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季里,“生化环材,四大天坑”“粉领披肩,月薪三千” 的调侃总能刷屏。这些玩笑背后,其实藏着大家对专业选择与毕业薪资关系的真切关注。
专业前景、学科特性、个人能力固然会直接影响毕业生收入,但从历年数据来看,热门专业往往就业机会更多、薪资更可观,而有些专业则难逃 “就业难 + 薪资低” 的双重压力,成了众人眼中的 “劝退项”。
那么当下就业市场里,哪些专业是企业争抢的香饽饽,又有哪些专业正面临现实挑战呢?
01 高薪榜:工科专业占据绝对优势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高薪榜前十的专业几乎被工科 “承包”,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专业表现尤为亮眼。这一趋势和我国高端制造、信息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行业对人才的旺盛需求,直接推高了相关专业的薪资水平,也让这些专业成为考生报考的热门之选。
具体来看,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前三的专业分别是信息安全(7756 元)、微电子科学与工程(7151 元)和软件工程(7061 元)。其中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均属于计算机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归为电子信息类,进一步印证了工科专业的薪资优势。
在月收入前 20 的专业中,计算机类和电子信息类的占比更是突出 —— 计算机类占 9 席,电子信息类有 5 个专业上榜。尤其是薪资前十的专业里,除机械电子工程属于机械类外,其余全部来自计算机类与电子信息类,足以见得这两类专业在当前就业市场中的强劲竞争力。
 ![]()
 ![]()
《202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基于2024届毕业生数据)也延续了这一趋势。报告指出,2024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最高的十大专业依然全部属于工学门类,具体包括信息安全(7599元)、微电子科学与工程(7282元)、电子科学与技术(7215元)、自动化(7108元)、软件工程(7092元)等。这些专业的平均月收入均显著超过6199元的本科平均水平,凸显出工科,特别是信息技术与电子相关专业在就业市场上的持续热度与薪资吸引力。
 ![]()
02 “红牌专业” 预警:报考需多一份审慎
和高薪专业的抢手形成鲜明对比,有些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已悄然 “亮红灯”。结合相关数据及市场反馈,2025 年本科就业 “红牌专业” 名单中,艺术学门类的专业占比颇高,音乐表演、绘画、美术学均在其列。除此之外,应用心理学、汉语国际教育、教育技术学、历史学等专业也跻身其中。
所谓 “红牌专业”,核心是这类专业毕业生在三项关键指标上表现不佳 —— 就业落实率偏低、平均薪资处于低位、就业满意度不高。同时它们还面临共同困境:人才市场上的对口岗位需求要么持续减少,要么增长速度缓慢,难以匹配毕业生规模。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报考这类专业时,需要结合自身规划和行业前景,多做权衡、审慎决策。
 ![]()
03
三大热门专业深度解析:报考关键信息全梳理
下面将聚焦信息技术、电子 / 微电子、新能源与智能制造三大热门赛道,详细拆解各专业的核心情况与报考核心要点,为志愿选择提供参考。
01 信息技术类: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
代表专业: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科学与技术等
专业解读:这类专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信息安全聚焦网络空间防护,深耕密码学、漏洞分析等领域;软件工程主打大型软件的开发、维护及项目管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科学与技术则聚焦机器学习、决策能力培养,以及海量数据的价值挖掘,是驱动科技革命的关键力量。学习该类专业,需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出色的编程能力和持续创新的学习意识。
就业方向:互联网大厂、金融科技公司、通信设备商是主要雇主,各级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部门也提供了大量稳定岗位。可从事软件开发、算法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系统架构师等岗位,职业发展路径清晰且广阔。
优势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
02 电子 / 微电子类:破解 “卡脖子” 难题的关键专业
代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
专业解读:该类专业聚焦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芯片)及半导体材料的研发与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知识面覆盖广,包含电路系统与微电子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深入钻研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原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直接对接芯片设计需求,助力解决高端芯片领域的 “卡脖子” 问题。学习此类专业,需要深厚的物理基础、严谨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潜心钻研的耐心。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流向集成电路产业全链条企业,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同时也是通信设备、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行业的紧缺人才。可担任芯片设计工程师、硬件开发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等核心技术岗位。
优势院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03 新能源与智能制造类:绿色转型与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
代表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等
专业解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注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存储与高效利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传统优势专业,在智能电网、电力电子与电机驱动等领域持续焕发活力;智能制造工程融合机械、自动化、计算机及人工智能技术,致力于打造智能化工厂与生产线。这类专业均为交叉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
就业方向:就业前景广阔,主要雇主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及产业链企业、光伏与风电等新能源企业、国家及区域电网公司,以及开展自动化、数字化改造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可从事研发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电力工程师等职业。
优势院校: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距离 2026 年高考仅剩两百多天,在就业环境愈发严峻的当下,选择前景广阔、潜力十足的专业,无疑是为未来职业生涯抢占先机的关键一步。这不仅是知识积累的起点,更是影响长远的人生规划。
编辑:鑫鑫
审核:田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