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书单
读一本书 懂一段史
大别山本来就物产贫乏,加上连年战乱,当地的群众生活都极为困难,寒冬之中的12万刘邓大军,又是如何奇迹般的存活下来的?
![]()
▲刘邓大军用树枝弹棉花,烧草灰染布
1947年,国民党军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解放军面临压力。我党决定“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刘伯承、邓小平率领12万人,担负“中央突破”任务,直插大别山,威胁南京、武汉,调动敌军回援。跃进大别山前全军共12.4万余人,转出大别山时,只剩下不足6万人,何其的惨烈。
刘邓大军以“釜底抽薪”的勇气深入敌后,用巨大牺牲换来了战争主动权的逆转,关于这段军事奇迹,军事专家葛红国和裴志海,对三百多位原刘邓大军指战员进行了采访,写下了这本《大别山岁月:刘邓大军在1947年的那个寒冬》。
![]()
《大别山岁月》
葛红国 / 裴志海 著
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5年9月
“红军、八路军是苦出来的,可到了大别山,那日子比长征、抗美援朝还要苦。”一位亲历老兵回忆说到,但具体有多苦,现今大多数人都没去深究过。这本《大别山岁月》根据众多亲历者的口述,客观还原了那段生死考验的往事。
![]()
▲刘邓大军主力转出大别山,准备新的攻势
书中不仅讲述刘邓大军在黄泛区行军、汝河抢渡、高山铺战役等关键节点中的军事博弈与生存挑战,还详细分析了刘邓大军为何非要挺进大别山?缺衣少粮,如何在寒冬生存?兵源为何锐减得如此惨烈?如何用铁的纪律,打造出钢铁之师?等等。
十几万将士用生命书写的往事,豆瓣评分高达8.9,值得当代每一位去读读,这本书将近有400页之厚,非常不错,极具性价比的一本好书。
图书实拍
![]()
![]()
![]()
![]()
![]()
![]()
![]()
![]()
![]()
![]()
![]()
目录
第一章 1947 :最难熬的一年
南京的自信和延安的胜利
战争就是“做生意”
“陕北甚为困难”
第二章 向南!向南!
黄泛区
抢渡汝河
天助刘邓
第三章 红色的土地
一寸土地一寸血
回 家
第四章 “大别山是一个最大的考验。”
下马威
吃饭成了个大问题
三个枪毙,三个不准
打土豪,分田地
第五章 打几个大胜仗
激战张家店
高山铺大捷
广济之战
第六章 冷的冬
棉衣歌
宋埠事件
血战柳林
第七章 “麻烦制造者”
摸摸老虎屁股
十一师这个“硬核桃”
北向店遇险
包信集之战
兵败王家店
第八章 反右倾
第九章 再见了,大别山
春之冬
“叫花子部队”
新式整军运动
“我们是对全国尽了责任的”
后记:感谢与铭记
下方可购
---------- 完----------
秦汉史、唐宋史、明清史等,点下方查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