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联邦国防部于近期发布重磅战场消息,明确表示当前被包围在克拉斯诺阿尔梅斯克的乌克兰军队已正式开启投降进程。
为佐证这一情况,俄国防部同步公开了一段时长约2分钟的视频,画面中几名身着乌克兰武装部队制服的战俘面对镜头,讲述了被围及投降的过程,视频细节与俄军方通报内容相互印证,引发国际社会对该区域战场态势的高度关注。
据在克拉斯诺阿尔梅斯克东部城区被俘的乌克兰军人维亚切斯拉夫・克列文科回忆,在被包围初期,乌克兰武装部队曾试图依托当地民用建筑构建防御工事,“我们接到的命令是死守每一栋房屋,拖延俄军推进速度。最开始还能与指挥部保持通讯,收到少量弹药补给,但从三天前开始,通讯突然中断,补给也彻底断了”。
他在接受塔斯社记者问询时坦言,自己是在搜寻物资时发现指挥部早已撤离的痕迹,“我和身边一名战友躲在一栋私人住宅的地下室里,看着窗外俄军的无人机不断盘旋,才意识到指挥官早就抛弃了我们,继续抵抗只是白白送死”。
![]()
克列文科进一步补充,投降前他与战友曾多次尝试联系上级,但通讯设备始终只有杂音,“我们清点了仅剩的弹药,每人只剩不到10发子弹,连基本的自卫都成问题,而且断水断粮已经超过24小时,再坚持下去要么被饿死,要么被炮火击中”。
最终,两人在观察到俄军前沿部队的劝降标识后,选择举白旗走出地下室投降,“俄军士兵对我们很客气,给了我们面包和水,这比我们预想的情况好太多”。
另一名来自乌克兰第128山地突击旅的战俘斯坦尼斯拉夫・特卡琴科,则向外界披露了克拉斯诺阿尔梅斯克战场的严峻态势。
他表示,被包围区域内的医疗设施早在一周前就被炮火摧毁,“有不少战友受伤后只能躺在战壕里,没有药品,也没有绷带,眼睁睁看着伤口感染恶化。我们曾试图将重伤员转移到后方,但每次刚抬起身就会遭到俄军无人机的火力打击,根本无法移动,连阵亡士兵的遗体都只能留在原地”。
特卡琴科直言,此前部队曾组织过两次小规模突围,但都在俄军的火力封锁下失败,“俄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在外围形成了严密的包围圈,空中还有无人机巡逻,想冲出去就是自杀,根本没有任何机会”。
从整体战场态势来看,目前部署在克拉斯诺阿尔梅斯克的乌克兰军队集群已完全陷入合围。俄罗斯空天军的无人机实现了对接触线全域空域的24小时监控,一旦发现乌军动向便会立即引导地面火力打击。
同时,俄军战斗机还在持续对乌军的弹药库、装甲车辆集结点等目标发动空袭,进一步削弱乌军的抵抗能力。
俄国防部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周内,乌克兰武装部队先后23次组织兵力,从不同方向尝试突破克拉斯诺阿尔梅斯克的包围圈,另外4次试图通过穿插战术为被围部队解除封锁,但所有行动均被俄军击退,乌军累计伤亡人数超过800人,损失装甲车、火炮等重型装备20余件。
今日,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再次更新战场通报,指出其麾下中央部队正集中火力,对乌克兰武装部队在克拉斯诺阿尔梅斯克火车站区域的残余被围兵力实施精准打击。
通报中提到,该火车站是乌军此前重要的物资转运节点,目前仍有少量乌军依托站内建筑负隅顽抗,俄军正通过步坦协同的方式逐步肃清残敌。
此外,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丹尼斯・普希林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克拉斯诺阿尔梅斯克周边的红军方向战斗尤为激烈,“乌军不断从哈尔科夫方向调派援军,试图缓解被围部队的压力,同时还利用阴雨天气发起夜间突袭”。
不过他强调,尽管面临恶劣天气与乌军反击的双重挑战,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仍在稳步推进战线,“我们的士兵士气高昂,后勤补给也能及时跟上,完全有能力守住现有阵地,并逐步压缩乌军的活动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