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围绕戏剧主题开展的文旅演艺、游园会等线下活动已十分常见。有的依托代表性的旅游演艺项目,如河北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带动所在地及周边住宿、餐饮、交通、文创等配套消费,形成以戏剧为核心的文旅消费生态圈;有的则借力戏剧节庆品牌,如浙江的乌镇戏剧节、山东的青岛里院喜剧节等,促成旅游目的地升级和文化IP塑造的合力。
各类戏剧主题游园会日渐丰富的同时,戏剧行业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星罗棋布的演艺新空间不断更新剧场边界,大量市场主体、民间力量加入其中,激发艺术创作活力。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新兴力量,丰富戏剧在文旅融合进程中的吸引力,同时反哺演艺新空间项目的创作生产?
日前,“一台好戏嘉年华”主题游园活动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戏剧再次走出剧场的全新尝试,引发业界关注。
5年前的夏天,戏剧厂牌“一台好戏”带着上海第一个环境式小剧场音乐剧《阿波罗尼亚》进驻南京路步行街附近的亚洲大厦,凭借其创新性和稀缺性迅速成为市场热点。此后,这类演艺新空间运营模式从亚洲大厦开枝散叶,环人民广场半径一公里内,五六十个演艺新空间项目散落在第一百货商店、大世界等商场或商圈。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拖着行李箱赶来看戏,成为上海文旅市场的一道独特风景。
![]()
戏剧游园会活动现场 戏剧厂牌“一台好戏”供图
而今,这些走出传统剧场的演艺新空间项目再次迈出了创新的脚步,探索集戏剧艺术、文化休闲、社交互动于一体的主题游园模式。活动现场的户外“快闪”舞台上,《阿波罗尼亚》《桑塔露琪亚》等演艺新空间热门IP接连登场,还有带着中国故事“扬帆出海”的《蝶变》和《#0528》等表演吸引观众驻足观看。40余位演员扮演剧中角色并参与现场互动,让观众在剧场之外也能身临其境地体验沉浸式戏剧空间。穿梭在各主题园区内,观众可以体验不同热门演艺新空间项目中角色的一天。前一秒还走在20世纪30年代的纽约街头,下一秒就来到闽南风情的度假胜地,观赏之余还能在文化市集里一站式收获休闲体验。
放眼演艺市场,类似的戏剧主题游园活动并不罕见。但对于演艺新空间项目而言,这种从单纯的戏剧内容创作到系统的行业生态构建的转变仍是新鲜事物,也不失为演艺新空间继续走出剧场的探索。
过去5年间,演艺新空间模式得到长足发展。但从体量上来看,单一的演艺新空间项目对文旅市场的拉动作用远不及传统的戏剧节或旅游演艺项目。分散在不同商圈的演艺新空间项目往往倾向于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与周边餐饮企业推出联名产品等短期的小规模合作,出于空间限制、经营分散、规制滞后等现实情况,未能释放更广泛的市场潜力。
可若从整体规模来看,演艺新空间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可小觑。以上海市场为例,在黄浦区“演艺大世界”的品牌统筹和剧场运营方“星空间”的统一管理下,相对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行业框架给予各类演艺新空间市场主体充分施展拳脚的空间,并探索在设备标准、演出质量、演出流程管理等生产维度工业化的可能性。通过持续运营,成功的演艺新空间亦可成为旅游目的地颇具吸引力的文化IP。本次“一台好戏嘉年华”主题游园活动,为不同戏剧厂牌的作品搭建起集中展示的舞台,恰是对演艺新空间集成优势的充分发挥。
此外,相较于过去常见的商业戏剧,这些走出传统剧场、融入商业综合体的演艺新空间项目,与文旅市场之间存在更紧密的联系,在打破镜框式舞台限制、强化观演互动、“戏剧+商圈”模式转型等方面具备天然优势。
从在不同商圈里的单打独斗,到在市民家门口的集中展示,戏剧再次走出剧场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市民、游客在日常休闲中就能接触品类更为丰富的艺术内容,更在于演艺市场潜移默化的又一次革新。演艺新空间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场地规划、受众拓展等问题,或将在探索行业生态构建的路上得到解答。
责编:丁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