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5年,却被说成是小偷?!”
湖南某地,李女士含辛茹苦照顾瘫痪舅舅整整5年,舅舅去世后,多年未归的舅妈突然回来,发现银行卡里少了30万元,竟然指控李女士私吞了钱款!
理由是——这些钱都是舅舅的积蓄,李女士无权动用。
可李女士却委屈地表示:“这些钱全都给舅舅治病和生活了,一分都没落到我手里!”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
1
01案例回顾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本文人物均采用化名)
案发当天,王女士(舅妈)风尘仆仆地从外地赶回长沙,直接奔向银行查询丈夫的存款。
这一查不要紧,她瞬间瞪大眼睛——原本应该有50万存款的银行卡,现在只剩下20万!
“我丈夫的30万块钱哪里去了?!”王女士顿时感觉脑子有点转不过来。
她立即联系了照顾丈夫的外甥女李女士,质问道:“小李,你舅舅的钱怎么少了这么多?”
李女士听后一脸无奈:“舅妈,舅舅这5年的治疗费、护理费、生活费,不都是从这里出的吗?我还垫付了不少钱呢!”
可王女士却不买账:“我没有授权你动用这些钱!你必须把30万还给我!”
听到这话,李女士当即就急了:“舅妈,您这是什么意思?5年来我日夜照顾舅舅,您人都不见影子,现在一回来就说我偷钱?”
原来,李女士的舅舅在5年前突发脑梗,导致半身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舅妈王女士因为和丈夫关系不睦,早就搬到外地居住,对丈夫的病情不闻不问。
无奈之下,李女士只能承担起照顾舅舅的重任。
为了方便支付各种费用,舅舅将银行卡和密码都告诉了李女士,让她代为管理。
这5年里,李女士每天都要给舅舅翻身、按摩、喂饭、清理大小便,还要定期带他去医院检查、买药、理疗。
舅舅的医疗费用非常高昂——每月光是药费就要8000多元,加上护理用品、营养品、理疗费等,月均开销超过1万元。
可王女士却坚持认为:“这些钱你应该先跟我商量,现在我要求你全额返还!”
双方争执不下,王女士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将李女士告上了法庭。
她在起诉书中写道:“李女士未经授权,私自动用我丈夫的存款30万元,构成不当得利,应当全额返还。”
而李女士则准备了厚厚一沓单据作为证据:“我有所有的医疗费票据、护理用品收据,还有舅舅亲口说让我用这些钱的录音!”
这件事一出,网友炸了:
“舅妈这是白眼狼吗?5年不管不问,现在回来要钱?”
“照顾瘫痪病人5年,这得多不容易啊!”
“有些人真是只认钱不认情!”
那么,从法律的角度如何看待此案呢?
2
02案例分析
本案核心争议:李女士使用舅舅银行卡中的钱款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无管理人的情况下,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
本案中,李女士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无因管理。
律师这么看:
李女士具有合法的管理依据。舅舅在神志清醒的情况下,主动将银行卡交给李女士管理,并明确表示让她用这些钱支付自己的医疗和生活费用,这构成了事实上的委托关系。
李女士的支出完全用于舅舅的利益。通过大量的票据和记录可以证明,这30万元全部用于舅舅的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等必要开支,没有一分钱进入李女士个人账户。
王女士作为配偶,虽享有财产权,但其长期不履行照顾义务,事实上已经放弃了对丈夫财产的管理权。在紧急情况下,李女士的管理行为不仅合法,而且值得称赞。
关键证据分析:
1.银行流水记录显示,所有支出都与医疗护理相关 .
2.医院的诊疗记录证明舅舅确实需要长期治疗 。
3.舅舅生前的录音明确授权李女士使用这些钱款 。
4.护理日记和照片证明李女士5年来的悉心照料。
根据《民法典》规定:“管理人管理事务不违背受益人的真实意思的,受益人应当向管理人支付因管理活动产生的必要费用。”
最终双方协商:法官认定李女士的行为属于合法的无因管理,30万元支出合理合法,王女士的诉讼请求被驳回。
法官还指出,李女士不仅无需返还任何款项,反而可以向王女士请求自己垫付的护理费用。
3
03深刻教训
5年照顾换来的,竟是一纸诉状?人情与法理的较量让人深思!
照顾亲人本是天经地义,但谁会想到最后还要对簿公堂?
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第一,家庭责任不能推卸。王女士作为配偶,在丈夫患病期间长期缺席,既不尽照顾义务,也不承担经济责任,事后却要求财产权利,这种行为于法于理都说不通。
第二,善行需要法律保护。李女士的无私奉献理应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而不是被当作“小偷”来对待。法律的判决为像李女士这样的善心人撑了腰。
第三,证据保存很重要。幸好李女士保存了完整的票据和录音证据,否则很难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提醒我们,在管理他人财产时,一定要做好记录和保存证据。
有网友热议:“这种舅妈简直是极品!5年不管不问,最后还要反咬一口!”
也有网友表示:“判得好!不能让好人寒心,不能让恶人得逞!”
还有网友感慨:“这就是现实版的农夫与蛇,幸好法律还是公正的!”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法律不仅要保护财产权,更要保护那些默默承担家庭责任的善良人。当亲情遭遇金钱考验时,法律的天平始终向着正义倾斜。
对于此案您怎么看?欢迎您留言谈谈。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真实案件改编,当事人姓名及相关信息均已进行匿名化或虚构化处理,旨在保护个人隐私。文章仅以案例形式为大众提供法律知识普及,不构成任何法律建议或指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