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有四块最肥沃的大平原,中国拿到了其中两个,另外两个却擦肩而过。这让人不禁好奇:我们的老祖宗那么有智慧,为什么没有把近在眼前的好地方都收入囊中?
![]()
先说说东南亚的湄公河平原,现在越南、泰国靠着它吃饱饭,可在古代,它就是块“看得见够不着”的肥肉。不是老祖宗不想要,是中间隔了座翻不过去的“大高墙”——横断山。
你想啊,几座三千米以上的大山挤在一起,中间全是深峡谷,谷底的河水流得能把马卷走。
更吓人的是山里的环境:夏天闷得像桑拿房,到处是带毒的蚊子和小蛇;一到雨季,泥石流说来就来。
古代打仗全靠人扛马驮,军队刚翻过山就废了一半——要么水土不服上吐下泻,要么被山里的部落放冷箭。
最典型的就是乾隆年间,他想把湄公河平原收过来,派了名将傅恒带大军去。结果呢?士兵进了雨林就开始掉链子,好多人染了病,傅恒自己也没扛住,死在了半路。
乾隆一看战报,彻底死心了:“这地方,拿命也换不来。”
说白了,横断山不光挡人,还挡补给。就算侥幸占了平原,粮食运不过去,士兵得饿肚子;官员管不到,最后还是得丢。老祖宗可不傻,赔本的买卖不干。
![]()
朝廷的大军翻不过山,可民间有群人悄悄去了,带头的叫鄚玖,是个明朝的广东人。
清朝入关后,鄚玖不想剃头发留辫子,就带着家人逃到了海上,漂了好久才到柬埔寨南边的一片荒地——也就是现在湄公河三角洲的核心区。
那时候这儿全是沼泽和野草,柬埔寨国王正愁没人管,见鄚玖会种地、会办事,就说:“这块地给你管,收的粮食分我点就行。”
鄚玖立马喊来老家的亲戚朋友:“快来这儿种地!不用交租,种多少自己留多少!”
潮汕、福建的乡亲,一听这话全来了。鄚玖教大家开渠浇地、种水稻,还盖了集市、学堂,甚至修了码头,商船一来二去,这儿就成了热闹的“小广州”,连外国人都来做生意。
可好景不长,柬埔寨内乱了,到处打打杀杀。
隔壁越南的阮家势力越来越大,派人来拉拢鄚玖:“跟我们混,我们帮你守地,没人敢欺负你。”
鄚玖琢磨着,乡亲们得有个靠山,就答应了。他哪儿想到,这一答应,等于把辛苦攒下的家业送了人。
![]()
越南拿到这块地后,就像捡了宝,一步步把周边的平原都占了,最后把整个湄公河三角洲都攥在了手里。
鄚玖死后,他儿子想把地抢回来,可越南已经站稳了脚跟,根本打不过。更糟的是,后来法国人带着枪炮来了。
19世纪末,法国人把越南、柬埔寨、老挝都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然后拿出地图,大笔一挥:“湄公河三角洲归越南管!”就这么一句话,这块肥地彻底成了越南的。
那时候中国正忙着应付其他列强,根本没精力管南边的事,等缓过神来,早就晚了。
后来越南赶跑了法国人和美国人,统一了国家,对湄公河平原看得更紧了。柬埔寨想往回要,可打了多年仗,国力早就空了,根本抢不过,只能认栽。
有人说老祖宗太胆小,放着肥地不拿。可换在古代,这真不是胆小,是精明。
老祖宗种地有个规矩:“守得住,才能算自己的。”
华北和东北平原,古代骑马从北京到沈阳也就几天,粮食、士兵都能及时送到,守着省心。
可湄公河平原呢?从云南过去要翻山越岭,送一批粮食得走大半年,路上还可能被抢、被淹,成本比收的粮食还高。就算占了,也守不住,不如不拿。
老祖宗当年被大山和车马困住,没拿到那两块平原。但现在,高铁能通到东南亚,商品能铺满当地市场,那些曾经错过的“粮仓”,正以新的方式,和我们的生活连在一起。这算不算另一种“弥补”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