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纺织厂女工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谁能想到38年后,她会成为山东最有钱的女人?
2025年10月底,《2025胡润女企业家榜》新鲜出炉,就像每年开学时的成绩单,谁进步了,谁退步了,一目了然。
![]()
这一回,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叫张红霞的女人。54岁的她,身家高达600亿元,在女企业家榜上排第七,成了山东新的女首富。
更有意思的是,她的亲妹妹张艳红也跟着上榜,身家585亿元,排在姐姐后面一位。姐妹俩同时进入全国前十,这在中国富豪榜上还真不多见。
以前,魏桥这个家族企业总是以“张士平家族”的名义整体上榜。如今姐妹俩单独亮相,说明这个千亿企业真正交到了下一代手中。
No.01 从女工到首富,她走了38年
![]()
说起张红霞,她的故事比电视剧还精彩。1971年8月,她出生在山东邹平一个普通家庭。那时候没人能想到,这个女娃娃日后会成为山东女首富。
“那时候我们住的都是平房,冬天漏风,夏天漏雨。” 张红霞后来回忆说。她的父亲张士平当时还是个普通的车间主任,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巴巴。
1987年,张红霞从纺织学校毕业,进了父亲的纺织厂。别以为她是老板女儿就能享福,她爸张士平对她特别严格。
“我第一天上班,父亲就给我立下规矩:不许迟到早退,不许搞特殊化。” 张红霞记忆犹新。
她后来在《父亲的坚强》一文中写道:“别人下班了,我还得在车间里加班。活干得稍有不对,我爸就当众批评,一点面子都不留。”
当时她就是个小技术员,从最基础的纺纱、织布学起。一米一米地纺,一尺一尺地织,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最累的时候,我一天要站12个小时。” 张红霞说,“手指经常被纱线割破,缠上胶布继续干。”
想想现在有些富二代开豪车、住别墅,张红霞那会儿可没这待遇。她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和普通工人没什么两样。
正是这段基层经历,让她对纺织业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车间的机器怎么转,布怎么织,她都门儿清。
1990年,张红霞正式参加工作。此时的她已经在车间摸爬滚打了三年,从一名普通女工成长为技术骨干。
“那时候我们厂里最先进的机器还是从日本进口的。” 张红霞回忆说,“我为了弄懂这些机器,经常加班到深夜。”
1994年,张红霞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她被任命为生产技术处长,开始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
这一年,她协助父亲运作了滨州市首家合资企业——魏桥纺织集团与香港余华企业公司合资的“山东余桥纺织有限公司”。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跟外资合作。” 张红霞说,“但我们很清楚,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家合资企业的成立,标志着企业彻底冲破了“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结构,拉开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序幕。
No.02 魏桥的发家史,就是山东民营经济的缩影
![]()
张红霞的成长,是跟着魏桥集团一起的。魏桥最开始只是个小小的油棉厂,加工棉花和大豆。说起这段历史,张红霞如数家珍:
“我父亲接手的时候,厂子里就几台老掉牙的设备,工人不到百人。”1981年,张红霞的父亲张士平当上厂长后,厂子才开始红火起来。
那时候,张红霞还在上学,但每到寒暑假,她都会到厂里帮忙。“我记得特别清楚,1984年的时候,厂里开始搞花生榨油。” 张红霞说,“这一下子就把厂子搞活了。”
当时的魏桥油棉厂面临着一个难题:棉花加工有季节性,工人们半年开工半年闲。张士平果断决策,进军油料加工领域。
这个决定让魏桥在1984年实现了400万元利润,摘得全国供销系统利润榜首。
“我父亲常说,企业要发展,就要敢于突破。” 张红霞说。1986年,魏桥迈出了关键一步——筹建毛巾厂。当时职工们集资89万元,建起了年产500万条的毛巾厂。
“那时候真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张红霞回忆说,“工人们把积蓄都拿出来了,多的出几千,少的出几百。”
就是靠着这种拼搏精神,魏桥在1989年建成了万吨纱锭,正式进军棉纺织行业。
1993年,企业更名为邹平县魏桥棉纺织厂,并成功进入全国纺织工业五百强。“到了1996年,我们已经是中国最大的纺织企业了。” 张红霞不无自豪地说。
但真正让魏桥实现质的飞跃的,是1999年的那次兼并。“当时滨州第一棉纺厂濒临破产,2000多名职工面临下岗。” 张红霞回忆说,“我们顶着压力,把它兼并了过来。”
这次兼并让魏桥的规模翻了一番,但也带来了巨大的管理压力。“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泡在车间里。” 张红霞说,“我们要把两套完全不同的管理制度融合在一起,难度很大。”
2003年,在张红霞的主持下,魏桥纺织在香港成功上市,募集资金达24.41亿港币。这对一个从县城走出来的企业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但他们做到了。
“上市那天,我父亲给我打了个电话。” 张红霞说,“他就说了一句话:'这只是开始。'”
如今的魏桥,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小厂子了。它有18个生产基地,10万员工,总资产超过3000亿。纺织、铝业两条腿走路,而且都是从原料到成品一条龙。
2012年开始,魏桥连续14年入选世界500强,2025年排在第166位。这个排名,比很多国家的最大企业还要靠前。
No.03 千亿企业的传承之路
![]()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千亿企业也不例外。2019年,创始人张士平去世后,魏桥的接班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那段时间,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期。” 张红霞坦言,“不仅是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面对企业传承的重任。”
张士平在生前就已经开始规划企业的传承。他在《父亲的坚强》中写道:“企业要基业长青,就不能只靠一个人。”
2024年10月,魏桥集团召开干部大会,正式完成交接班。张波任董事长,张红霞任党委书记、总经理。
“我们兄妹三人从小就在厂里长大。” 张红霞说,“对企业的感情,是刻在骨子里的。”妹妹张艳红自2009年起就协助姐姐负责纺织板块业务,后来还接管了集团在威海地区的业务。
“艳红做事特别认真,有时候比我还严格。” 张红霞笑着说。直到2025年1月,魏桥的股权问题才彻底解决。张士平持有的约27%股份,分给了妻子和三个子女。
这意味着,魏桥顺利完成了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的交接。
“这次股权重组,不是简单地把财产分给我们。” 张红霞解释说,“而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让企业更规范地发展。”
现在,张红霞的哥哥张波当董事长,她自己当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妹妹张艳红也负责重要业务。
兄妹三人各司其职,共同管理这个商业帝国。这种安排,既保持了家族的凝聚力,又实现了专业化管理。
相比之下,山东另一铝业巨头信发集团,78岁的宋传英仍在坚守。虽然财富增长了,但排名却下降了。一进一退之间,折射出山东民营企业的两种发展路径。
No.04 新质生产力引领未来
![]()
在“新质生产力”成为热门词汇的今天,张红霞有着自己的理解。
“所谓新质生产力,就是要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她说。走进魏桥的智能化车间,你会颠覆对纺织业的传统认知。
“以前一个车间要200个工人,现在只要20个。” 张红霞指着正在忙碌的机器人说。这些机器人能够自动完成纺纱、织布的全部工序,而且质量更加稳定。
在铝业板块,魏桥同样在创新。他们研发的600千安特大型电解槽生产线,是全球最先进的。“这条生产线比传统生产线节能20%以上。” 张红霞说。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魏桥还进军了新能源汽车领域。2023年2月,魏桥创业集团控股北京汽车制造厂,同年8月,与洛轲智能达成战略合作。
“很多人问我们,一个纺织企业为什么造车?” 张红霞笑着说,“其实我们不是造整车,而是提供轻量化解决方案。”
魏桥利用自己在铝材方面的优势,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全铝车身,这能让汽车重量减轻30%以上。
2024年,魏桥创业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585亿元,所有指标都创了历史新高。“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关键看你怎么干。”
张红霞深谙此道:“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既要在发展中提高,又要在提高中发展。”这话听着朴实,却蕴含着企业经营的智慧。
No.05 13万人的安居乐业
![]()
一个千亿企业,背后是千万个家庭。魏桥有13万员工,95%来自农村。如何让这些人在城市安居乐业,是个大课题。
张红霞在这方面下了大力气。“我经常跟管理层说,我们要对得起这13万个家庭。”她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员工有房住,看病能报销,孩子有学上,老了有人管。
13万农民工在城里安家落户,成了新市民。在魏桥的职工宿舍区,幼儿园、学校、医院、超市一应俱全。
“我们要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 张红霞说。她对国防建设也特别上心,每年春节、“八一”建军节,都亲自带队去慰问部队。
魏桥是滨州市安置退伍军人的“大户”,这些退伍军人在企业里都成了骨干。“军人纪律性强,执行力高,是我们企业的宝贵财富。” 张红霞说。
“为国创业,为民造福”,这句话挂在魏桥的墙上,更刻在张红霞的心里。
No.06 新时代的女性力量
![]()
作为女性企业家,张红霞对“她力量”有着独特的理解。“性别从来不是决定能力的因素。” 她说。
在男性主导的制造业中,张红霞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尊重。“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人质疑:一个女人能管好这么大的企业吗?”
张红霞用行动回应了这些质疑。她深入车间,钻研技术,很快就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其实女性在管理上更有优势。” 张红霞说,“我们更注重细节,更懂得沟通。”
在她的推动下,魏桥集团格外重视女性员工的培养。“我们中层管理干部中,女性占比超过40%。” 张红霞自豪地说。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张红霞也面临着工作与家庭的平衡问题。
“说实话,很难。” 她坦言,“但我的家人很支持我。”她的办公室里放着全家福,工作再忙,她也会尽量抽时间陪家人。“我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年轻女性:你们可以同时拥有事业和家庭。”
值得一提的是,张红霞对魏桥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要从'创业魏桥'向'创新魏桥'转变。”她介绍说,魏桥正在实施六大战略:科创引领、数字赋能、生态优先、开放融合、为国担当、家园共建。
在纺织领域,魏桥将继续向下游延伸,做强做优“嘉嘉家纺”和“向尚运动”两个自主品牌。
“我们要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张红霞说。在铝业领域,魏桥将围绕轻量化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铝精深加工能力。“我们要保持'中前端'竞争优势,加快向'高精尖'方向迈进。”
2025年5月,宏创控股披露重组报告书,拟发行股份购买宏拓实业100%股权,交易作价高达635.18亿元。这次交易完成后,魏桥在铝业领域的实力将进一步提升。
“未来的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 张红霞说,“我们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
No.07 传奇仍在继续
![]()
从纺织女工到山东女首富,张红霞用了38年。这38年,她见证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崛起,也亲历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我常常想起父亲的话:做企业要像纺纱一样,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出结实的布。”
如今,张红霞头上顶着无数光环:全国劳动模范……但在员工眼里,她还是那个务实能干的“张总”。每天早上,她依然准时出现在厂区,车间里的机器声,对她来说是最动听的音乐。
“600亿身家?那只是数字。” 张红霞淡然地说,“对我来说,把企业做好,让员工过上好日子,才是最重要的。”传奇仍在继续,而张红霞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