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张召忠这个人,很多老观众肯定第一反应就是那个总能在电视上把导弹轨迹讲得跟段子似的海军少将。1952年出生在河北盐山农村的他,从小家境一般,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但他对书本的劲头可不小。
1968年中学毕业后,进了当地中专学机械电子,那时候课余还自学无线电,为后来进部队打基础。1970年底,18岁的他直接应征入伍,进了海军北海舰队导弹部队,从最基层的技术兵干起。
那些年,他天天泡在设备库房,调试岸舰导弹的瞄准系统,冬天北海的浪头能把人拍进冰水里,他得在晃荡的舰艇上稳住望远镜,练就一手辨目标的本事。到1980年,干了十年,他从操作员升到小组长,参与过好几次舰载武器的验证任务,那会儿闭眼都能报出C-801导弹的射程误差。
![]()
机会总在不经意间来。1974年,本来计划让他学核潜艇技术,结果北大东方语言系的招生老师从档案里看到他的阿拉伯语自学笔记,直接把他挖了过去。在北大四年,他不光把阿拉伯语啃得透,还顺带学了英语和日语。
1978年毕业,先分到外交部西亚非洲司,没多久转海军情报部门,1979年就跟着中方军事援助团去了伊拉克。巴格达街头坦克辙痕到处是,他背着无线电,穿梭在萨达姆的阅兵台和伊朗边境,翻译报告直达军委,详述T-72坦克的弱点和美援直升机的布局。那段经历让他见识了中东的真枪实弹,1981年回国带回一箱战场笔记,进了海军装备研究院,继续搞导弹电子系统。
1985年调国防大学战略教研室,从讲师干起,用黑板推演海湾冲突的补给线,学生围着听他剖析苏联航母的护航队形。1986年和1988年,两次去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进修海军武器评估,在伦敦雾里旁听北约演习,笔记夹着泰晤士河的速写。回国主导编《现代海军作战指南》,手绘舰艇图成了教材。
1990年副研究员,1993年拿国家特殊津贴,那年出《海洋世纪的冲击》,数据对比美苏航母吨位,预测亚洲海域资源争端会变非对称对抗。1996年正研究员,指导博士生,课题盯信息化战争的指挥链。
![]()
真正让大众记住他,是从1992年开始。那年央视《军事天地》请他审脚本,他试讲南海岛礁布防,导演一看中了。从此每周上镜,拆解红旗导弹到辽宁舰的升级,总爱用比喻:潜艇叫海底幽灵,航母群是钢铁城邦。收视率从5%窜到15%。1998年入国防大学战略系主任,同年晋少将,《防务新观察》开播,他成常客。
2001年再去英国学反恐,回来剖析阿富汗山地战补给。2003年伊拉克战争,他直播预测美军坦克进巴格达会陷街巷,共和国卫队拖垮补给,沙盘上估T-72伏击半径,强调沙尘干扰F-16激光。结果美军闪电推进,萨达姆宫殿几天就陷落。这段分析上网截屏流传,配“局座神预言”,外号“战略忽悠局局长”就这么来了,本来是调侃战略上忽悠美国,后来粉丝玩成爱称。
外号一出,他的风格更接地气。2004年评论歼-10首飞,说这是自家F-16加中国味。2009年辽宁舰下水,直播拖曳试验,细数甲板涂层配方。2011年利比亚内战,分析卡扎菲防空网,指出肩扛导弹盲区。每次点评带自嘲,承认预测偏差是情报不对称。
2012年《谁是下一个目标?》上市,销量军事类第一,用漫画插图讲无人机到网络病毒。2013年春晚小品客串,台词藏南海巡航暗示。2014年MH370,他推演黑匣子信号,引阿拉伯海域搜救案。2015年7月退休前,最后一期《防务新观察》,回顾海军从驱逐舰到航母跃升,观众留言刷“局座别走”。
![]()
退休后他没闲着。2015年8月开微信公众号“局座召忠”,首篇“退休不等于躺平”,附自绘航母草图。2016年进Bilibili,开《局座时评》,首期聊南海仲裁,粉丝破百万,边喝茶边板书解释法庭漏洞。同年《进击的局座:悄悄话》出,漫画复盘两伊战争,卖20万册。2017年浙农林大学演讲,用日语读钓鱼岛航拍图。
2018年续作《悄悄话2》加叙利亚空袭VR章节。2019年和《军武次位面》合作,点评F-35软件bug,点击过亿。那年他提中国短期难有五代机,歼-20服役照一出,又添“忽悠”一笔。粉丝建“局座预言墙”,贴失准截图,反成致敬。
他的讲解不光娱乐,还影响舆论。用阿拉伯语复述海湾停火协议,点美军后勤软肋;谈东海油气,列日本P-3C巡航时长,提醒安保链条。《网络战》列黑客案,从爱沙尼亚电网到伊朗核蠕虫。他的幽默基于专业,严肃分析后加“看老天爷赏脸”。到2019年底,公众号订阅50万,Bilibili粉丝300万。从农村小子到荧屏常客,他的路像制导导弹,瞄准军事科普空白。
可从2020年起,他的身影就淡了。电视上不见,直播没了,公众号更新慢。那年美国大选乱,中美关系紧,台海南海中印边境事多。作为公众人物,一句分析易被境外放大,扣挑衅帽。同行杜文龙李莉也低调。他68岁,高强度教学研究节目耗体力。2023年9月,北京南四环地铁有人遇他,独坐没随从,衣着普通,像寻常老头。
电视军事解读阵地弱了,短视频社交分流注意力。他虽有公众号和合作,但难维持每日输出。2020年8月公众号改“战忽局”,他后台指导,团队管日常,自己少露面。4月还在西瓜视频谈国际油价暴跌,此后节奏缓。公众号间或发军事点评,间隔长。2024年6月网易援引他对中美军力对比见解,显示他还关注动态。
![]()
其实这“消失”有几层原因。先说年龄,2020年68岁,到2025年73岁,精力跟不上。几十年的部队教学上镜,身体扛不住天天输出。其次,国际环境变了。中美博弈升级,军事评论员说话分寸得拿捏,一不小心成境外炒作素材。像2020年那会儿,疫情加选举,边境摩擦,专家们集体收声,避免不必要麻烦。
再有媒体生态,传统电视观众散到抖音快手,短平快内容为主。他虽适应新平台,但毕竟不是年轻人,公众号从日更到月更,自然存在感弱。还有退休后生活调整,陪家人看新闻写点东西,比公众场合自在。
谣言也跟着来,有人说他出事了,甚至传去美国或过世。这些纯属捕风捉影。2023年地铁照就辟谣了,他活得好好的,就是低调。说实话,这挺正常。很多人退休后都这样,年轻人上位,老将退居二线。他的“战忽局”团队继续运营,偶尔借他的名义发文,保持影响力。
转到2025年,他没彻底隐退,而是换方式发声。9月11日,北京平谷区影剧院,他主讲“铭记抗战历史,认清世界战略格局”。结合抗战历程和特朗普新政,聊全球经济安全军事变化。头发全白,看起来老了不少,但语速稳,现场师生听得出神。这场讲座平息了不少“出事”传闻,网上热议复出。平谷区科协公众号9月10日预告,11日下午2点开讲,照片一出,粉丝刷屏感慨。
![]()
没过两周,9月26日,又在平谷“近光讲堂”2025-2026学年开学第一课,继续这个主题。文章说,他用甲午海战案例拆解当下格局,接过荣誉讲师聘书。这步棋下得妙,退休老头变社区教育骨干,接地气又专业。
10月24日,再开讲座“特朗普新政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网友分享,他亲口说从参加媒体起就建“战略忽悠局”,还提“终于忽悠美国拆F-22生产线”。这是他首次公开承认“战忽局”定位,粉丝乐坏了,X上视频流传,评论区全是“局座回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