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时,野鸭湖门前人头攒动。队员们手中紧握望远镜、记录本、观鸟地图,肩上背着“长枪短炮”的拍鸟设备,热烈地交流着观测心得,反复检查设备,空气中弥漫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与期待。随着比赛信号响起,各队队员迅速沿预设路线散开,开启“寻鸟总动员”。
11月1日,第二十三届野鸭湖北京高校观鸟节在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数十所高校,以及北大附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49支观鸟队伍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融合知识与毅力的自然探索。
![]()
![]()
![]()
深秋的野鸭湖,芦花摇曳如雪,天空澄澈如洗,正值候鸟南迁的高峰期。成群候鸟在此停歇觅食,为漫长旅程积蓄能量。湖面上鸟鸣不绝、羽影翩跹,为参赛者营造了绝佳的观测环境。队员们或凝神聆听,或专注辨识,不放过任何一处鸟类的踪迹。“快看,是红嘴鸥!”一名队员低声喊道。同组队员迅速举起相机,一时间,快门的“咔嚓”声此起彼伏,镜头中定格下鸟儿迎风展翅的优美瞬间。“这张拍得太棒了,翅膀的轮廓和羽毛的纹理都一清二楚。”选手们的热情高涨。他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的观察记录,展现出青年一代投身自然保护的专业与担当。
![]()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社的社长黄梓琪已经多次参与野鸭湖北京高校观鸟节活动,当天,他从参与者的角度分享了观鸟带来的情感触动:“当你能够叫出这些鸟的名字,开始了解它们的故事时,一种奇妙的情感连接就建立了。这种从认知到热爱的转变,是让生态保护理念从一句口号,到真正‘植入’我们内心最深处的动力。”
经过专家裁判组的严格审核,本次观鸟节共记录到有效鸟种103种。中国观鸟会专家顾问、北京师范大学赵欣如教授指出,观鸟的深层价值在于其教育功能。“观鸟是一个在探索中解惑、在认知中感悟的过程,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引导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去主动关注和理解自然,通过‘自然的教育’,在全社会播种下生态保护的种子。”他说。
![]()
野鸭湖北京高校观鸟节历经二十三年发展,已成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一项颇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今年参赛人数超200人,创下历史新高。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高校学子搭建起交流学习的平台,也成为向公众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展示延庆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同时,为助力北京建设“生物多样性之都”,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格局,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