中“像雷又不像雷”的爆炸声、几百公里外发射带来的“跨省威胁”。条约并不是一篇学术论文,它起着一个安全阀的作用,没有它的话,谁也无法避免。从军控“破窗”到战场“破防”,中间不过是一段时光而已。买单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城市的夜晚,孩子们上课的地方,一家人惊慌失措地在防空警报响起的时候跑到了地下通道里。
9M729上场是技术的选择,也是政治的表达。军控之门已经打开,怎样堵上漏洞、让规则回到桌面上来,值得研究:是否应该压制“堤丰”、“战斧”等陆基系统的外销?是否需要重新设置射程红线?是否存在“双方都不舒服但是可以接受的安全缓冲区”?这些问题都与每个人的安全感有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