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纵深和时代大势

0
分享至

要以“十五五”规划确定的关键节点目标为牵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计划、分步骤地扎实推进,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因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而备受国内外瞩目。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跨越70年历史云烟,持续编制和推出系列“五年规划”。这种治国理政的制度设计和经验做法,甚至被许多国外学者视为观察并解读“中国之治”的独特密码。全会将“十五五”时期定位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表明这一即将实施的新的五年规划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所具有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为此,我们应该以历史主动精神,把握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时度效”,以系统思维、科学精神来把握方向、掌控节奏,以发展成果和成效检验工作、臧否得失,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宏伟事业行稳致远。

深刻洞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机遇‌‌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把握历史大势,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牢牢地掌握了革命、建设、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历史主动。早在20世纪初,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紧密结合中,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随后100余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把握历史大势,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使得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变为现实的光明前景。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紧紧抓住新时代的历史机遇,唯有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才能确保中国发展航船行稳致远。这方面,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可以说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顺势而行、借势发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阔事业和制度优势不断推进和徐徐展开的“精品力作”。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传统农业大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亟待回答和解决的没有先例可循的重大战略问题。

1953年,中央制定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就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而制定的。由此,开启了党以五年规划(计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序幕,中国现代化事业也因此奠基、起步,并开始与五年规划的战略部署保持同频共振。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的接续奋斗,形成了布局长远、渐进调适、持续推进的鲜明特征,也为“十五五”时期把握发展机遇奠定了坚实基础。

具体来说,“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推动了我国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六五”计划、“七五”计划推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八五”计划、“九五”计划推动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十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规划则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起步。

可以说,五年规划自实施以来,精心谋划、科学实施、环环相扣、步步提升,对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兴旺发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党中央又将“十五五”时期定位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意志与强大定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既要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目标,又要根据阶段特征动态调整政策重心。把握这一“时”,就是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指示要求,既要坚定发展信心,又要强化机遇意识与风险意识,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确保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牢牢掌握我国发展的历史主动权,通过着力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与稳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

精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方向和历史进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任务方面,需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布局方面,需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式现代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需要科学把握发展速度、精准掌控推进力度、统筹协调发展进度。对于这一“度”的把握,要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顶层设计,也要考虑在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调适。

从总体上看,我国五年规划的内涵与功能是不断持续优化的。改革开放前的五个“五年计划”聚焦工业化建设,以指令性指标为主。“六五”计划更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计划”,新增社会发展维度,逐步减少指令性指标。党的十四大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后,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突出。“十一五”时期,将“计划”改为“规划”,形成了约束性指标与指导性指标相结合的框架。这些调整,体现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度”的科学把握。

此外,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到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机融合,再到将党的建设、统筹发展安全等不断纳入现代化范畴,也体现了我们党对于方向引领的坚定性和发展节奏的科学把握。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五年计划(规划)都是成功的,从“二五”计划到“五五”计划,就遇到过挫折和起伏。作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六五”计划方趋于完备。此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已然拉开,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终于到来了。

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方向和历史进程的把握,既保持了战略一致性,又兼顾了策略灵活性。这主要源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科学顶层设计与战略安排,从根本上说体现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与核心要义。中国式现代化所独具的中国特色、所明确的本质要求以及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共同构成了我们把握现代化建设方向、节奏与进度的根本遵循。在发展方向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在发展节奏上,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和科学方法,统筹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一致性与策略灵活性、发展效率与社会公平、活力与秩序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在发展进度上,要以“十五五”规划确定的关键节点目标为牵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计划、分步骤地扎实推进,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目的任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导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就是为人民谋取更多幸福、更多利益。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和成效的检验,归根到底在于是否贯彻落实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没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有没有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下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制度优势。“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共同富裕和民生保障,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检验现代化建设成就和成效的重要标尺。

当前,我国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十四五”规划所包含的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5方面20项主要指标,102项重大工程均得以实化量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效”绝非单一的经济增长指标,而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综合性、多维度的体系。这就要求既要实现物质文明的提升,也要促进精神文明繁荣;既要追求共同富裕,也要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既要力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要积极谋求和平发展。这种全面、立体、丰富的成果检验体系,不仅从实践层面生动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的时代之问与理论命题,更以实实在在、可感可知、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发展成就,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科学性与实践的优越性,从而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凝聚磅礴的奋进力量。同时,这种成效具有世界意义,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现代化选择,为解决全人类普遍面对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以及时间表路线图,奋斗正当其时、正逢其势,我们要切实肩负起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重任,深刻把握“守正不渝”与“创新不止”的辩证统一,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青年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青年报
有重大影响力的全国性综合日报
146283文章数 59376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