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波罗的海沿岸国家,领土面积不超过6.5万平方公里,人口刚刚突破280万,可总是在国际舞台上引起不少关注。
在历史上,它曾是欧洲版图上的关键角色,中世纪建立的大公国一度扩大到百万平方公里,和波兰合并之后,变成了大陆上的强国之一。
到了十八世纪末,经过三次瓜分,它彻底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地位。十九世纪的时候,变成了沙俄的一部分,没跑了。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又在苏联和德国之间反复易手,遭受了不少磨难。1990年正式摆脱苏联的统治,曾以为可以迎来新起点,可谁知道,转型的路上布满了坎坷与难题。
摆脱了计划经济体系之后,工业基础都塌了,很多工厂倒闭得差不多了,导致失业率一度涨到15%以上。
就算加入了欧盟和北约,人均收入依然只达到了欧盟平均水平的70%,制造业的竞争力还比较弱,主要靠服务行业和服务出口支撑。在这样的情况下,立陶宛在拼命发展的同时,遇到了一堆社会问题,其中性产业泛滥成了外界关注的热点。
外界给立陶宛贴上“欧洲淫窟”的称号,也不是没原因。这跟国内性交易普遍存在有关系,虽然法律上明文禁止,但实际上执行起来漏洞不少。
![]()
在维尔纽斯的市区和郊区,地下交易点挺多的,参与的人据估计有几千人,很多还是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这些邻近国家,比例大概在20%到30%左右。这些活动基本都跟有组织的犯罪团伙有关联,靠债务威胁或者虚假招聘把受害者拉入黑暗的深渊。
跟其他欧盟国家比起来,立陶宛的执法力度其实挺不够的,经常会曝光一些腐败事件,甚至警方跟犯罪团伙还扯上关系。这样一来,非法产业就在灰色地带越发猖獗,街头拉客的情况不再局限于夜里,白天也有,网上的平台也成为了新兴的渠道。
![]()
经济情况起了很大作用,转型阶段中,小企业融资不太顺,农村地区的就业岗位也少了不少,很多女性在面对失业压力时,就选择了这种短期赚钱的方式。
据统计,国内从业性工作者里,本地人占的比例比较大,可是外地受害者的比重却逐年在上涨,从十年前的20%渐渐升到现在的45%。
这种变化说明,立陶宛作为欧盟的边境国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就方便了跨境贩卖。犯罪集团趁着边境检查不严格,把受害者带到北欧或者西欧国家。
![]()
立陶宛的性产业问题和人口贩卖息息相关。美国国务院2024年的人口贩卖报告把立陶宛列为源头、过境以及目的地国家,40%的受害者是本国的妇女和女孩,主要在国内受到剥削。
2023年,官方只确认了3名性贩卖的受害者,不过非政府组织的报告显示,有潜在受害者多达132人,其中还包括12名儿童和6名残疾人。
孤儿院系统属于高风险地带,全国95所孤儿院养育着大概4000名儿童,这些孩子平时缺乏有效监管,很容易引起犯罪分子的注意。2015年发生的孤儿院丑闻震惊了国际社会,有机构被指控让男孩陷入性剥削,另一起案件中,一名少女被用作性交易工具,有四个男子被判刑,但检察官认为应以贩卖罪追究责任。
![]()
如今,贩卖链条比过去更加繁杂,不再只是单纯的剥削,而是扩展到结合劳工剥削方面。受害者中,女性占了55%左右。运输方式也从以前的陆路转变成航空或海运,目的就是为了规避检查。犯罪团伙采用加密软件进行沟通,这样一来,追查起来就更困难了,取代了之前的传统方式。
欧盟报告显示,立陶宛已经变成了一个重要的贩卖目的地,82%的案件都是发生在国内。来自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外国受害者数量也在逐步增加。经济上的困难让这些问题变得更严重,底层人民债务堆积,想摆脱困境几乎不可能。犯罪团伙抽取的佣金高达50%,虽然月收入大概有500欧元,但扣除各种费用后,剩下的也没几分钱。
![]()
看看历史对比,立陶宛的没落轨迹挺明显的。中世纪时候帝国还赫赫有名,领土广阔,军力强悍,如今却变成了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地方,人也大量流失,2024年的净迁出率达到1.5%。经济方面,1990年之后私有化虽然推进得挺快,但腐败问题也没少犯,资产都集中到少数几个寡头手里,底层民众真正享受到的好处不多。
跟邻近的波兰在工业升级方面一比,立陶宛推进得明显慢了不少,虽然在信息技术这块有点小突破,但覆盖范围其实也挺有限的。服务行业比例提高到65%,但非正式的就业岗位也在增加,社会稳定变得更不确定。外交方面的局势也变得更紧张,2021年允许台湾地区设立代表处,结果导致同中国的关系变得更紧张了。
![]()
作为立陶宛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中国原本出口激光设备等商品挺顺利,但之后贸易壁垒一多,对华出口减少了30%,逆差也扩大到15亿美元。到2025年上半年,从中国进口增加了36%,达到22亿欧元,可是出口却在下降,经济的抗压能力也经受了考验。
立陶宛国家银行的数据显示,这种外交摩擦可能让GDP增长少了0.1%到0.5%。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种偏袒一方的做法,忽视了互利共赢的原则,本来可以通过中欧班列扩大合作,却自己打了退堂鼓,结果资金流出加剧,福利体系的预算也减少了20%,女性权益保护相关项目受到波及。
![]()
政府虽然出了些应对措施,但成效说实话不明显。法律上规定卖淫是禁止的,违规的会被罚86到144欧元,反复违法还可能被关30天,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这一块还是挺模糊,处理起来挺宽松的。到2025年初,自己那自雇数据库更新时,把性工作当成了一个选项,虽说后来澄清了,但这事也充分暴露出管理上的混乱。
跟荷兰那种透明监管或者德国的许可制度比起来,立陶宛更像是被动容忍,税收上的空档也在某种程度上暗中助长了这个行业。在打击贩卖方面,2023年查办了10起案件,控告了11名贩卖者,已有10人被判定有罪,刑期从2年到8年半不等。国际合作方面也有所增加,涉及27个跨境调查案例,其中包括3起引渡事件。不过,非政府组织批评说,国内60个市镇里,只有19个设有反贩卖工作组,协调的力度实在不够。
![]()
预防方面,学校开始推行生活技能课程,专门照顾儿童面临的风险,还拨出了30万欧元帮助受害者。不过,专门的庇护所2023年关闭了,住宿的问题变得更棘手。乌克兰难民大量涌入,超过8万人,这也增加了风险的隐患。虽然边境政策变得更紧,但有人说这反倒让问题更严重。和2022年比,2023年起诉的案件从2起多到11起,但最终被判的少了,从16个降到10个,律师和执法部门的状态似乎也在摇摆不定。
所谓“欧洲淫窟”的称号,源于立陶宛经济转型不顺,再加上社会治理出了一些问题。过去的工业基础崩溃后,私有化过程中出现不少腐败现象,底层的就业压力也让一些女性走上了灰色地带。
![]()
网络贩卖行为逐渐由零散变得有组织,背后多由境外的头目掌控,线上渠道占比达60%。得益于国际报告的推动,到了2025年TIP报告的评级保持稳定,但仍有不少提升空间需要努力。
跟瑞典的买卖禁令一比,立陶宛只用行政处罚,效果明显差了不少。这小国家遇到的难题,也给我们敲了个警钟,发展得脚踏实地才靠谱。不顾民众生活,冒险搞外交 policies,迟早要吃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