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起点始于 2025 年 10 月 25 日,深秋已带着凉意,这位 80 后女子(化姓周)和丈夫李先生(化名)像往常一样在家准备晚餐。傍晚 6 点半,餐桌上摆着两菜一汤,李先生夹起一块红烧肉刚放进嘴里,突然皱起眉头,右手下意识捂住右侧牙齿,咀嚼动作也停了下来。“今天这牙怎么回事,嚼东西的时候有点疼。” 他放下筷子,语气带着几分随意,“估计是最近老加班赶项目,晚上睡得晚,又老吃外卖,上火了。”
周女士当时正低头给孩子喂饭,听到丈夫的话也没太在意,只随口叮嘱 “那别吃太辣的,明天记得买点去火的药”。李先生点点头,起身从客厅的药箱里翻出一瓶甲硝唑片 —— 这是之前牙疼时医生开的药,他倒出两片,就着温水咽了下去。“以前上火牙疼,吃两天这个就好,这次应该也差不多。” 他坐回餐桌前,继续吃饭,只是之后再夹菜时,明显避开了用右侧牙齿咀嚼。
当晚睡前,周女士还问了句 “牙好点没”,李先生摆摆手说 “好多了,不怎么疼了”。两人都没意识到,这看似普通的牙疼,其实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李先生当时正处于项目攻坚期,连续两周每天加班到凌晨 1 点,有时忙得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偶尔还会抽几根烟缓解压力,这些不良生活习惯,早已为心梗的发生埋下隐患。
![]()
10 月 26 日清晨 7 点,李先生像往常一样开车送孩子上学。车子刚驶上高架,他就觉得左后背有点酸胀,起初以为是昨晚没睡好,座椅调节得不合适,便伸手调整了一下坐姿。可酸胀感不仅没缓解,反而随着车程增加越来越明显,甚至连转动肩膀时都觉得牵扯着疼。“可能是最近老坐在电脑前,腰肌劳损又犯了。” 他心里这么想着,到了公司停车场,还特意下车活动了几分钟,伸手捶了捶左后背。
上午 10 点多,办公室里空调开得很足,李先生久坐后后背的酸胀感更强烈了。他想起抽屉里还有同事之前送的止痛膏药,便找出来撕了一片,贴在左后背对应的位置。冰凉的药膏敷在皮肤上,暂时缓解了酸胀感,他又投入到工作中,甚至在午休时还趴在办公桌上睡了半小时 —— 他以为这样能让背部肌肉放松,却不知道,这种看似寻常的 “劳损痛”,其实是心梗引发的神经反射痛。
晚上下班回家,周女士看到丈夫后背贴着膏药,便问了句 “后背怎么了”。李先生一边换鞋一边说 “老毛病了,坐久了有点酸,贴片膏药就好”。周女士当时正忙着准备晚饭,只叮嘱他 “别老坐着,多起来活动活动”,两人依旧没把这份疼痛和 “心梗” 联系起来。当天晚上,李先生还因为项目进度问题,在家加班到 11 点,期间后背偶尔传来的酸胀感,都被他归结为 “膏药快失效了”。
10 月 27 日早上 7 点 10 分,李先生像往常一样起床洗漱。刚走到卫生间门口,他突然觉得胸口传来一阵剧烈的压榨性疼痛,像是有只手紧紧攥住了心脏,呼吸瞬间变得急促。他赶紧扶住卫生间的门框,身体不由自主地往下滑,额头很快冒出密密麻麻的冷汗,脸色也变得惨白如纸。“老婆…… 我胸口疼……” 他用尽力气喊出声,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
正在厨房做早餐的周女士听到喊声,手里的锅铲一下子掉在地上。她冲进客厅,看到丈夫扶着门框,身体微微发抖,赶紧跑过去扶住他,“怎么了?是不是岔气了?” 李先生摇了摇头,疼得说不出话,只是指了指自己的胸口。周女士这才意识到情况不对,赶紧拿起手机拨打 120,同时扶着丈夫慢慢坐在沙发上,给他倒了杯温水。可李先生喝了两口就喝不下去了,胸痛越来越剧烈,甚至开始冒冷汗,嘴唇也变得发紫。
120 急救车在 15 分钟后赶到,急救人员立刻给李先生测了血压、做了简易心电图。“血压有点低,心电图有异常,可能是心梗,得赶紧去医院。” 急救人员一边说,一边给李先生戴上氧气面罩,扶着他上了急救车。途中,急救人员还给他做了静脉输液,监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周女士坐在一旁,看着丈夫痛苦的样子,手心全是汗,脑子里一片空白,只盼着能快点到医院。
上午 8 点 20 分,急救车抵达医院急诊室。医生接过急救人员递来的初步检查报告,立刻安排进一步检查 —— 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彩超。半小时后,心肌酶谱结果出来了,指标远超正常范围,医生拿着报告走到周女士面前,语气凝重地说 “确诊是急性心梗,堵塞的血管需要立刻做介入治疗,术后得转入 CCU 观察,你赶紧签一下手术同意书”。
周女士看着手术同意书上的 “心梗”“介入治疗”“风险” 等字样,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她颤抖着签完字,看着丈夫被推进导管室,自己则在急诊室外的走廊里来回踱步,每一秒都过得无比漫长。上午 11 点半,手术医生走出导管室,告诉周女士 “手术很成功,堵塞的前降支已经通了,但患者还需要在 CCU 观察 3-5 天,监测生命体征,避免出现并发症”。
截至 10 月 31 日,李先生仍在 CCU 接受观察,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医生说如果恢复顺利,一周后就能转出 CCU。周女士每天都会在社交平台更新丈夫的恢复情况,她在最新一条动态里写道 “今天能和他视频聊 10 分钟了,他说以后一定好好休息,不熬夜、不抽烟了。希望更多人看到我们的经历,能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别等出事了才后悔。” 病房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映在周女士的脸上,也映着她眼里对未来的期许 —— 这份期许里,藏着对健康的敬畏,也藏着对生命的珍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