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秋冬进补,遇见“平民滋补王”使劲吃,比牛肉还嫩,煮汤鲜掉眉毛
秋冬交替之际,寒风裹挟着干燥席卷而来,人体需要更多热量抵御寒气,同时需避免燥热伤身。此时,一味被忽视的“平民滋补王”悄然登场——它价格亲民,营养密度远超猪肉,口感鲜嫩胜过牛羊肉,炖汤时更是能激发出令人惊艳的鲜美。这味食材,正是家家户户厨房常备的鸡肉。
![]()
一、为何秋冬要“戒猪肉,换鸡肉”?
《本草纲目》记载,猪肉性平但“多食生痰”,现代营养学亦指出其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秋冬过量食用易加重体内湿气,导致消化不良、浮肿等问题。而牛羊肉虽温补,但价格高昂,且羊肉性热,体质偏热者食用后易上火。
相比之下,鸡肉堪称“全能选手”:
营养密度高:每100克鸡胸肉含蛋白质24.6克,脂肪仅1.9克,且富含维生素B6、磷、硒等微量元素,能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
性价比突出:整鸡价格约为牛肉的1/3,羊肉的1/2,且出肉率高,无冗余脂肪。
烹饪适应性广:从清炖到红烧,从烤制到凉拌,鸡肉均能完美驾驭,尤其适合秋冬煲汤。
![]()
二、秋冬鸡肉进补三式:鲜、补、暖
(一)清炖鸡汤:滋补不上火
食材:老母鸡1只(约1.5公斤)、姜3片、红枣5颗、枸杞10克、清水2升。
做法:
去腥提鲜:鸡洗净后剁大块,冷水入锅,加姜片、料酒,大火煮沸后撇去浮沫,捞出用温水冲洗。
慢火细炖:砂锅中放入鸡块、姜片、红枣,加足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1.5小时。
收尾点睛:加入枸杞,继续炖1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关键:选用半年以上老母鸡,其胶原蛋白丰富,炖出的汤色金黄、口感醇厚;枸杞需最后放入,避免营养流失。
![]()
(二)药膳乌鸡汤:女性暖宫圣品
食材:乌鸡半只、当归10克、黄芪15克、党参10克、姜2片、料酒1勺。
做法:
预处理:乌鸡切块,冷水浸泡30分钟去血水,焯水后沥干。
药膳同源:砂锅中放入乌鸡、药材、姜片,加料酒和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1小时。
调味出锅:加盐调味,滤去药渣即可。
![]()
(三)香菇板栗鸡:秋冬暖身硬菜
食材:鸡腿肉300克、干香菇10朵、板栗150克、姜3片、生抽2勺、老抽1勺、冰糖10克。
做法:
备料:鸡腿肉切块,干香菇泡发后对半切,板栗去壳焯水备用。
炒糖色:锅中放油,加冰糖小火炒至焦糖色,倒入鸡块翻炒上色。
炖煮入味:加姜片、生抽、老抽翻炒均匀,放入香菇、板栗,加清水没过食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25分钟,收汁即可。
亮点:板栗富含碳水化合物,与鸡肉搭配可提供持久热量;香菇中的鸟苷酸能大幅提升鲜味,无需味精即可达到“鲜掉眉毛”的效果。
![]()
三、鸡肉进补的智慧:选对部位,吃出健康
鸡胸肉:脂肪含量仅1.9%,适合健身人群,可煎制鸡排或制作低脂沙拉。
鸡腿肉:胶质丰富,炖汤时能使汤汁浓稠,红烧后口感软嫩。
鸡架:价格低廉,熬汤时加入可提升鲜味,适合家庭日常滋补。
避坑指南:
避免购买表皮干燥、色泽暗沉的鸡肉,新鲜鸡肉应呈浅桃红色,按压后迅速回弹。
炖汤时尽量保留鸡皮,其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增加汤的醇厚度。
![]()
四、秋冬饮食哲学:顺应天时,食补有道
秋冬需“藏精养气”,饮食应以温润为主。鸡肉性微温,既不会像羊肉般“火上浇油”,也不会如鸭肉般“寒凉伤胃”,堪称秋冬进补的“中和之选”。搭配当季食材如板栗、红枣、香菇,既能增强滋补效果,又能丰富口感层次。
在这个寒风渐起的季节,不妨用一锅热气腾腾的鸡汤,代替油腻的猪肉菜肴。鸡肉的鲜美、营养的均衡、价格的亲民,让它成为秋冬餐桌上的“隐形冠军”。正如《饮膳正要》所言:“善食者,顺四时而适寒暑。”顺应天时,选择对的食材,方能在滋补中收获健康与温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