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事儿。11月3号,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飞北京,行李里装着普京的“委托书”和一堆合同草稿。不是来喝茶,是来砍价。中俄之间最大的一条新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2号,卡壳了。俄方报价一立方米天然气265美元,中方只肯给120,差一倍多。谈不拢,管子就修不下去。除了价格,还有用啥钱结算,人民币还是卢布,也得拍板。这趟就是来拍板的。
![]()
就这么简单,没别的花活。
我怎么看?一句话:谁急谁吃亏。
俄罗斯现在真急。欧洲不要它的气了,管子闲着生锈,外汇哗哗往下掉。普京让米舒斯京带话:兄弟,拉兄弟一把。可北京不傻。中国手里有三条路:中亚管道、海运LNG、自己国产气。多一个俄罗斯是锦上添花,不是救命稻草。所以中方把价格压到120美元,是告诉对方:我不慌,你慌不慌?
有人说,咱们是不是太狠?我不这么看。生意就是生意,谈感情也得先算账。真按265美元签,中国每年得多掏上百亿美元。这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是老百姓交的电费、燃气费里一分一毛攒出来的。省下来的钱,能修多少学校、铺多少高铁?国家替大家省钱,没毛病。
![]()
再说结算。俄罗斯想用人民币,躲开美元制裁。想法挺好,可卢布去年跌到100块兑1美元,谁敢把鸡蛋全放这个篮子?中国央行一向求稳,人民币国际化得一步步来,不会因为谁着急就踩油门。今天全收卢布,明天卢布再崩,谁兜底?国家金融安全不是儿戏。
有人担心:这么砍价,会不会把俄罗斯逼到墙角?放心,俄方还有牌。它可以再降价,也可以拉印度、越南一起谈。但别忘了,东亚能一口气吃下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只有中国。市场在这儿,底气就在这儿。北京只要把底线守住,不怕对方不回头。
还有人替蒙古着急。管道过境,蒙古想收每年10亿美元过路费。小国想赚外快,可以理解。可没钱修管子,说啥都白搭。谁投资谁说了算。中国没点头,蒙古只能干瞪眼。这就是现实:兜里有钱,才能上桌分蛋糕。
说到底,中俄关系再铁,也逃不过一句“亲兄弟明算账”。普京把账本甩给米舒斯京,是想让北京心软。可心软不能当饭吃。中国今天帮俄罗斯,明天美国、欧洲说不定又来敲门。能源安全讲究的是多元化,不能一条绳上吊死。把20%的份额留给俄罗斯,已经是给足面子。再多,就过了。
![]()
回头看,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俄罗斯被西方围堵,第一条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火速开工。当时俄方也是降价求售,中方顺势砍到160美元。七年过去,俄方回过味来,想在新管道上扳回一局,结果市场变了。中国选择更多,俄罗斯选择更少。此一时彼一时,这就是国际政治的现实。
所以米舒斯京这趟来,最好别带情绪,带计算器就行。价格能谈拢,项目就启动;谈不拢,各回各家。北京不会因为几句“战略伙伴”就掏冤枉钱,莫斯科也不会因为一时困难就贱卖资源。双方都在试探底线,就看谁先眨眼。
老百姓怎么看?很简单:气价能降一块是一块,咱就省一块。至于大国博弈,那是领导们的事。只要最后账单不落到我们头上,怎么谈都行。
最后一句话:生意可以讲情分,但情分不能代替账本。把账算清,路才能修得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