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第七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暨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知交会暨地博会”)在广州盛大启幕。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於邱黎阳、中欧创新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杨琪琪受邀参会,生物医药核心专利的转让合作深度参与这场由粤港澳三地政府联袂打造的知识产权盛会,与超 200 家国内外参展商共筑产业生态,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活动伊始,现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场仪式与领导致辞,随后进入嘉宾演讲环节。来自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广州奥松电子、华润深国投信托、广州实验室、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多位行业专家,围绕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展开深度分享。
![]()
在“科技成果的专利运营之道”环节,广州实验室诊断技术创新研究与转化中心围绕科技成果从专利布局到产业化的全流程展开分享。於邱黎阳研究员结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欧医药中心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实践,就生物医药、基因治疗技术的专利运营模式与现场嘉宾深入探讨。
大会指出,生物医药领域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高,专利运营需注重 “全链条布局”—— 从早期研发阶段的核心专利挖掘,到临床阶段的专利组合构建,再到产业化阶段的专利价值实现,每一环都需精准发力。以在研的某款肿瘤靶向抗体药物为例,团队通过布局“化合物结构 + 制备方法 + 适应症拓展”的多层级专利网络,为后续技术转化和市场竞争筑牢了知识产权壁垒。
01-聚焦 “科技成果专利运营”,解码生物医药转化路径
在本届知交会的 “专利转化运用” 专区签约仪式上,於邱黎阳研究员、杨琪琪代表团队完成“一种全遗传编码的光控 DNA 合成酶、核酸与应用等6件专利”的转让协议签署。该系列专利聚焦下一代 DNA 合成技术,具有“光控精准合成、遗传编码可编程”等创新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载体构建、合成生物学底盘细胞改造等前沿领域。这6件专利形成了“核心技术 + 应用拓展”的专利集群布局,此次转让并非单一专利的交易,而是技术体系与产业化能力的协同赋能,助力其快速实现技术产业化。
![]()
02-产业资源深度联动,加速医药成果转化
在 “专利转化运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 等专区活动中,面对科研机构医药专利转化率偏低、产业化效能亟待提升的现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欧创新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分别立足科研研发与产业转化的机构优势,积极推动优质专利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各自聚焦科研院所专利的技术特性与市场适配性,侧重产业化路径的实操性与落地可行性,双方协同与医药企业代表深入探讨转化关键痛点,同时联动资本方搭建合作渠道,最终共同为生物医药科研成果构建起“研发端输出创新成果、产业端承接转化落地、资本端提供赋能支撑”的全链条资源桥梁,有效破解专利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衔接难题,为提升医药专利产业化效能注入关键动力。
![]()
03-以专利运营为引擎,驱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物医药是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转化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抓手。未来,中欧医药中心将持续深化“科技成果专利运营”模式的探索,一方面加强与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等机构的合作,探索“专利 + 金融”的创新工具,如生物医药专利资产证券化;另一方面,推动与粤港澳三地医药企业的技术合作,通过专利交叉许可、联合研发等方式,实现创新资源的协同共享。
随着知识产权运营生态的不断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将在专利技术的驱动下,加速迈向“创新研发 — 专利运营 — 产业转化”的良性循环,为我国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贡献 “湾区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