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英国上议院,一场大戏直接上演。
72岁的前首相特蕾莎・梅站起身,对着自己曾经领导的保守党,开启了毫不留情的批评模式。
前首相公开撕自己老东家,这在英国政坛真不多见。
她用的词那叫一个狠,“极端”“不必要”“自毁长城”,每一个字都带着力度,听得在场人都不敢出声。
![]()
事情的源头,是保守党新领导人凯米・巴德诺赫的一系列操作。
今年9月,这位以强硬右翼立场出名的政客上任后,立马抛出重磅政策,不仅要废除《2008年气候变化法案》,还主张在北海大规模开采石油天然气,甚至直言实现净零排放“几乎不可能”。
这波操作,直接把特蕾莎・梅惹急了。
气候政策急转弯,选票博弈藏祸根
本来想,新领导上任烧三把火很正常,但巴德诺赫这把火,显然烧错了地方。
![]()
她给出的理由听起来挺接地气,英国现在能源成本高,老百姓电费压力大,与其从国外买天然气,不如自己开采。
这话乍一听没毛病,实则漏洞百出。
要知道,2008年的《气候变化法案》可是工党政府的得意之作,英国也靠着这个法案,成为全球第一个用法律约束碳排放的国家。
这些年,英国在国际气候峰会上一直以领头羊自居,现在突然要废法案,这不就是自己打自己脸嘛。
特蕾莎・梅在上议院直接戳破了保守党的真实目的。
![]()
她说,保守党这么做,就是为了争取那些对气候政策不满的右翼选民。
这些选民大多在英格兰北部老工业区,他们更关心眼前的工作和能源价格,觉得气候政策离自己太远。
巴德诺赫就是抓住这点,想用能源开采和放松环保限制换选票。
这种拿国家长远利益换短期选票的操作,真的不地道。
特蕾莎・梅还举了个实在例子,英国这些年在清洁能源领域砸了上千亿英镑,海上风电技术在全球都是顶尖水平,相关产业养活了几十万人。
![]()
现在突然转向化石能源,之前投的钱、积累的技术,难道都要打水漂?更何况,英国的国际形象也会因此一落千丈。
“我们花了17年建立起来的气候领导力,不能为了迎合少数选民就全扔了。
”她这句话,说得确实在理。
除了气候政策,保守党的另一个操作也让特蕾莎・梅忍无可忍。
影子司法大臣罗伯特・詹里克在党代会上公开攻击司法系统,说有些法官和“开放边境慈善机构”有关系,暗指他们在移民案件中偏袒非法移民,还呼吁改革司法体系,让政府更多介入法官的任命和监督。
![]()
这一下可触碰了英国的民主根基。
特蕾莎・梅在上议院直接回怼,英国的司法独立传统已经延续几百年,是民主制度的基石。
政客为了选票攻击法官,这简直是在玩火。
她还警告,西方国家要是自己把法治原则搞垮,那些盯着西方民主找漏洞的对手,怕是要笑出声来。
如此看来,保守党内的问题,已经不止是政策分歧那么简单了。
![]()
北海计划陷困境,党内撕裂难收场
保守党的这波政策转向,其实和英国当下的经济形势脱不了干系。
英国家庭能源支出一直在涨,通胀压力也没减轻,普通家庭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巴德诺赫抓住这个民生痛点发力,在基层确实收获了一些支持。
但这个策略真的能长久吗?恐怕未必。
英国石油天然气协会10月发布的报告给出了答案。
![]()
北海油气储量这些年一直在下降,就算现在重启开采,产量峰值最多维持十到十五年。
而且开采成本比中东和美国高不少,经济上根本不划算。
本来想靠本土开采降低能源成本,到头来可能得不偿失,这波操作确实有点草率。
国际上的压力也不小。
欧盟已经明确表态,如果英国在气候政策上大幅倒退,可能会在贸易协定上给英国设障碍。
脱欧后的英国本就面临不少经济挑战,要是再失去欧盟这个重要贸易伙伴的信任,后续的麻烦只会更多。
![]()
很显然,保守党在制定政策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些后续影响。
特蕾莎・梅之所以反应这么激烈,还有一层个人原因。
她当首相期间,虽然因为脱欧问题搞得焦头烂额,但在气候政策上一直很坚持。
2019年她离任前,还专门把英国的减排目标从原来的标准提高到净零排放,让英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立法承诺净零排放的主要经济体。
![]()
现在眼看着自己当年力推的政策要被推翻,换谁都得不甘心。
这次上议院发言后,特蕾莎・梅在保守党内的处境变得很微妙。
有消息说,党内已经有人在私下讨论要不要把她从一些重要委员会里除名。
但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属于越打压越硬气的类型。
后来她还专门写了篇文章发在《泰晤士报》上,继续批评保守党的右转路线,说这是在用短期选举利益绑架国家长远发展。
这场保守党内讧,表面上是气候政策之争,实际上反映的是传统保守主义和新兴右翼民粹主义的路线分歧。
![]()
英国当下的政治乱象,和之前伯明翰市议会因错误财务信息宣告破产的闹剧有些相似,都是短期利益压倒长远规划,最终让国家和民众承受损失。
特蕾莎・梅的公开发声,至少让外界看到了英国政坛中还有坚持原则的声音。
政治本来就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这场争论还没结束。
对于关注国际政治的人来说,这场风波也提供了一个观察视角,看看西方国家如何在现实压力和长期承诺之间寻找平衡,而英国接下来的选择,无疑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走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