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听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
“最扎心的真相是:人死前最后一刻,喊的不是朋友,也不是伴侣,是‘妈’。”
第一次听到,我心里“咯噔”一下。后来见得多了,才明白,那一声“妈”,不只是在叫一个人,而是在拼命抓住生命最初、最稳的那根线。
想想看,我们长大以后,开始学会独立,学会逞强。生病时,第一反应是“没事,我扛得住”;难过时,也不愿轻易麻烦别人。我们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不需要“妈”。
可真到了身体和意志都被逼到墙角的时候,人会本能地喊出那个从小喊到大的称呼。因为那是我们最早学会的安全感,是不管走多远都能找到的方向。
那一声“妈”,可能是在说:
“我怕,你在吗?”
“我累了,我想回家。”
“对不起,我没活成你期望的样子。”
它包含了太多来不及说出口的爱、愧疚和不舍。
这句话并不是要比较谁的爱更重要。伴侣、朋友的陪伴同样珍贵。它只是提醒我们,别把对妈妈的爱,总留在“以后再说”。
![]()
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现在就联系:打个电话,哪怕只是问问“今天吃了什么”。
常回家看看:陪她吃顿饭,散散步,听她唠叨几句。
主动承担:帮她处理些琐事,让她少操心。
表达爱意:亲口说一句“妈,我爱你”,别让这句话只停在心里。
愿我们都能在来得及的时候,把那一声“妈”,从临终的呼唤,变成日常的问候。
![]()
这篇文章有没有勾起你的一些回忆?有没有想起我们最亲近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