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这不是语法强制规定,
却是保证代码规范性的重要习惯,
大家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助理教授郭宏成
正用英文为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
讲授“python程序设计”课程
本学期
复旦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启动首个“新工科”本科全英文项目
迎来10名留学生
作为该项目的核心课程之一
全英文python由“95后”新晋教师郭宏成担纲
![]()
就在2个月前
这位博士刚毕业的年轻人放弃
华为天才少年百万年薪offer
在复旦加快建设“新工科”的步伐中
他期待做出“从0到1”的突破性原创成果
01
贯通学界与业界,把代码写“活”的全英文课堂
“last class, we talked about how to define a class and control the attributes and behaviors. today, we will first review these key concepts.(上节课我们讲了如何定义类,控制类的属性与行为,今天首先要回顾这些关键概念。)”
上课铃响,郭宏成用流利的英文开启课堂。他与六个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围坐长桌旁,投屏上滚动着示例代码。讲解与实操交替推进,教室里最常响起的,是敲击键盘的声音。
![]()
这门课,是复旦第一次面向留学生开设的全英文python课程。今年秋季学期,复旦大学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这是我校“新工科”领域首个面向外国留学生的本科项目。项目对标国际顶尖课程体系,聚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行业应用的交叉融合,突出跨文化学术交流和产业实践,培养复合型大数据人才。
“不能只停留在听和记,必须真正动起手来。”郭宏成设置了专题练习,难度采用阶梯式设计,课后作业也区分了简单题和难题,引导学生通过编写代码、调试和反复测试,找到最优方案。“不断试错与优化,正是提升能力的关键。”
入职复旦前,郭宏成曾在微软、阿里巴巴等头部企业研究院从事大模型研究近四年。他将产业一线经验带进课堂:课程不仅教授基础知识,更结合大模型研发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技术落地的底层逻辑。他还会经常提醒学生有什么“坑”不要踩。
![]()
实操环节,他走到学生身边仔细查看他们的代码。“well done(做得不错)!”面对系统上得出的正确结果,郭宏成不吝表扬;遇到差异化问题,他耐心讲解,细致拆解。
“我们可以问他任何问题,不需要犹豫。”来自亚美尼亚的vardan说,在上这门课之前,自己通过线上平台自学过python,但会有一知半解的情况。“课上老师的指导很具体,很快就能抓住核心要点。”
知识渊博、乐于沟通,是蒙古国留学生naranzaya对郭宏成的印象。此前毫无程序设计基础的她,起初对学习这门课感到紧张。然而,一个多月的学习已打消了这份忐忑。“老师能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讲起,用我们都能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我很容易就能跟上进度。”
让郭宏成惊喜的是,学生们总能提出一些超出预期的、有意思的问题。一次课堂上,他展示了某道题的解法,一位学生提出另一种思路。“虽然没有覆盖全部情况,但很有创意。”他当场邀请这位同学分享。“能把学界攻关和业界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传递出去,并激发更多新的想法,是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
02
做“从0到1”的研究,把ai做成真正的生产力
本科直博、微软“明日之星”、腾讯“青云计划”、华为“天才少年”最高档,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不到三十岁的郭宏成,已在大语言模型(llm)、自然语言处理(nlp)、多模态学习(multimodality)等前沿领域深耕多年。
![]()
为何博士毕业后直接来到了复旦?他谈到了与院长冯建峰教授的深度交流。“就像冯老师说的,在高校我们有可能做更多‘顶天立地’的研究,在允许千百次失败的包容环境中沉下心来。”
作为实施学校“准聘-长聘制”新体制后引进的青年人才,郭宏成看到了“以人为本”的人才制度带来的可能性——既把客观标准立住,又为青年人打开发展通道。慎重思考后,他选择放弃华为天才少年百万年薪offer,入职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
![]()
在复旦推进“新工科”的氛围下,他希望跳出短期kpi,直面关键科学问题,攻克核心技术瓶颈,产出真正的“从0到1”的成果。“复旦的优势在于跨学科对话。我们可以随时和文、理、医的老师交流,思考ai如何助力产业升级。”
入职三个月,郭宏成的科研节奏逐步展开:一方面,持续深耕ai大模型的机理研究,深挖技术底层逻辑,探索大模型能力生成与优化的核心规律;另一方面,围绕ai+医疗等重点领域,推动大模型与这些垂直领域的深度融合,尝试通过垂直领域的突破,让ai切实赋能行业发展。
![]()
以ai for health为例,郭宏成多次前往医院,坐在医生身边观察检查流程,从具体场景中获得启发。“对于技术而言,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乌托邦,但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找准需求,让技术真正落地。”在他看来,理想中的科研闭环是,“从复旦产出的成果,到企业落地验证,再将市场反馈带回学界。”
“希望自己做出‘从0到1’的研究,实现产学研用闭环——既要有价值、有广泛的影响力,也要真正走进日常生活。”郭宏成期待,“也许若干年后,我们会在某个不经意的场景里遇见自己的研究成果。相信那会是一件非常令人欣喜的事。”
组 稿
校融媒体中心
文 字
丁超逸 李彤
摄 影
李玲
高康珵
责 编
殷梦昊
上观号作者:复旦大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