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30日“新毒株甲型H3N2来袭”冲上热搜!
没错!
是它!是它!还是它!
流感又双叒叕来了 这一次还来势汹汹
![]()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第41周(10月6日~10月12日)检测出的流感病毒阳性标本中,甲型H3N2毒株已成为主流。
![]()
从第42周的病例检测结果也不难看出,今年 H3N2 感染占据了 94% 以上的主导作用[1]。
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主要流行的是甲型H3N2流感病毒,而去年的主导毒株是甲型H1N1;许多人对今年流行的H3N2毒株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被感染。
听到H3N2,不少人会觉得陌生。但其实它并非新出现的毒株,早在1968年,引起流感大流行以来,一直在人群中普遍流行;此后五十余年间,它并未消失,而是像「换季新装」一样,周期性变异,以季节性流行的方式持续传播,成为流感季的常客。
流感季提前的原因
今年流感季的提前到来主要与几个因素密切相关。
![]()
1、气候异常与极端天气:近期多地出现气温骤升骤降的极端天气,如北方寒潮突袭导致人体呼吸道抵抗力下降,为病毒传播创造条件。同时,暖冬延长了病毒存活时间,而寒潮引发的冷应激又削弱免疫力,形成传播窗口期。
2、流感病毒变异与新型毒株流行:今年主要流行甲型H3N2亚型毒株,与去年H1N1毒株不同。由于人群普遍缺乏针对H3N2的免疫力,即使接种过疫苗或曾感染其他亚型,仍易被感染。该毒株变异快、传播力强,历史上多次引发大流行。
3、人群免疫屏障薄弱:长期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使部分人群免疫系统接触病毒机会减少,导致免疫力“惰性”,暴露后更易感染。同时,高危群体如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免疫力本就较低,加剧传播风险。
儿童的免疫系统仍处于发育阶段,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相对较弱。他们不仅在感染后症状可能更重,也更容易出现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4、社会活动与人口流动增加:秋冬季节人员聚集(如学校开学、节日出行)及国际旅行频繁,加速了病毒扩散。例如日本、欧洲等地疫情提前暴发,可能通过跨境传播影响我国。
病毒“换装”归来
甲型H3N2是何方神圣?
![]()
这个频频引发校园停课和聚集性疫情的病毒,究竟是什么来头?它不仅是今冬的“绝对主角”,更是一位拥有超过半个世纪传奇历史的“变形大师”。
甲流H3N2并不是新面孔
01
早在1968年,它就以“香港流感”之名首次大规模暴发,波及全球至少55个国家和地区。此后,它并未消失,而是像“换季新装”一样,周期性变异、卷土重来,成为流感季的常客。
流感病毒本就是不断变化的,就以甲流为例,不管是去年主打的H1N1毒株,还是今年的主角H3N2,都只是甲流家族中的一个成员而已,其他成员还包括H5N1,H6、H7等。
还要注意,大家不要搞忘流感还有一个“主角”叫乙流,在整个流感流行季中,甲流和乙流是有可能同时或者交替流行的,目前是H3N2占绝大多数,未来不排除H1N1或者乙流占据主导地位。去年被甲流乙流混合双打过的朋友们,一定对那种感觉没齿难忘。
H3N2和H1N1引起的症状非常相似,都属于典型的流感症状,存在细微的与个体有关的倾向性差异。共同的核心症状主要是这些:高烧(39°C以上很常见)、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头痛、咳嗽、喉咙痛、部分患者有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腹泻,但在儿童中更常见)。
甲流H3N2的“真实目的”
02
H3N2 之所以能如此持久地困扰人类,核心在于它无与伦比的变异能力。
伪装大师的“快速换装”:H3N2 病毒表面的 HA 蛋白(特别是其球形头部)的变异速度,远超其他流感病毒!我们的免疫系统依靠识别这些蛋白来记忆和攻击病毒[2]。而 H3N2 就像一个“伪装大师”,其“马甲”(抗原性)换得极快。
03
糖盾护体:为自己披上“隐形斗篷”
除了改变蛋白结构,H3N2 还有一招绝技:增加 N-连接糖基化位点[2]。简单来说,就是在它的HA蛋白表面“挂上”更多的糖分子。这些糖分子就像一件“隐形斗篷”,能够物理性地遮挡住关键的抗原区域,使得宿主产生的抗体难以识别和结合病毒,从而成功“隐身”。
甲流H3N2真的更“毒”吗?
04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感染H3N2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流行病学数据似乎也支持这一点——在 H3N2 占主导的年份,流感的总体疾病负担和老年人死亡率通常更高。
然而,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
一项系统回顾了 47 项研究(2018年)指出,当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混杂因素后,不同流感病毒类型/亚型在导致个体患者疾病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方面,并没有显示出巨大而一致的差异[3]。
那如何解释 H3N2 年份更高的死亡率呢?这可能是因为:
年龄偏好:H3N2 尤其善于感染老年人,而这个群体本身就是流感重症和死亡的最高风险人群。其快速变异使得老年人本就衰退的免疫系统更加难以应对。
免疫印记:早年接触的流感病毒株可能会削弱个体对后续新毒株的免疫反应,这使得老年人对新型 H3N2 病毒的防御能力尤其薄弱。
所以,H3N2 的“凶险”可能更多体现在它能够更有效地攻击脆弱人群(比如孩子、老人、免疫力低下人群等)!作为流感家族的“常青树”,以其快速的变异和巧妙的伪装,始终是我们最棘手的对手之一。
别把流感当感冒
这几点要分清
很多人觉得流感就是“重一点的感冒”,不当一回事,结果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案例警示:浙江杭州39岁的程女士,经常熬夜爆肝工作,确诊流感后,回家“硬扛”了3天,好几叶肺叶竟都出现了“白肺”症状……
流感与普通感冒有何区别?
虽然两者都可能引起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但流感最突出的特点是全身症状较重:
高烧不退:体温可在短期内迅速升至38.9℃~40℃
疼痛明显:头痛、咽痛、全身肌肉酸痛
极度乏力:疲劳感显著,影响正常活动
全身不适:可伴随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
流感VS普通感冒
![]()
秋冬季本来就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最近除了流感病毒之外,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手足口和流感病毒等存在一定水平活动,所以当出现发烧、咳嗽、流鼻涕等情况时,还有可能是这些病毒在“发力”哦!
1.鼻病毒:这是引起普通感冒的最常见病毒,约有30%-50%的成年人及儿童感冒是由鼻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局部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打喷嚏,通常发热较轻或无发热,全身症状不明显。
2.呼吸道合胞病毒:传染性极强,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初期症状类似感冒,如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多数症状会在1-2周内消失。也有少数可能发展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极少数可发展为呼吸衰竭,需要加强重视。
3. 手足口:主要发病人群为6个月-5岁的娃娃。主要表现是早期发烧,后期有皮肤和黏膜的改变,包括皮肤出现红点,有的还伴有疱疹。
4. 腺病毒:一年四季都存在,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在冬季和早春达到感染高峰。常在起病之初就会出现反复高热(38.5度以上),同时还有咳嗽、咽痛、流涕、眼红(结膜炎)、精神萎靡或烦躁、拉肚子等症状。
至于如何区别流感和这些疾病,建议这样来看——流感主要为突发高热(39-40℃),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明显,而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
所以,如果是一来就高热,首先要考虑流感或者腺病毒;如果只有咳嗽、流鼻涕,就要先考虑是不是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如果是娃儿突然发烧身上还出现了红点点,那要怀疑是手足口……
流感季如何做好防护?
秋冬季节是流感的“高发期”,也是保护家人的关键期,在甲流 H3N2 流行的季节,病毒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很容易引发发热、咳嗽、乏力等不适症状,给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困扰。此时,提升自身免疫力成为抵御病毒侵袭的关键,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免疫防护,就是最强防护盾。
有很多家长问:打完疫苗就高枕无忧了?
❌ 错!疫苗是首要防线,但无法100%阻断所有毒株。疫苗+日常防护才是黄金法则。
![]()
做好四防:
1️⃣勤洗手:常用肥皂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洁,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
2️⃣强免疫: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室内通风;
3️⃣讲卫生: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4️⃣避人群:少去密闭人多场所,出现症状要居家隔离,外出就医戴好口罩。
厚德 明智
西铁校概况
精技 笃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