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亲亲小猫咪
去一年里,作为度过社群志愿者,我在群内为郁症患者家属解答心理与药物相关问题,见证了无数家属在陪伴患者过程中的迷茫、困惑与成长。今天,我想以半报告半叙述的形式,梳理家属咨询时的三种典型状态,并分享我的应对思路与感悟,希望能为更多身处困境的家属提供参考。
“关心则乱”:陷入双重循环的焦虑者
第一种家属最常见的状态,是被患者的“无对象焦虑”深深传染,最终陷入手足无措的困境。他们会在群里反复提问、倾诉孩子的状态:既不满孩子的喜怒无常,又对未来充满绝望,仿佛被焦虑缠住思绪,陷入“做选择却难下决定”的内耗——比如知道孩子在学校难受,想主动询问又怕惹孩子烦,不问又心疼,纠结间又会自责“不了解孩子情况怎么办”。
这种焦虑,恰如克尔凯郭尔对“无对象焦虑”的描述:焦虑者明知自己在为某件事担忧(比如孩子的病情、用药、情绪),却始终抓不住焦虑的核心,只能在“选与不选”的循环里越陷越深。更棘手的是,患者病情时好时坏,家属往往来不及调整应对方式(比如孩子状态好转时,会突然慌神“有没有忘吃药”),又会把自己套进新的焦虑循环,形成“双重内耗”。
其实,家属的绝望很正常,但绝不该成为停滞的理由。未来本就充满不确定性与无限可能,不会被当下的困境定义。患者需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处理自身问题,家属同样需要跳出“焦虑陷阱”——与其纠结“未来会不会好”,不如聚焦当下的现实问题:今天孩子有没有按时吃饭?要不要陪他散散步?
真正有效的应对,是“扬弃”希望与绝望的极端情绪——不是否定对未来的期待,而是承认“生活本就有起伏”,然后忽略那些过度的担忧,以宁静且勇敢的心态面对当下。我们不必追求“完美应对”,只需守住“好好生活”的本质,在磕绊中陪伴,就是对自己和患者最好的支撑。
![]()
“认知错位”:陷入“莫名矛盾”的忽略者
第二种家属的状态,可以概括为“忽略”,但根源并非“不关心”,而是家属与患者之间的“生态位不平”——面对同一问题,二者的生活体验、情感感知完全不同,导致家属常常陷入“明明我什么都没做,怎么就惹孩子生气了”的困惑。
郁症患者本身对情感极为敏感,有时家属无心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在患者眼中可能被赋予额外的情绪意义;更重要的是,患者可能存在“非理性冲动”,这与生理层面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失衡有关——递质波动会降低情绪基线,削弱感知快乐的能力,让患者在某些时刻突破理性逻辑,出现突然的情绪爆发。
比如家属主动询问“今天状态怎么样”,在患者看来可能是“被过度关注的压力”;有时家属没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某个行为让孩子介意,加上患者本身的情绪敏感,矛盾便会突然爆发。这种“认知错位”不是家属的错,也不是患者的错,而是疾病带来的客观隔阂——家属需要理解,患者的情绪波动有时并非“针对谁”,而是身体与心理在疾病影响下的自然反应。
“明晓当下”:守住“接纳与陪伴”的清醒者
其实前两种状态并非“不好”,只是家属在陪伴过程中难免会经历的阶段。而第三种状态,我称之为“明晓现世生活”的清醒者——他们已经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接纳、支持、陪伴,不掺杂过多自我情绪,也早已跳出“无对象焦虑”的内耗。
他们清楚:郁症是患者生命中的一段旅程,最终需要患者自己学会面对与跨越。作为家属,能做的最有效的事,就是不越界、不焦虑——不奢求“孩子明天就能好起来”的“彼岸式期待”,也不陷入“我必须做点什么”的自我施压,只是在患者需要时递一杯水、安静坐一会儿,在患者抱怨时先理解“他此刻的情绪不由自己控制”,再梳理自己的感受。
更难得的是,他们懂得“家属也有自己的生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与日常,不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患者身上,反而能给患者传递“生活依旧在正常运转”的安全感。毕竟,家属的稳定,才是患者最坚实的后盾——当患者看到家人能平静面对生活,也会慢慢生出“我也能做到”的勇气。
过去一年,我见过太多家属从“焦虑”到“困惑”到“清醒”的转变。其实,陪伴郁症患者的过程,也是与自己和解的过程:不必追求“完美家属”,只需守住“真诚陪伴”的初心,接纳生活的不完美,就是对患者、对自己最好的温柔。
图源:Pexels
渡过周末版征稿启示
渡过公号每逢周日开设《渡过·周末版》栏目 ,欢迎来自日常生活的散文、诗歌、摄影、绘画、游记、才艺,也可以是历史、哲学、美学、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随笔, 纪实、虚构、评论、感想均可, 无须主题和意义,只求真实、直率,有情、有趣、有品。
这是“渡过”群友自己的园地,欢迎来稿。
征稿要求:
1. 重点突出、三观端正、内容真实,原创首发于渡过平台。
2. 原则上字数不少于1000字,诗歌不少于12行。
3. 投稿时,鼓励提供自我介绍、头像、封面图。
投稿邮箱:zhangjinduguo@163.com,若录用会在两周以内回复。两周以内未回复可视为拒稿。刊登一周以内(含刊登当天)的赞赏属于作者。
作品一经提交,使用权、修改权归主办方所有,主办方有权将作品在渡过自有及授权的第三方平台进行发布,也可按需进行编辑再发布。
作品刊登公号后由于作者自身原因撤稿,应退还已获得稿费及打赏,且半年内本号将不接受你的投稿。
投稿至邮箱视为已阅读并同意以上约定。
倾听患者心声,了解精神健康知识,探索青少年抑郁解决方案,关注获取更多帮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