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你是家里那个“那个被偏爱的孩子”吗?
如果是那我恭喜你,因为你的前半生过得很顺,如果不是,那我也要恭喜你,因为你后半生会过得很安心。
还记得小时候分苹果,被偏心的他的苹果总比你的大一圈,爸妈说“他是弟弟/妹妹”;
长大后找工作,他碰壁了爸妈托关系送礼,你考编熬夜爸妈说“年轻人要靠自己”;
甚至过年回家,你的行李箱塞满给全家的礼物,爸妈却偷偷往他包里塞红包,还叮嘱“别让你姐/哥知道”。那种委屈,像针一样扎在心里,很多年都拔不掉吧?你有没有试过较真?
“为什么他就能例外?”“明明是他错了啊!”结果呢?爸妈一句“你当老大要懂事”,或者干脆掉眼泪“我们养你这么大,就换来你计较这个?”
最后,你成了“不懂事”的那个,他还是那个“被心疼”的宝贝。其实啊,我们都被“公平”这两个字困住了。
你的日记里是不是也写着自我安慰的话“当作看不见吧”?我懂你的那份无奈!
但今天想聊点不一样的:不较真是清醒,不是懦弱。你有没有发现?偏心的父母,大多活在自己的“逻辑闭环”里。
他们不是不爱你,只是没能力跳出自己的局限:可能是重男轻女的旧观念,可能是对“弱小”的过度补偿,甚至可能是把对自己人生的遗憾,投射到了某个孩子身上。说白了,他们的偏心,是他们的课题,不是你的“错题”。
较真的本质,是想让他们“认错”“改正”。但你见过几个人能真正改变父母的认知?最后只会把自己耗在“为什么不爱我”的死胡同里,连带着自己的生活也蒙上灰。
真正聪明的做法,是把“讨公平”的力气,换成“筑高墙”的砖瓦。你不是要“装作看不见”,而是要“看见自己”:他多拿的那点爱,填不满你的人生;爸妈没说出口的歉意,撑不起你的未来。
你要做的,是把那些没被“偏爱”的时间,用来读书、搞钱、攒底气——不是为了“比他过得好”,而是为了有一天,你能笑着说:“爸妈,我现在过得很好,不是因为你们偏了谁,是因为我自己够努力。”
前几天刷到一句话:“家庭不是法庭,不需要句句辩白;父母不是法官,没必要事事判决。”深以为然。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