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代表公司正在和我的老同学签2.6亿的大单,会议中同事悄悄发来“你被优化了!”,我当场合上文件夹:这合同签不了了!同行的集团总裁愣了!
创作声明:本文为原创虚构职场故事,所有公司、人物及情节均为架空,旨在探讨职业道德与个人选择,不影射任何真实实体或个人。故事内容不构成任何职场建议,与真实商业环境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陈总监,就等您落笔了。”一个带着笑意的声音催促道。
笔尖悬在纸面一厘米的上空,倒映着会议室里所有人的期待。
他能感觉到老同学在对面投来的祝贺目光,也能感觉到那位集团总裁审视的眼神终于变得温和。
就在这时,口袋里的手机极轻微地震动了一下,他攥紧了笔,心中一个咯噔:“千万别是……”
不等他定神,第二下震动紧随而至,像一声无情的催命符。
![]()
01
宏图集团的顶层会议室,位于市中心最高建筑的七十二层。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奔流不息的车河,整座城市仿佛都被踩在了脚下。
会议室里,气氛却与窗外的喧嚣截然不同,一种昂贵而融洽的安静在空气中弥漫。
长条形的会议桌由一整块乌金木制成,光可鉴人。
桌子的两端,一场长达一年的商业角力,正迎来它最终的结局。
“……所以,基于我们‘启明科技’独有的‘蜂巢’数据架构,我们有信心在三年内,帮助宏图集团的整体运营成本降低百分之十五,并在五年内,实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效率提升。我承诺的所有服务和技术支持,都将由我本人亲自带队,全程跟进,确保万无一失。”
说话的人是陈阳,启明科技的项目总监。
他今天穿了一身得体的深灰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
他刚刚结束了最后一次方案陈述,声音沉稳而自信,每一个字都透着对项目了如指掌的专业。
在他身后的大屏幕上,还停留着最后一页PPT,上面用加粗的黑体字写着:合作共赢,开创未来。
陈阳的对面,坐着几位西装革履的决策者,他们是客户方——宏图集团的高层。
为首的一位,是采购部的副总裁李伟。
他看起来四十岁出头,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他不仅是这次项目的甲方负责人,更是陈阳大学时睡在下铺的兄弟。
而坐在李伟身旁的,则是一位气场截然不同的人物。
他年近六十,两鬓微霜,虽然一言不发,但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就成了整个会议室的中心。
他就是宏图集团的创始人、总裁王总。
一位在商界叱咤风云三十年,极少亲自出席此类签约会议的传奇人物。
他的到场,本身就是对陈阳和启明科技最大的肯定。
陈阳的话音落下,王总一直微微靠在椅背上的身体,不易察觉地向前倾了倾,这个细微的动作,让陈阳的心跳漏了一拍。
这是一份价值2.6亿的合同。
对于启明科技这家正在力争上游的公司来说,拿下它,意味着未来两年的业绩有了坚实的保障,甚至可能借此一跃成为行业内的头部企业。
为了这一天,陈阳付出了太多。
整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周末。
家里的女儿刚上小学,有好几次在电话里哭着问:“爸爸,你什么时候才能陪我搭一次积木?”
他总是愧疚地回答:“快了,等爸爸忙完这个大项目。”
他办公室的墙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流程图和数据表。
电脑里,光是项目方案的文件夹,就从“第一版”一直排到了“第五十二版”。
他研究了宏图集团过去十年的所有财报和公开资料,对他们的业务模式和痛点,比他们自己的中层干部还要清楚。
正是凭借着这种近乎偏执的投入和无可挑剔的专业能力,陈阳才带领团队,在与国内外数家知名公司的激烈竞争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陈总监。”王总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方案很精彩,数据也很有说服力。但我还有几个问题。”
陈阳立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王总请讲。”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知道这是最后的考验。
王总的目光沉静如水,看着陈阳:“合同里写明了五年的技术支持。我想知道,如果三年后,你们启明科技的核心技术人员,比如你,或者你团队里的骨干,发生了变动,你们要如何保证服务的延续性和质量?”
这个问题极其刁钻,它跳出了合同条款,直指合作中最不可控的“人”的因素。
陈阳没有丝毫慌乱,他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个问题。他微笑着回答:“王总,您问到点子上了。这也是我们从一开始就考虑到的问题。首先,我们交付的并非一个封闭的技术‘黑箱’,而是一套开放的、可共同开发的平台。在项目的第一年,我团队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为宏图集团培养出自己的技术团队,确保他们能独立进行日常维护和二次开发。其次,我个人可以向您保证,在未来五年内,我会全程负责这个项目,这是我对宏图集团,也是对我自己职业声誉的承诺。”
![]()
他说得不卑不亢,既展现了公司的技术自信,又亮出了自己的个人担当。
王总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个答案还算满意,接着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我注意到,你们的技术方案中,有一部分关键算法,依赖于第三方供应商。如果这家供应商被我们的竞争对手收购,或者单方面停止技术授权,你们的‘蜂巢’架构,会不会立刻瘫痪?”
李伟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个问题连他都觉得棘手。
陈阳却依旧镇定自若,他甚至站起身,走到了大屏幕前,调出了另一份备用PPT。
“王总,您请看。这是我们的风险备用方案。实际上,从半年前开始,我们内部就已经秘密启动了‘B计划’。我们投入了大量研发力量,开发了一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替代算法。目前,这套算法的成熟度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虽然在某些极端条件下的运算效率略低于第三方方案,但完全可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我们之所以没有在主方案里体现,是因为我们追求完美。但我可以保证,启明科技永远不会把自己的命脉,交到别人手上。”
这番话,掷地有声。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连李伟都惊呆了,他完全不知道陈阳还藏了这么一手。
这个老同学,比他想象的还要深不可测。
王总沉默了。
他盯着陈阳看了足足有十秒钟。
那目光,像一台精密的X光机,仿佛要看穿他的骨头。
然后,他那张一直紧绷着的脸,终于露出了一丝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他转头对李伟说:“你没看错人。”
李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容,他朝陈阳比了一个大拇指。
王总拿起桌上那支专门为签约准备的派克金笔,旋开笔帽,递向陈阳,语气中带着欣赏:“陈总监,你们的诚意和专业,我看到了。我代表宏图集团,欢迎你们这样的合作伙伴。我们现在就签吧。”
胜利的号角,终于在耳边吹响。
陈阳感觉自己一年来的疲惫、压力和委屈,在这一瞬间全都烟消云散。
他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双手接过那支沉甸甸的金笔,郑重地道了声“谢谢王总”。
他翻开那份厚重的合同,找到了最后一页的乙方签字区。
那里,已经盖好了启明科技鲜红的公章。
只要他签下自己的名字,这桩价值2.6亿的合作,就将尘埃落定。
他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坐姿,握紧了笔。
笔尖,缓缓地落向了纸面。
02
就在陈阳即将登上职业生涯的巅峰时,他并不知道,启明科技的内部,一场针对他的风暴,早已酝酿成型。
这场风暴的中心,是一个名叫赵瑞的人。
赵瑞是三个月前公司老板重金从竞争对手那里挖来的事业部副总裁,顶替了原来那位因身体原因退休的老领导。
此人履历光鲜,能说会道,尤其擅长资本运作和讲故事,是老板眼中的“资本红人”。
但公司里的老员工们,背地里都叫他“赵扒皮”。
赵瑞一来,就带来了自己的几个亲信,并且大刀阔斧地搞起了“组织架构优化”。
他的逻辑很简单:用最少的人,干最多的活,把财报做得漂漂亮亮,好为下一轮融资做准备。
至于那些为公司打下江山的老臣,在他眼里,不过是成本高昂、思想僵化的“老油条”,统统在清洗之列。
而陈阳,不幸成了赵瑞的眼中钉。
原因无他,陈阳负责的这个2.6亿项目,是整个事业部乃至全公司最大的一块肥肉。
赵瑞一上任,就想把这个项目的主导权抢到自己手里。
他曾不止一次在会议上,明里暗里地要求陈阳交出项目的核心资料和客户的直接联系方式。
“小陈啊,”他总是故作亲热地拍着陈阳的肩膀,“宏图这个项目,体量太大了,你一个人扛着太辛苦。把资料同步一份给我,我这边也帮你把把关,调动一些‘高端资源’,也好让客户看到我们公司的诚意嘛。”
![]()
陈阳怎么会不明白他的心思。
这个项目,从无到有,每一步都是他带着团队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踩出来的。
技术方案、报价体系、服务细节,全都装在他的脑子里。
赵瑞所谓的“把关”,不过是想在最后关头摘桃子,把最大的功劳揽到自己头上。
更重要的是,客户方李伟的态度非常明确。
有一次,李伟在电话里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陈阳说:“老陈,我们宏图认的,是你这个人,是你这个团队。要是换了别人来对接,我们可得重新评估合作了啊。”
有了客户的这句“尚方宝剑”,陈阳便有了底气。
他总是用“项目全程负责人制,这是为了保证对客户的响应效率”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巧妙地把赵瑞的要求给挡了回去。
几次三番下来,赵瑞对陈阳这个“不识抬举”的老员工,已然是怀恨在心。
陈阳并非对公司内部的暗流一无所知。
他团队里最得力的下属小张,就曾不止一次提醒他:“陈哥,那个姓赵的最近总找我们部门的人单独谈话,打听项目的事,我看他是来者不善,您可得小心点。”
陈阳嘴上说着“知道了”,心里却并没有太当回事。
他是个典型的技术男,性格里带着几分执拗和天真。
在他看来,职场上的一切纷争,最终还是要靠业绩说话。
他想,只要自己能顺利签下这个2.6亿的巨额订单,为公司立下这泼天的功劳,赵瑞就算再怎么想搞小动作,也得掂量掂量。
董事会和老板,总不至于糊涂到自断臂膀,去动一个功臣吧?
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了这份合同上。
于是,他更加疯狂地投入工作,带领团队没日没夜地完善着最后的细节,对外界的一切都采取了“鸵鸟政策”。
他不知道,就在他为了签约做最后冲刺的时候,赵瑞已经拿着一份精心制作的“部门冗员优化建议”报告,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
报告里,陈阳的名字,赫然在列。
而现在,在这间可以俯瞰全城的顶层会议室里,陈阳正享受着胜利的果实。
他完美地回答了王总所有刁钻的问题,赢得了这位商界大佬最终的认可。
他看着王总脸上那满意的笑容,看着老同学李伟投来的祝贺眼神,他心中的那块巨石,终于落了地。
他握着那支象征着胜利的派克金笔,感觉自己八年的勤勤恳恳,所有的付出与汗水,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回报。
他甚至已经开始在心里盘算,签完合同,拿到第一笔项目款,一定要好好休个假,带老婆女儿去海边玩一趟。
女儿念叨了很久,想要一个和她差不多高的粉色游泳圈……
他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向上扬起。
笔尖,离纸面越来越近。
0.5厘米,0.2厘米……
就在陈阳的笔尖即将触碰到纸面,签下那个足以改变他职业生涯轨迹的名字时,他放在桌角、屏幕朝下的手机,极轻微地震动了一下。
那震动,轻得像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在场除了他,没有人察觉。
但陈阳的心,却猛地一沉。
这是一个约定好的信号。
他团队里最信任的下属小张,一个刚毕业就跟着他干了三年的小伙子,和他之间有一个秘密约定:如果遇到万分紧急、十万火急,且绝不能通过电话沟通的事情,就连续发两条信息过来,手机会震动两次。
陈阳心中闪过一丝强烈的不安,但签合同的动作并未停止。
他不能,也绝不允许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分心。
也许是小张手滑了,也许是家里出了什么急事……他这样安慰自己。
然而,他的笔尖还没来得及落下,第二下震动,紧随而至。
“嗡……”
这一次,仿佛不是手机在震,而是他的脑子在震。
他签名的动作,不由自主地,在离纸面不到一毫米的地方,顿住了。
对面的王总和李伟都注意到了他这瞬间的停顿,但只当他是因为激动而手抖,脸上依旧挂着善意的微笑。
陈阳的额角,却渗出了一丝冷汗。
他强迫自己保持镇定,不动声色地调整了一下坐姿,左手假装去整理桌角的文件夹,很自然地用宽大的手掌盖住了手机。
在手掌的掩护下,他的拇指熟练地划过屏幕,解锁。
一条微信消息,赫然弹了出来。
发信人是小张。
“陈哥!出大事了!刚收到HR群发的内部邮件,咱们事业部新一轮的‘人员优化’名单出来了,上面有你的名字!邮件通知上说‘即日生效’!赵总刚刚已经在我们部门的大群里宣布,由他的亲信王强,全面接手你手上的所有项目,包括宏图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