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兵法先生
来源 | 营销兵法(ID:lanhaiyingxiao)
最近,蕉内地铁广告被指辣眼、视觉不适,登上了热搜,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
![]()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一起看看。
01
蕉内地铁广告,惹争议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表示:蕉内北京王府井地铁的广告离谱……还有人直接喊话蕉内,你是疯了吗。
![]()
从网友透露的画面看,蕉内在推广热皮保暖内衣时,模特的发型采用了经典的遮眼蘑菇头造型,两两并排站立,而他们都穿着不同颜色的秋冬热门紧身打底衣。广告最上边有一排令人无法忽视的长长长长长的广告语,主要核心关键字为“暖”“美”“绒”上,加上超长的模特站位与文案,视觉冲击力Max,让人无法忽视。
![]()
蕉内的这组平面广告,在网络上褒贬不一。
有人声称,其直接明了,是最好的广告。
![]()
也有人表示,看了之后,记忆蛮深刻的,一下子就记住了。 还有人称,蕉内的互联网营销案例牛,太有记忆点了。
![]()
![]()
![]()
从传播的角度看,让人记住了,营销的目的达到了。这也是品牌营销的核心诉求之一。
![]()
当然,也有网友觉得,这广告本身就很酷,虽然他们也没说清楚,这种酷是来源广告的超长篇幅,还是别具一格的创意。
![]()
还有人在长长 长长长长的广告中,发现品牌并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全方位展示了产品的“美”与舒适度,并表示了自己对蕉内广告的赞赏。
![]()
有网友因为对广告本身有好感,将蕉内的这次广告与脑白金、恒源祥的创意拉到一起。
![]()
一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羊羊羊”,把蕉内广告提升了几个档次,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属于用户的广告记忆,而蕉内可能成为新一代人的记忆。
![]()
有网友保持着中立,表示品牌想要贩卖“美”,而且还大声重复的表示美美美美,但其所谓的美,好像并不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甚至指责其辣眼睛。于是,“美不美”成为了广告的争议之一。
![]()
还有人直接在评论区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评“ 重复式宣传,洗脑式轰炸,审美力低下 ”,有人针锋相对的表示“ 广告不就是重复式的广而告之吗 ”。
![]()
有网友抱怨道“ 好吵的广告 ”。
![]()
还有网友毫不留情的批评,“这不叫创意是很粗暴的视线剥夺”。
![]()
“视觉暴力”。
![]()
更有网友调侃“ 像不小心压键盘上了 ”。
![]()
“广告公司退钱”。
![]()
甚至有人怀疑,“ 有点怀疑美工的精神状态 ”。
![]()
从网友的评论看,他们认为蕉内此次地铁广告的翻车了,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一是公共空间的适配度问题。地铁作为典型的高密度、快节奏的公共场景,决定了人们对视觉信息的接收是快速、碎片化且高度敏感的。在这种环境下,“肉色+奇怪的造型”这种组合,显得有点突兀,很容易因为其强烈的感官冲击和不确定性而引发不适。
二是消费者对“美”的期待与品牌表达错位了。大众心中的“美”并非指单一的、刻板的美学标准,而是社会共识下的舒适感、和谐感与积极情绪。而蕉内的另类表达,主要是视觉占领,有一种强制灌输的既视感。这就使大众审核与品牌营销诉求形成了隔阂。
只想说, 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蕉内是真拼了!可,蕉内的营销真的失败了吗?
黑红也是红,营销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品牌完成传播诉求的载体,不一定是一个“完美的作品”,而是需要精准地触达并激活消费人群。
在蕉内的这组表达中,有没有值得品牌学习与借鉴的地方呢?在兵法先生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02
蕉内地铁广告,有没有可取之处?
一直以来,蕉内始终秉承着“重新设计基本款”的理念,此次更是凭借极具冲击力的视觉呈现,打破了传统内衣广告长期营造的“温馨套路”,进一步强化品牌辨识度。
首先,“视觉锤”够硬,是其成功建立品牌记忆的关键。在信息过载的今天,一个品牌能否被记住,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拥有一个鲜明、独特、可识别的视觉符号。蕉内,采用的锅盖头+遮眼造型,有效避免了模特颜值分散产品特质,加上全方位的产品展现,构建出产品舒适、暖和的视觉语言。虽然“不按常理出牌”的冲击力,伴随着争议,却成功地在消费者心智中留下了“蕉内风格”,也打破了品类审美的习惯。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成了有辨识度的“视觉锤”,也更有穿透力。
其次,文案玩得溜,成功完成了理念传递。此次营销中,好像更多的争议是空间适配度的问题。蕉内用“暖暖暖”“美美美”“绒绒绒”重复的文案形式,看似简单直白,实则暗藏玄机。这类重复又魔性的手法,不但强化了“热皮”系列产品“美丽”“舒适”“保暖”的核心卖点,还能够快速抓住大众的注意力,完成品牌的传播诉求。
诚然,争议能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引爆流量,让一次线下投放演变成全网热议的“现象级”事件,其传播效率令传统广告望尘莫及。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这或许是“黑红也是红”的精妙之处。
可是,如果广告投放与公共空间的适配度出现矛盾,广告就可能会引发“尴尬”“不适”甚至“反感”的情绪。长此以往,消费者对品牌的联想会从“产品”滑向“品味低下”,导致营销背离“沟通”的初心,而得不偿失。
在兵法先生看来,营销可以制造话题、挑战常规,但需要有边界。品牌需要在创新博出位与大众认可度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别赢了流量,丢了人心。
作者简介:【兵法先生】营销兵法创始人、知名营销分析师,原创多篇文章阅读超10W+。个人工作微信号:bingfaxiansheng。
更多品牌案例内容
「品牌洞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万人都在看的营销新媒体」
![]()
公众号:lanhaiyingxiao
微博:http://weibo.com/bingfage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