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长安马自达粉丝盛典,新能源SUV EZ-60与代言人甜蜜天后王心凌,成为场上绝对的核心。
![]()
![]()
长安马自达 EZ-60 覆盖增程与纯电双动力,11.99 万 - 16.09 万元的定价,在竞争激烈的 15 万级新能源中型SUV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作为马自达新能源战略的关键落子,EZ-60 的登场不仅承载着品牌转型的期待,更与丰田、日产近期的新能源动作形成呼应,让市场开始重新审视日系品牌在电动化赛道的竞争力 —— 沉寂许久的日系纯电,真的要迎来崛起时刻吗?
EZ-60 的入场:价格与权益的务实出击
长安马自达 EZ-60 推出的 6 款车型,精准覆盖了家庭用户与务实型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动力布局上,增程版搭载 1.5L 增程器,CLTC 纯电续航 200km,综合续航突破 1301km,且提前满足 “国七” 排放标准;纯电版配备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 600km,190kW 电机与 3C 快充技术的组合,可实现 15 分钟补能至 80% 的高效体验。这种双动力策略,既解决了充电不便用户的续航焦虑,也满足了城市通勤者对纯电驱动的偏好。
![]()
价格之外,EZ-60 的购车权益更显针对性。截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消费者可享受多重福利:11 月期间下单的用户,花 999 元即可抵 3999 元,获得 TPE 脚垫、后备箱垫与量子单车膜;1999 元套餐则额外包含 7KW 家用充电桩,直击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痛点。针对不同配置版本,专属升级礼进一步提升性价比 ——MAX 版可免费选装 21 英寸米其林轮胎套装或电子外后视镜组合,Pro 版则标配 23 扬声器杜比全景声系统,这些配置在同价位合资车型中并不常见。
金融与用车保障上,品牌延续了 “宠粉” 逻辑:7999 元可购终身零燃权益,不限车主与里程;399 元抵 1399 元的保障套餐能覆盖至高 600 万元的驾驶辅助风险;0 首付起、年均费率 1.99% 的金融方案,以及基础流量终身免费、娱乐流量 2 年不限量的服务,大幅降低了购车与用车门槛。这种 “价格兜底 + 权益增值” 的组合,显然是针对中国消费者对性价比的敏感点设计的。
产品卖点:安全与操控的差异化表达
在新能源车型普遍追求 “智能堆料” 的当下,EZ-60 选择以日系品牌擅长的安全与操控作为突围点。这款车已斩获缪斯设计奖・铂金奖、“2025 中国十佳车身” 等四项权威荣誉,车身采用 7 横 5 纵笼式铠甲结构,86.5% 的部件为高强钢,其中 27.45% 是最高强度达 2000MPa 的热成型钢,超 1500MPa 的超高强度零件多达 50 个。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车顶横梁是与宝钢联合开发的 1470MPa 世界最高强度冷冲压件,依托双方 20 年的战略合作实现了钢材溯源,这种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成为安全品质的隐形背书。
![]()
极端环境下的验证更显底气。EZ-60 在 “自驾魔鬼路线” 丙察察线完成了行业首个整车碰撞、翻滚、浸水连环挑战,央视财经《超级生产线》纪录片也通过探访南京超级工厂,曝光了其全球级的生产标准 —— 作为马自达全球新能源整车出口中心,该厂的制造工艺为品质提供了硬性保障。这种 “实验室认证 + 实地考验” 的双重背书,切中了中国家庭对汽车安全的核心诉求。
![]()
操控层面,EZ-60 延续了马自达 “人马一体” 的基因。后置后驱布局配合可选的连续可变阻尼悬架,让其在弯道表现与底盘滤震上优于同级别竞品。懂车帝车主反馈显示,该车 CDC 可变悬挂调校精准,过弯稳定性突出,驾驶感受接近燃油车的平顺性,这种 “无拖拽感” 的体验在电动车型中颇具辨识度。九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则实现了实用性与性能的平衡:既减少 60.8 counts 风阻提升 41km 续航,又能在高速行驶时产生 705N 后轴下压力,同时优化 4dB (A) 风噪,兼顾节能、稳定与静谧性。
不过产品短板也同样明显。智能辅助驾驶仅停留在基础 L2 级,缺乏高速领航等高阶功能,与自主品牌的智能配置形成差距;2902mm 轴距带来的后排空间表现一般,且未配备主动降噪技术,高速行驶时风噪、胎噪问题较为突出。这种 “强基础、弱智能” 的特性,折射出日系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中的传统路径依赖。
日系阵营:从零星突破到集体发力
EZ-60 的市场表现已初显成效,上市 4 天销量达 3317 辆,拿下 9 月合资新能源中型 SUV 销量冠军,超过 CR-V 插混、大众 ID.4 X(参数丨图片) 等竞品。而这款车的登场,并非孤立事件 ——2025 年以来,丰田、日产等日系巨头的新能源车型均呈现增长态势,形成了集体发力的局面。
![]()
日产 N7 的爆发最具代表性。这款 4 月底上市的纯电轿车,上市 50 天大定订单即突破 2 万台,8 月单月交付 10148 台,环比增长 57%,成为首个 “单月交付破万” 的合资纯电车型,截至 9 月累计交付量达 32901 辆,在前三季度纯电轿车销量榜中位列第二十六位。其 11.98-14.98 万元的定价与实用配置,精准踩中了入门级纯电市场的需求痛点,甚至被业内视为 “合资品牌读懂中国市场的范本”。
丰田 bZ 系列虽未达到日产的增长速度,但也实现了稳步攀升。以主力车型 bZ3 为例,2025 年累计销量达 17008 辆,其中 9 月销量 1413 辆,在合资中型纯电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尽管与自主品牌头部车型仍有差距,但相较于此前日系纯电车型的低迷表现,这种增长已释放出积极信号。从东京车展的布局来看,丰田还将推出换代卡罗拉电动版、雷克萨斯纯电轿跑等车型,电动化产品矩阵正在快速扩容。
日系品牌的集体动作背后,是战略思路的根本转变。过去数年,日系车企因对电动化路线的犹豫,在新能源赛道逐渐落后。而 2025 年的市场数据显示,当它们放下 “技术执念”,转而聚焦中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时,市场反馈即刻显现 —— 这与此前 “增收不增利” 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丰田、本田等企业在 2025 财年的利润下滑压力,也倒逼其加速电动化转型。
崛起关键:读懂中国市场的三重密码
日系新能源的阶段性复苏,本质上是 “放下身段、贴合需求” 的结果。从 EZ-60、日产 N7 到丰田 bZ 系列的市场表现可以看出,读懂中国市场至少需要破解三重密码:
价格定位的精准度是首要前提。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核心竞争区间集中在 10-20 万元,这一价位段的消费者既追求品质保障,又对价格敏感。日产 N7 以 12 万级定价切入入门市场,EZ-60 将主销车型锁定在 13-15 万元,丰田 bZ3 也通过配置调整控制成本,这种 “向下兼容” 的定价策略,打破了此前合资新能源车型 “高价低能” 的刻板印象。正如业内所言,“当合资品牌愿意在价格上与自主品牌站在同一水平线,其品牌积淀与制造经验才能转化为竞争力”。
产品定义的本土化能力决定市场接受度。EZ-60 的双动力布局、日产 N7 的空间优化,都是基于中国用户使用场景的针对性设计。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部分海外品牌将全球车型直接引入中国,忽视了国内充电设施差异、家庭用车需求等核心痛点,最终遭遇市场冷遇。长安马自达与宝钢联合开发钢材、日产 N7 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这些本土化动作证明,只有深入供应链与产品定义环节,才能打造出真正贴合需求的车型。
![]()
服务生态的适配性是长效增长的保障。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的需求已从 “单一产品” 延伸至 “全生命周期服务”,EZ-60 的充电桩套餐、终身零燃权益,日产 N7 的快速补能网络建设,都体现了这种认知升级。相较于此前合资品牌 “重销售、轻服务” 的模式,如今的服务体系重构,正逐步填补与自主品牌的差距。
不过需要清醒认识到,日系新能源的 “崛起” 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智能辅助驾驶、车机生态等核心赛道,它们与自主品牌仍有明显差距 ——EZ-60 的车机卡顿、智能功能缺失等问题,已成为用户投诉的焦点。东京车展上,日系品牌仍在依赖概念车展示未来,而中国车企已将高阶智驾、800V 高压平台等技术大规模量产。这种技术代差,意味着日系品牌的复苏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结语
长安马自达 EZ-60 的上市与市场反馈,为日系新能源的转型提供了重要样本:当传统优势与本土需求相结合,曾经的 “追赶者” 完全具备突围的可能。日产 N7 的销量爆发与丰田 bZ 系列的稳步增长,进一步印证了 “读懂中国市场” 的核心价值。但新能源赛道的竞争早已进入 “全方位比拼” 阶段,价格与安全的优势只是入场券,智能技术的突破、服务生态的完善,才是决定能否持续崛起的关键。对于日系品牌而言,2025 年的增长只是开始,能否真正站稳脚跟,还要看其能否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快速补齐智能化短板 —— 毕竟,中国市场从不缺少选择,只犒赏真正懂它的玩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