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美吉隆坡会谈,美方模糊台海政策失效,中方120字通稿屏蔽美方声音

0
分享至

前言

10月31日,中美防长在吉隆坡会晤后,中方新闻稿只用了120个字,且只字未提美方表态,这种前所未有的“选择性沉默”,却在国际舆论场引发了比长篇声明更大的震动。

与此同时,这也让习惯于被高度重视的美国防长显得异常被动,但一个有意思的点是,董军与美国国防部长会谈后,官方发布的通告中,并没有显示什么成果。

那么这是否说明中美军方谈崩了呢?美方又为何会陷入这种“被忽略”的窘境?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编辑:CY

一场只播一半的交锋

这场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会晤,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不同寻常的信号,中美元首刚刚达成多项共识,全球都以为防长会晤会是这种积极氛围的延续,但中方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

根据中国国防部官网发布的权威通稿,董军部长的发言被清晰记录,但美方防长赫格塞思的任何表态,哪怕是礼节性的辞令,都只字未提。

这可不是疏忽,而是一种刻意的“信息留白”,是一种比任何强硬声明都更具分量的外交行为艺术。


更有意思的是现场画面,董军部长淡定从容,面带微笑,而赫格塞思则神情紧张,双手都拘谨地放在膝盖上,与平日里那个咄咄逼人的战争部长判若两人。

这个无声的场景,比任何唇枪舌剑都更能说明问题,它像一部只播放了一半的电影,另一半的剧情,留给对手自己表演,当中方只报道自己的声音时,本质上是在宣告,你的表态已经不重要,甚至不值得被记录。


这种近乎“蔑视”的忽视,恰恰是源于一种无可撼动的实力地位,是一种内心强大的自然流露,过去,我们总是紧张地解读对方的每一句话,而现在,我们选择了轻松地忽略对方的“独白”。

这背后,是一种根本性的力量转换,是腰杆硬了之后,说话方式必然的改变,真正的外交主动权,不是你回应了什么,而是你有权选择不回应什么。

那些曾经让我们焦虑的喧嚣,如今成了我们懒得倾听的背景音乐,这本身就是最震撼的胜利宣言,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最朴素的真理:实力,才是国际关系中唯一的硬通货。


实力才是唯一的硬通货

让我们把镜头从吉隆坡的会议室拉远,投向更广阔的太平洋,长期以来,美国习惯于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其航母战斗群在我们家门口游弋,仿佛是其理所当然的权利。

但今时不同往日,中国的国防预算持续增长,高超音速导弹、航空母舰等国之重器相继列装,早已不是吴下阿蒙。

美国国防部自己的报告都承认,美军在第一岛链内的军事优势正在快速消失,这已经不是秘密,而是公开的事实,美国战略界也早已从“如何战胜中国”的幻想,转向“如何与中国共存”的现实主义探讨。


兰德公司那份著名的《稳定中美竞争》报告,核心结论就是美国已无法全面战胜中国,必须从“零和博弈”转向“有限控制”,这种高层认知的转变,直接体现在了美方的行为模式上。

过去,美方在台湾问题上奉行一套模糊战略,嘴上说着坚持“一中政策”,行动上却不断对台军售、派官员窜访,试探我们的底线,这套把戏的本质,是想用最小的成本维持最大的影响力,把台湾当成讹诈我们的工具。


但现在,这套把戏玩不转了,当我们的区域拒止能力足以让任何干涉力量付出惨痛代价时,美方的“模糊”就失去了原有的威慑力,反而成了自欺欺人的遮羞布。

所以,我们看到了赫格塞思反复强调“不寻求冲突”,甚至解释说美军在亚太的部署只是为了“自保”,从咄咄逼人到强调自保,这巨大的反差,不是美国良心发现,而是我们的刺刀逼到了他们眼前,不得不做的现实选择。

这不是猜测,是数据,是五角大楼自己的部署调整,是智库报告里的字字句句,共同勾勒出的清晰图景。


中美军事斗争的形势,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的逆转,主动权,正一天天向我们手中转移,简单说,腰杆硬了,说话就不用那么客气了,外交姿态自然会随之改变。

从寸步不让到懒得理你

这种因实力变化而带来的自信升级,可以清晰地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寸步不让”的强硬,这是在实力尚不足以完全碾压对手时,我们展现出的坚定立场,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宣告核心利益不容侵犯。


我们说台湾问题是我们的家务事,谁也别想指手画脚,说南海是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基业,寸土不让,这种表达,充满力量,但背后仍带有一种防御性的应激反应,是在激烈博弈中的寸土必争。

第二层,是“刚柔并济”的智慧,随着实力进一步增强,我们开始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展现出更从容的姿态,我们一边强调构建平等尊重的两军关系,一边又明确表示有充分实力应对任何挑衅。


这种柔中带刚的打法,既是给对方台阶下,也清晰地划定了红线,展现了大国应有的成熟与稳重,第三层,是“扬眉吐气”的快意。

当我们看到对手从强硬转向自保,看到其防长在我们面前神情紧张、双手拘谨时,那种长久以来被压制的情绪得到了释放。

这是一种正当的民族自豪感,是对国家发展成就的直接情感反馈,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感同身受的欣慰,但自信的最高层次,是第四层,“懒得理你”的蔑视。


这不是傲慢,而是一种彻底的、源于绝对实力优势的心理解放,当你的实力让对手的一切表演都失去意义时,你甚至连看都懒得看他一眼。

中方新闻稿只字不提美方表态,就是这种蔑视式自信的最好体现,底气何在?在戈壁的风沙里,在深海的静默中,在每一寸不容侵犯的国土之上。

“东风快递”的使命必达,就是这份自信最坚实的底牌,是我们选择忽略任何杂音的最大资本,从被动应激,到主动塑造,再到今天的心理藐视,中国的自信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四级跳。


剧本由我写,主角也得听我的

当这种“实力自信”成为新常态,世界的剧本,将由谁来书写,答案已经不言而喻,过去,我们常常是国际议题的被动应对者,别人出题,我们答题,疲于奔命地解释、澄清、反驳。

但现在,我们正在成为议程的设置者,我们出题,世界回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试图引领全球治理新范式的努力。

“一带一路”的推进,不是简单的地缘政治布局,而是将自身发展经验转化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宏大实践。


这些倡议背后,都是“实力自信”在起作用,因为我们有能力、有资源、有意愿去塑造一个更符合我们利益和价值观的外部环境,这种转变,对于普通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未来,我们将越来越多地看到这种“沉默的力量”,看到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越来越简短,却越来越有分量。

意味着我们将拥有更平和、更理性的社会心态,不再会因为外媒的一篇抹黑文章而群情激愤,因为我们内心笃定,当然,自信不代表可以躺平,实力需要持续发展,智慧需要不断提升。


我们需要学会如何用好这种“自信”,既要避免傲慢自大,也要防止被胜利冲昏头脑,我们可以借鉴历史上其他大国的崛起经验,也要警惕他们曾经犯过的错误。

以实力为基,以智慧为翼,这正是我们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行动指南,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我们如何运用这种新获得的自信。

我们可以选择更主动地塑造一个平等、理性、相互尊重的新型大国关系模式,为世界提供一种不同于旧式霸权逻辑的新选择,这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机遇。


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如何跑好这一程,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智慧与定力。

结语

真正的自信,不是回应每一个声音,而是选择自己想回应的,并有底气忽略其他的,从今天起,我们将越来越多地看到这种“沉默的力量”,它将成为中国外交的新常态,你认为,这种实力自信还将在哪些领域改变游戏规则?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星辰夜语
星辰夜语
在星空中寻找灵感,在夜晚低语故事,让星辰作伴,夜风为媒,分享那些触动灵魂的故事和感悟。
2210文章数 22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