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被称为“神童”的人中,能持续绽放光芒的实属罕见,我们熟知的“伤仲永”故事总让人惋惜,而陶哲轩却走出了一条不同的路,他不仅未“泯然众人”,更将天赋转化为扎实的学术成果,成就了一段传奇。
有人说他8岁参加中国高考,这实为误传,真相是,他当时参加的是美国SAT数学考试,这项被称为美国“高考”核心科目的测试,满分800分,他取得了760分,这个年纪的孩子大多还在学习基础运算,而陶哲轩已展现出接近大学水平的数学素养。
![]()
他的智力发展确实非同一般,两岁时,当同龄人还在玩耍,他已能计算出距离春节的天数,三岁半进入幼儿园后,他的知识储备很快超过了老师的教学范围,父母最终决定接他回家自己教育。
他的父母并未急于求成,他们没有强迫孩子跳级,而是让他与同龄人一起学习成长,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发展,这种注重全面培养的方式,或许正是他能够持续进步的重要原因。
![]()
七岁时,他已开始自学微积分;九岁进入大学旁听;十岁首次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便获得铜牌;十二岁斩获金牌,至今保持着最年轻获奖者的纪录。
十六岁时,当同龄人刚步入高中,陶哲轩已完成大学本科和硕士学业,二十一岁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后,面对众多名校的邀请,他选择回到母校担任研究员,全心投入数学研究,二十四岁,他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
2006年,三十一岁的陶哲轩获得菲尔兹奖,这个被誉为“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荣誉每四年颁发一次,且只授予四十岁以下的数学家,而且他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涵盖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等近十个领域,他“不是在某个领域发光,而是在数学的每个角落都发亮”。
当他解决困扰数学界八十余年的“埃尔德什差异问题”时,已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数学界的标杆,但这位数学大师并非人们想象中的书呆子,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位幽默随和的教授,讲课生动有趣,深受学生欢迎,他的妻子曾是他的学生,两人组建了一个学术家庭,一个专注数学,一个投身航天工程。
![]()
陶哲轩常开玩笑说,教育孩子比解决数学难题更难,“这道题我到现在都解不明白”,他在采访中这样调侃自己的育儿经历,原来即便是天才,也会面临普通人常见的困惑。
由于美国联邦政府冻结了对加州大学系统的科研拨款,他所在的数学研究所面临经费危机,近五百个科研项目被迫停滞,即便如此,他仍坚持研究,甚至自掏腰包支持团队的研究生。
![]()
如今五十岁的陶哲轩,头发已有些稀疏,但眼中的光芒依旧,他依然每天沉浸在数学世界中,散步时突发的灵感会立刻用手机记录。
天赋需要适宜的环境和不懈的坚持,才能绽放最持久的光彩。
![]()
看了陶哲轩的故事,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这才是真正的‘天选之子’吧!我2岁的时候还在尿裤子,人家已经在算日子了,这差距比我和狗的差距都大!”
“他父母才是真厉害!发现孩子是天才,没有拔苗助长,而是让他正常社交,这心态太重要了,多少神童就是被急功近利的家长和周围人的吹捧给毁掉的,看看伤仲永,再看看陶哲轩,高下立判。”
“哈哈,原来天才也搞不定娃,也会为钱发愁,瞬间觉得我们也是同一级别的‘难兄难弟’了。”
“连陶哲轩这种级别的大牛都要为五斗米折腰,美国的科研环境也这么严峻吗?这耽误的可是全人类的进步,太可惜了。”
从天才儿童到数学大师,陶哲轩的人生给我们什么启发?在教育和成长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哪些方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
信源:澎湃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