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荷兰明抢中企一个月后,美媒爆出这样一条新闻,闻泰发言人在10月30日这天发布了一则官方声明,内容言简意赅:想要闻泰恢复安世中国半导体出口的请求,必须恢复被罢免的中国CEO张学政的职务。
这个条件,不难理解,但却等同于将荷兰架在火上烤。同意了,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费;不同意,弄得整个欧洲的怨声载道。一个CEO的职位,为何能撬动如此巨大的能量,甚至让一个主权国家陷入进退失据的泥潭?荷兰最终会做出何种选择?
![]()
一枚献给盟友的棋子
要理解这一切,得先把目光从荷兰移开,投向大洋彼岸。张学政之所以被罢免,根本原因不在于他个人,也并非安世半导体存在所谓的“治理风险”。他真正的“问题”,在于他所代表的中资身份,以及其背后那无法忽视的地缘政治阴影。
荷兰政府官方给出的理由是防止“技术泄露”,但这更像是一块遮羞布。真正的推手,是荷兰与美国之间一份鲜为人知的“穿透规则”协定。这份协定,让华盛顿的意志可以轻易穿透海牙的决策层,而其中一项明确的要求,就是撤换掉张学政。
![]()
在美国的地缘政治棋盘上,安世半导体这家由中资100%控股的欧洲芯片公司,本身就是一个扎眼的存在。而张学政,作为这个中资控制权的具象化身,自然成了必须拔掉的钉子。在众多可选择的监管措施中,美方偏偏精准地指向了CEO职位,其强烈的政治象征意义,早已超越了任何实际的商业考量。
因此,荷兰政府的“守护行动”,本质上是一次政治站队,一场为了迎合盟友战略而上演的商业突袭。张学政的职位,就是他们献给华盛顿的一枚“棋子”,一个用以展示忠诚的牺牲品。从他被罢免的那一刻起,这场商业纠纷就已被强行拖入了地缘政治的角斗场。
![]()
一道送给荷兰的绝命题
然而,荷兰政府显然低估了这枚“棋子”的分量。闻泰科技后来的反击,没有长篇大论的抗议,而是将所有诉求浓缩成了一个点:恢复CEO职位。这个看似简单的商业谈判条件,实则是一个精心构筑的法律与道义陷阱,直接将荷兰政府推向了悬崖边。
这个陷阱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直接攻击了荷兰政府行动的合法性根基——那部73年前的《商品供应法》。当初,荷兰政府正是打着这部法律的旗号,才得以名正言顺地进行接管。现在,如果他们同意恢复由中资母公司闻泰科技任命的CEO,这无异于自己打自己的脸。
![]()
这等于向全世界承认,当初所谓的“治理风险”和“技术泄露”威胁根本不存在,那场声势浩大的“守护行动”从头到尾就是一场非法的、出于政治投机的闹剧。这对于一个以法治和信誉立国的发达国家而言,是难以承受的羞辱。
于是,荷兰政府发现自己被逼入了一个死胡同,面前只有两个同样痛苦的选项。选择一,同意中方条件,恢复张学政的职位。那么,政府信誉将一夜扫地,其国际投资环境的声誉也会受到重创,等于承认自己理亏。
![]()
选择二,拒绝中方条件,死扛到底。那么,荷兰就必须独自为接下来的灾难性后果负责。欧洲工业界已经因为供应链中断而陷入恐慌,尤其是严重依赖安世芯片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和法国航空业公司,他们的怒火和压力会像潮水一样涌向海牙。届时,荷兰将从一个“执法者”,沦为拖垮欧洲工业的“罪人”。
法律条文与工厂机器
10月21日,中荷两国的经济部长进行了通话,双方都同意要为这场危机寻求解决方案。但真正的难题在于,权力到底掌握在谁手里?是一纸法律条文,还是一排排正在运转的工厂机器?
![]()
荷兰政府通过法律武器,确实抢占了先手,他们控制了安世半导体位于荷兰的总部。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拿到手的,可能只是一个失去了灵魂的“空壳”。这个总部大楼里,除了办公设备,几乎一无所有。
安世半导体真正的价值核心,它那跳动的心脏,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东莞。那里集中了公司超过70%的芯片封装与测试产能。这才是安世能够成为欧洲工业动脉的关键所在。
![]()
就在荷兰“守护行动”发起的短短四天后,10月4日,中国商务部迅速做出反应,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这一招,可谓是釜底抽薪,精准地切断了安世半导体的核心产能供应。
效果立竿见影,荷兰政府手中那个“合法”的总部,瞬间变得毫无价值。而欧洲大陆上,高达86%的主要企业,尤其是汽车和航空领域的巨头们,突然发现自己的生产线即将因缺“芯”而停摆。恐慌迅速蔓延,一场由芯片引发的工业风暴开始酝酿。
这记重拳,彻底揭示了这场冲突的本质:这是一场关于权力来源的较量。荷兰政府挥舞的是法律的权杖,而中方亮出的,是物理产能的控制权。事实证明,在新时代的全球竞争中,掌握“产业命脉”的实体权力,远比任何政治宣言或法律文件都更加根本。
闻泰科技要求恢复CEO职位,其潜台词再清晰不过:这把象征公司控制权的“钥匙”,理应由掌握着核心资产的一方持有。你可以用法律拿走那把“锁”(总部),但我手里,还紧紧握着能打开它的唯一一把“钥匙”(产能)。
![]()
结语
安世事件,通过“CEO职位”这样一个微观的切口,向世界生动地演绎了一场全球权力范式的深刻转移。那种依赖法律文本、国际规则和盟友关系的旧秩序,正在被一种由核心产能和产业链控制权定义的现实主义新秩序所挑战。
荷兰的处境,无疑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它试图在地缘政治的棋局中通过法律手段投机取巧,结果却在产业现实的硬碰硬中输得一败涂地,最终落得个“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甚至可能背上“欧洲罪人”的骂名。
![]()
这场风波最终将如何收场?或许会走向一种“区域分治”的妥协,即欧洲总部与中国区的生产基地各自独立运营。又或者,欧洲将被迫开启一场成本高昂且旷日持久的供应链重构。但无论结局如何,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那个单纯依靠规则和盟友就能确保自身产业安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张学政的职位之争,表面上看关乎一家公司的命运,实则是一堂关于21世纪权力来源的公开课。在这堂课上,中国用“产能”这张无可辩驳的底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京报网2025-10-31《中美达成共识后,荷兰尴尬了》
新浪财经2025-10-31《闻泰严正声明:必须恢复张学政为CEO!》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