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海外进行的一场扇巴掌比赛中,中国通臂拳传人赵洪刚惨遭哈萨克斯坦选手KO,引发了不少网友热议。一部分人认为,对方存在犯规行为,胜之不武;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两人之间的实力差距明显,传统武术的发力方式根本比不上现代拳击的科学训练。
![]()
针对“是否犯规”的争论,大致有三个焦点:第一,哈萨克斯坦选手击倒赵洪刚时,巴掌打到了眉骨位置,导致其受伤流血;第二,赵洪刚击中对方时,哈萨克斯坦选手疑似缩脖躲闪;第三,KO赵洪刚的那一掌中,对方后腿似乎离地,甚至有网友指出他使用了“手刀”动作。
![]()
客观来说,哈萨克斯坦选手确实比较“油滑”,但这些小动作大多仍在规则允许范围内。首先,赵洪刚眉骨被打破,这种情况难以认定为犯规。毕竟扇击落点稍有偏差——高一点或低一点——都属正常,比赛中面部出血的情况并不罕见。其次,关于对方的缩脖躲闪动作,裁判当时已经作出判罚,让赵洪刚额外获得一次击打机会。最后,KO瞬间虽然对方后脚有抬起动作,但按照规则,只要双脚始终保持接触地面(脚跟轻微抬起属正常范围),就不算违规。
![]()
我认为,赵洪刚输掉比赛,原因不在于对手犯规,而是实力上的差距。从视频中可以明显看出,赵洪刚无论是抗击打能力还是爆发力量,都远不如对手。赵洪刚采用的是传统通臂拳发力——以腰为轴,贯通全身,如鞭甩劲,力量像鞭子一样抽出。而哈萨克斯坦选手则运用标准拳击发力:根—胯—腰—肩—臂—拳(脚稳→髋带动→腰转→肩传导→臂收→拳合),通过地面反作用力层层传导,力量更集中、更直接,如锤子般砸出。两人的打击力量,显而易见哈萨克斯坦选手更高一筹。
![]()
这场比赛,其实给我们敲响了一个现实的警钟。我们更应该正视自身的不足。传武并非一无是处,但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更规范、科学的训练体系去完善自我,才能在擂台上真正立足。失败不该成为借口,而应成为镜子——照出问题、促使成长。我们要思考的不是“输得冤不冤”,而是:传统武术的训练方式,与现代拳击的科学体系相比,哪一种更高效?哪一种更具实战能力?今天我不想用最尖锐的语言评论对错,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