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11月1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举行70周年校庆活动。越剧首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茅威涛回到母校,与师生共话艺术梦想时说,她青年时最大的梦想是,希望有一天浙江广播电台播放自己的唱腔。
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于1983年,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简称“梅花奖”)。茅威涛1985年以《汉宫怨》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越剧首位“梅花奖”得主。此后,她在1994年以《陆游与唐琬》《西厢记》第二次获得“梅花奖”,2007年以《唐山伯与祝英台》第三次问鼎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越剧知名演员。
茅威涛说,她至今记得1980年背着行囊来杭州求学时的情景,有幸入读浙江省艺校的首批进修班,隔年加入“小百花”集训班。当时,浙江省文化局领导专门请京剧、昆剧和越剧界艺术大师盖叫天、俞振飞、姚水娟的弟子,上海越剧袁雪芬等前辈,给她们授课,从指法、台步,到起霸、走边,一招一式进行指导。她们每天清晨5点起床,进行严格的基本功训练。陈幼亭老师上腿毯课时,要求每位学生靴子上面放一张纸,这张纸要粘到额头,踢腿动作才算合格。
她们向京剧、昆剧老师学习《石秀探庄》《林冲夜奔》《拾画叫画》《百花赠剑》,开始迈入中国传统戏剧的大门。回想初进桐乡越剧团,茅威涛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有一天,杭州市菩提寺路的浙江广播电台播放自己的唱腔。浙江省艺校的集训,不仅让她这个“非科班生”拥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也拓宽眼界,打开一扇更为广阔的艺术之门。
在《西厢记》《陆游与唐琬》《孔乙己》《二泉映月》《寇流兰与杜丽娘》艺术创作中,茅威涛表示,“母校给予我的,从来不止唱腔身段的功夫,更是‘敬师三礼’仪式中的师道传承,前辈艺术家们身体力行‘戏比天大’的艺术追求。”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艺术可以改变人生。”茅威涛认为,在美术的世界里,天空不只有蓝色;在音乐的世界里,月亮也会唱歌;在舞蹈的世界里,春风化作少女;在戏剧的世界里,千年汇成瞬息,这就是她对待艺术的热忱,对待时代的责任,对待世界的态度,对待生命的信仰。
![]()
茅威涛在分享青年时期的艺术梦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