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在直播间提过一本书,说自己初高中时前前后后读了6遍——“第一次读只觉得故事好看,读到第三遍,突然在书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原来我那些‘不敢抬头说话’‘怕被人笑话’的小心思,叫自卑。” 很多人都像曾经的董宇辉,明明心里藏着对“变好”的渴望,却被自卑裹住脚步:怕自己不够优秀,不敢争取机会;怕说错话被嘲笑,在人群里总选角落的位置;甚至别人的一句无意评价,都能在心里纠结半天。而董宇辉反复读的这本书,没讲大道理,却用最朴素的故事,帮他(也帮我们)撕开了自卑的壳,学会了和不完美的自己相处。
第一次读懂自卑:原来我不是“一个人”
董宇辉说,第一次在书里“认出自卑”时,哭了——书里的主角和他一样,出身普通,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看着别人光鲜的样子会悄悄低头,回答问题时声音小得像蚊子叫。“原来不是只有我这样”,这份“被看见”的共鸣,让他第一次敢直面自己的自卑,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假装“我不在乎”。
我们小时候何尝不是这样?因为成绩不好,不敢举手发言;因为穿的鞋子不是名牌,体育课故意落在后面;因为说话有口音,在新环境里宁愿沉默。这些藏在细节里的自卑,我们以为是“自己的秘密”,怕说出来被笑话,只能悄悄藏在心里,慢慢变成“不敢争取、不敢表达”的枷锁。
而董宇辉读的这本书,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不回避“自卑”的真实——它没说“你要自信”,而是先告诉你“自卑不可怕,很多人都和你一样”。就像书里的主角,会因为自己的“不完美”难过,会羡慕别人的“闪闪发光”,但也会在一次次挣扎里,慢慢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这种“不假装坚强”的真实,让曾经的董宇辉明白:承认自卑,不是软弱,而是和自己和解的开始。
读6遍才懂:自卑不是“缺陷”,是让你变好的“动力”
董宇辉说,后来每次遇到“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刻,都会翻这本书——“第五遍读的时候,我突然懂了:主角后来能慢慢变好,不是因为他没了自卑,而是他把自卑变成了‘想变好的劲儿’。” 原来自卑不是“要被彻底消灭的敌人”,而是可以被看见、被引导的“朋友”,它提醒你“哪里可以再努力一点”,也让你更懂“珍惜每一次小进步”。
他高中时因为英语不好自卑,不敢跟老师提问,就照着书里主角“悄悄努力”的方法:每天早上比别人早到教室20分钟,把不会的单词抄在小本子上,吃饭时也拿出来看;怕发音不好被笑,就躲在操场角落跟着录音读,一遍不行就十遍。慢慢的,他的英语成绩从班级中游,变成了年级前列,也敢在英语课上主动发言了。“现在回头看,当初那份‘怕自己不行’的自卑,其实是推着我往前走的动力。”
很多人都怕自卑,觉得它会让自己“抬不起头”,但董宇辉用经历告诉我们:真正困住你的,不是自卑本身,而是你对自卑的“逃避”。如果能像书里的主角那样,把“怕被嘲笑”变成“我要更努力”,把“不敢表达”变成“先练十遍再说”,自卑反而会变成你“变好的催化剂”——因为知道自己哪里不够好,所以更清楚该往哪走;因为怕落后,所以更愿意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
普通人怎么和自卑相处?董宇辉的3个“读书启示”
董宇辉说,这本书读6遍,不仅读懂了自卑,更学会了“和自己相处的方法”。这些方法没有多复杂,普通人照着做,也能慢慢从自卑里找到自信,活出自己的节奏。
1. 先“看见”自卑,别假装“我不在乎”
董宇辉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总跳过主角“自卑的情节”,觉得“太像自己,读着难受”。后来才明白:不敢面对,自卑只会越来越重;承认它的存在,反而会轻松很多。就像他后来敢跟同桌说“我英语不好,你能不能帮我看看错题”,敢跟老师说“这个知识点我没听懂,能不能再讲一遍”——说出“我不行”的那一刻,反而没那么怕了。
落地小技巧:找一张纸,写下“让你自卑的事”,比如“怕自己说话没逻辑”“觉得自己穿搭不好看”。写完后你会发现,这些事没那么“可怕”,反而因为“写下来了”,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2. 把“我不行”,换成“我试试”
书里的主角一开始总说“我做不到”,后来在朋友的鼓励下,慢慢改成“我试试”——试着重读一遍课文,试着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试着帮同学做一件小事。董宇辉也学着这样做:以前怕在人前说话,就先从“在小组里分享一道题的解法”开始;怕自己讲不好,就提前在家练好几遍。慢慢的,“我试试”变成了“我能行”。
落地小技巧:遇到让你自卑的事,别先想“我不行”,而是问自己“我能不能先做一点点”。比如怕演讲,就先“在家人面前讲一段”;怕写作,就先“每天写100字日记”——小步子的尝试,会慢慢积累出自信。
3. 记住“你有的,别人不一定有”
书里有个情节让董宇辉印象很深:主角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直到朋友说“你帮我补数学时,特别有耐心,我就做不到”。董宇辉后来也发现,自己虽然“英语曾经不好”,但“语文成绩一直不错”,能帮同学分析作文;虽然“不太会说话”,但“愿意倾听,朋友有心事都愿意跟我说”。
落地小技巧:每天睡前想“自己今天做得好的一件事”,比如“今天帮邻居提了菜”“今天把错题都弄懂了”“今天安慰了不开心的朋友”。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也有很多“别人没有的优点”,自卑的感觉会越来越淡。
董宇辉为什么反复读这本书?因为“它陪我走过了最拧巴的日子”
董宇辉说,现在偶尔还会翻这本书,不是因为“没读过新书”,而是“每次读,都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也想起了自己是怎么一步步走到现在的”。这本书没给“快速变自信”的方法,却用最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自卑不可怕,每个人都有“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重要的不是消灭自卑,而是学会和它相处,让它从“困住你的枷锁”,变成“推着你变好的动力”。
如果你现在也被自卑困扰,怕自己不够优秀,怕说错话,怕被人笑话,不妨找一本能让你“看见自己”的书读一读——就像董宇辉那样,一遍遍地读,一次次地和自己对话。慢慢你会发现:你没那么“差”,你只是需要一点时间,一点勇气,一点“试试”的决心。
你有没有过“因为一本书,读懂自己自卑”的经历?或者你有什么“和自卑相处”的小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咱们一起聊聊“如何从自卑里,慢慢活出自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