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刚同意采购一千二百万吨美国大豆,美方却马上放话要把对华三零一调查继续推下去。
氛围刚见回暖,又被这一下拉回紧张,外贸圈子一时全都愣住。
三零一调查不会停,新的关税风险随时翻篇
两国本来是先从药品关税谈起。美方把和芬太尼有关的税率压到一成,并把二十四点的对等关税搁置一年,还把那个压得企业透不过气的“半数控股连坐”条款暂时收起。中方没有拖延,当即给出回应,交易桌子热闹得很像要重启好日子。
![]()
可热乎劲才过几天,华盛顿又抡起调查这把旧锤子。三零一条款在他们手里成了万能钥匙,只要一句“检查协议履行”,就能随时开锁加税。企业刚把生产计划按新的税率排好,又得重新计算成本,仓库里的货是运还是等等看,没人敢拍板。
上一次两边闹僵,海运码头堆满了无人提货的货柜。那时候的损失还没完全补回来,这次倘若调查结果指向“未履约”,加税大门一开,结果可想而知。
大豆订单是真金白银,可美方还在留尾巴
中国提出的买豆方案摆在那儿:本季一千二百万吨,随后三年每年两千五百万吨。美国中西部的农户听了这数字,心里松了口气,去年那些堆在仓里的豆子终于有了去处。
![]()
为了配合谈判,中方还把十月九日列出的出口限制按下暂停键,稀土在名单里,化工原料也在名单里,期限同样是一年。这一点外媒一直盯得紧,觉得中国松手就是大动作。
市场跟着动了。华尔街先行一步,标普几天里连拉长阳。沪深也跟着起势,四千点的上证指数时隔多年重新出现。资金最敏感,它们用钱投票,说明大家都认为这轮摩擦要收尾。
![]()
然而情绪说变就变。调查的消息传来,期货盘上美豆价格立刻犹豫,散户害怕合约再度失信,撤单声音此起彼伏。国内一些大厂的采购负责人连夜开会,讨论是否要改买巴西货顶缺口。
投资人不止一次被这种拐弯打脸。二零一八年到现在,美方逢谈必留暗门,逢合必设调查。开口就是“不公平贸易”,落点总归是一张新的税单。
![]()
美国这样做还有内外两层考量。内里是选票压力,农业州代表要成绩单,工业州希望限制中国产品。外面则是威慑心理,怕中国减少采购,所以先亮出调查当提醒。
中方的处理一直直来直去。有协议就执行,有数量就下单。过去三年,大豆、玉米、高粱的进口数据放在美国农业部官网,数字一清二楚。可在某些人眼里,这份信用似乎永远需要用罚单来保证。
![]()
企业成为最尴尬的角色。关税调低时,他们加班赶订单;调查一出,又得考虑退单违约。进货、备料、融资,每一步都可能踩空。外贸行业的人说,最大的成本不是税,是不确定。
三零一条款原本是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工具,当时被用来对付几个出口迅速增长的经济体。现在被频繁摆在桌面,对多边规则是一种撕裂。世界贸易组织的程序慢,但至少透明;单边调查快,却常常带着政治偏好。
![]()
反复无常的指令传导到港口,码头装卸要停不停,航运公司排期越来越保守。全球供应链已经因为疫情和地区冲突够紧张,再加上这层不稳,保险费率抬头,运价又跟着飘。
互利的事实摆在眼前,却总被怀疑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买家,美国是主要卖家,两边货船往返十几天就能完成交付。这样的搭配谁换都不合适。中方为了让路,把稀土暂停限制,让美国高科技行业能正常拿到原料,这也是实实在在的让步。
![]()
在全球经济慢行的当下,最缺的是确定。两国如果真能把一年期限用足,按表执行采购、关税、管制暂停,市场信心能慢慢修复。可只要调查的阴影在,任何安排行程都像写在沙滩。
有人把这一轮博弈形容成拉锯,来回拉的不是线,而是信任。信任轻得很,几份文件可以带来,也可以被一句“继续调查”吹散。
![]()
中美都清楚,经贸联系扯不断。农产品、矿产、电子零件、服装鞋帽,互相需要的范围太宽。真正的难题从来不是技术壁垒,而是人心壁垒。
结语
如果你就是那个需要下单大豆的买家,合同已经签好,现在却听说可能重新加税,你会选择等结果还是马上换供应商?到评论区说说你的决定和理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