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快熬出头了。
两场致命车祸、舆论滔天、小字争议、冬测翻车……
过去大半年,他被骂成“雷人”,被嘲“神坛跌落”。可转眼间,风向又要变了。机构预测,小米汽车最快11月就将扭亏为盈,单季盈利或达7亿甚至10亿元。
![]()
销量更是炸裂:SU7登顶中大型轿车销冠,YU7紧咬特斯拉Model Y,月销逼近5万台。产能不够,提车排队超一年。
这哪是“危机”,分明是“凡尔赛式烦恼”。
很多人说,那些嘲讽小米的人,马上就要被打脸了。可问题是,打脸的是谁?是质疑者,还是小米自己一贯的叙事逻辑?
![]()
没错,小米汽车如果真能在四年多就实现盈利,绝对是行业奇迹。毕竟理想跑了八年才盈利,蔚来、小鹏还在亏损泥潭里挣扎。
从商业角度看,雷军又一次赢了:用互联网打法做硬件,靠生态联动拉销量,用流量换订单,把造车变成一场精准的资本游戏。他不是技术狂人,他是精明的商人,而且是个极其成功的商人。
但问题也正出在这里:我们到底在期待什么?
当一辆小米SU7撞上山体爆燃,三名女大学生遇难时,公众愤怒的,从来不是“车卖得不好”,而是小米在宣传智驾功能时,是否越界暗示“可脱手”?在事故后,是否回避责任、玩文字游戏?
当“超强钢”,只是项目名称、“逆光之王”只是设计目标,消费者感到被愚弄的,不是参数真假,而是品牌是否真诚。
![]()
雷军曾说“要和用户做朋友”,可朋友之间,不该有“小字免责”的套路。你可以在商言商,但别披着“良心”外衣卖情怀。
如今汽车要盈利了,不是因为口碑逆转,而是因为价格香、设计靓、营销猛。买账的人,未必信服小米的技术,只是觉得“性价比还行”。
![]()
所以,盈利≠洗白。销量高≠风评好。资本市场鼓掌,不等于公众原谅。
就像一个考生,考前作弊被抓,卷面分再高,也难掩品行瑕疵。小米的“生死劫”不是亏损,而是信任崩塌。而修复信任,靠的不是财报数字,是态度、是透明、是担当。
可惜,雷军至今没给出让人信服的答案。他忙着回应交付周期,却避谈智驾边界;他庆祝销量破纪录,却不解释“1300公里续航”为何被误解。
![]()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用成功掩盖问题”的思维,正在成为一种危险的范式。仿佛只要结果够亮眼,过程中的争议都可以被一键清零。
可现实是,一辆车的安全隐患不会因销量增长而消失,一次宣传误导不会因财报盈利而变合理。消费者可以为性价比买单一次,但不会一直为“套路”埋单。
小米的成功,恰恰暴露了当前新能源市场的某种畸形:比的不是谁更安全、谁更可靠,而是谁更能炒话题、谁更会玩营销。
![]()
比亚迪闷头搞技术,华为强调全栈自研,而小米靠“对标苹果”“年轻人的第一台车”收割流量。
最终,市场用销量投票,却未必用信任投票。
雷军确实厉害。他把一家手机公司,硬生生做成了车企销量黑马。但他始终没跳出“商人思维”:算成本、控节奏、抓热点、避风险。这能做成一门好生意,但做不出一个受人尊敬的品牌。
真正的“打脸”,不是让黑子闭嘴,而是让用户说一句:“我信你。”
那一天,不是财报发布日,而是当小米不再需要“小字备注”,也能坦然面对每一次事故、每一条质疑。
在此之前,所有盈利,都只是数字游戏。所有欢呼,都只是流量回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