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中国、欧盟和美国在关键原材料,尤其是稀土这块儿,可以说是“你来我往”,互动频繁。
这事儿的大背景是中国从今年4月起对稀土磁铁这类重要物资进行了出口管制。
稀土这东西,从电动车电池到国防产品都离不开它,欧洲的很多工厂都非常依赖。
所以这一下,欧盟就有点着急了。
欧盟觉得光靠谈判可能解决不了问题了,就开始私下琢磨一些新的招数。
其中有个想法挺新奇,叫“实物关税”。
它不是让中方企业直接交钱,而是要求他们在向欧洲出口特定商品时。
必须顺便给欧盟的仓库“上交”一部分关键原材料,就像是拿实物来抵税一样。
![]()
除此之外,欧盟也在考虑,是不是要对一些中方也需要从他们那里进口的商品,也搞点限制措施。
不过欧盟这些讨论都还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八字还没一撇呢。
而且欧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像德国这样的国家就特别担心,一旦真这么干了,会引发和中国的贸易战。
就在欧盟这边挠头想办法的时候,另一边,中美之间传来了新消息。
在10月30日,中美双方在经贸磋商中达成一致:美国答应暂时停下他们的一项出口管制规定,为期一年;
作为回应,中方也决定,把10月9日出台的相关出口管制措施也先暂停一年。
![]()
这个消息一出,欧盟那边的压力一下子就小了不少。
因为中方暂停了最新的管制措施,欧盟觉得情况有所缓和,立刻采取强硬报复行动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但这不等于欧盟就高枕无忧了,他们还是在做两手准备。
一方面,一个中方马上就要和欧盟见面谈,双方会探讨能不能建立一个长期的许可证制度,让欧洲企业进货能更安心、更有谱。
另一方面,欧盟也在加紧制定应急计划,防止供应链哪天“掉链子”。
同时也在拉上盟友,比如参加七国集团(G7)搞的“关键矿产联盟”,想抱团取暖,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别总指着一家企业或者一个国家。
![]()
目前这场围绕关键原材料的贸易博弈,因为中美的暂时缓和而进入了一个微妙的阶段。
欧盟在观望,在准备,但短期内激烈对抗的风险确实是降低了。
各方接下来的谈判和具体怎么做,将是决定事态走向的关键。
中欧两家在绿色领域合作底子很好,产业上也特别互补,像绿色产品认证、绿色金融、碳交易这些方面,以后合作的空间非常大。
绿色合作现在已经成为中欧关系里特别亮眼的一块。
实际的合作项目也已经有不少了。
![]()
比如,有中国集团和法国企业联手,投资建了东台海上风电项目,这在中国还是头一回有中外合资建海上风电。
还有,中国的航空油料集团和欧洲企业合作,把地沟油这样的废弃油脂变废为宝,共同研发推广可持续航空燃料。
南方电网也和三家欧洲能源公司合作,在广州南沙搞了个“多位一体”的微能源网示范工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