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空调宣布“十年整机包修”,连外机都包,号称行业首创。按理说,这是好事,消费者拍手叫好才对。
可现实呢?评论区一片质疑:“有没有小字?”“包修还是包换?”“十年后维修费谁出?”
![]()
甚至有人调侃:“等于是告诉我,这空调能用十年,但第八年就得开始找小米客服预约了。”
这哪是庆功,分明是“社死现场”。一个本该提升口碑的福利政策,硬是被舆论当成“新套路”来防。
问题出在哪?不是网友太敏感,而是小米的信任账户,已经被一次次“小字游戏”和安全事故,透支干净了。
![]()
过去,雷军靠“和用户做朋友”起家,小米靠“性价比+真诚”打天下。可如今,手机卖到五六千,汽车冲上30万,钱赚得多了,但“朋友感”却没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套越来越熟练的“营销话术”:大字冲在前,吸睛引流;小字藏在后,免责兜底。
![]()
“逆光之王”是“设计目标”?
“小尺寸续航之王”是“未来目标”?
“超强钢”是“项目名称”?
这些话术,像极了职场里的“画饼”:
口号喊得响,责任留得少。
听着热血沸腾,细看全是“免责条款”。
罗永浩说这是行业通病,没错。
![]()
vivo、魅族也用小字标注“目标”。可为什么只有小米被骂得最狠?因为别人是“普通玩家”,小米是“顶流偶像”。
你越把自己捧成“良心品牌”,大家就越用放大镜看你。更何况,小米的“小字”总出现在最敏感的地方:不是普通参数,而是核心卖点。
当“王者”“之王”这种绝对化词汇,配上“目标”“设计”这种模糊解释,就像在说:“我先让你以为我做到了,再告诉你我只是想做。”
![]()
这种“预期管理”,短期能拉热度,长期却在消耗信任。
更致命的是,这套玩法用在了汽车上。当一辆小米SU7撞山起火,三名女大学生遇难,公众追问的不是“销量多少”,而是“智驾宣传有没有误导”“车门为何打不开”。
可小米的回应,总是慢半拍,雷军的演讲,只讲成绩,不谈问题。
![]()
于是,信任开始塌方。
你越是高调宣传“技术突破”,大家越怀疑你是否隐瞒缺陷;你越是强调“用户至上”,大家越觉得你在“玩话术”。
现在,空调推“十年包修”,本想用长期承诺重建信任,可网友第一反应却是:“又来画饼?”
不是政策不好,是品牌可信度崩了。真正的信任,不是靠一句“包修十年”就能拿回来的。
![]()
它需要:在事故后第一时间公开数据,在争议中主动邀请第三方检测,在宣传时去掉“设计目标”这类模糊表述,在高端化路上,少喊“对标苹果”,多讲“我们差在哪”。
小米缺的不是技术,是面对问题的坦诚。缺的不是销量,是让用户说“我信你”的底气。
如果“十年包修”真能说到做到,不设门槛、不玩文字、不推诿扯皮,那这十年,或许就是小米从“营销高手”变成“值得信赖的品牌”的转折点。
否则,再多的“首创政策”,也只是又一张写着“我们很真诚”的带小字海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