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自:海浪电影周
电影,处于私人体验与公共情感的交界处。观众可以在别人的故事里筑造一个安全屋,将内心最脆弱的感情安放于此,佯装置身事外地宣泄那些感动、不安、恐惧和心动。而这源自创作者勇敢地袒露自己的生命体验,将那些隐秘的记忆写成诗,让更多心灵可以停靠。9月10日,「海浪对话」在阿那亚蜂巢剧场迎来重磅收关场,在《看电影》杂志主编、作家阿郎的主持下,日本独立电影旗帜性人物、多次斩获国际影展认可的导演河濑直美,即以「影像里的个人记忆」为题,回溯自己的生命体验,以及这些私人记忆是如何在她的电影里生长出公共根系,蔓延成影像中的人间褶皱。
![]()
影像与记忆
在这场对话中,河濑直美导演分享了自己生命历程中那些最珍贵的相片。从一岁半的那年夏天,到学生时代拍摄第一部五分钟短片,到第一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她的作品与她个人的生命体验始终息息相关。她谈及自小被收养,家人对她视如己出,这给了她相信世界的力量。但与此同时,亲生父母的缺位,也让她不断思考,“我为什么会出生?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在18岁决定将拍电影作为职业后,河濑直美导演便一直通过电影不断去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想把很多想法,还有我的生活,原原本本地拍成电影,传达给更多的人,传达给下一代。”
她学生时代自编自导自演的短片《爸爸的冰激凌》,即虚构了长大成人的女儿重新找回亲生父亲,不断追问过往与人生的故事。而她第一部在国际获奖的短片《蜗牛》,则直接讲述她和家人的生活。她的镜头无限逼近最私密的生活,用最滚烫的审视坦诚地剖析自我,追问与生存有关的一切。当私人记忆被挖掘到极致,反而指向人类最共通的情感。
![]()
母亲与故乡
母亲角色是每个生命个体早期心理结构形成阶段的核心客体,贯穿个体生命早期每一个关键的心理阶段,决定了个体人格、情感模式以及关系模式。少年时期,生母的缺位让河濑直美无法理解母亲,也无法塑造母亲,直到孩子出生,一切都被母女两人紧密的情感联结改变了。有孩子之前,她习惯于表达人与人的分裂和情感的断裂状态,至于之后他们之间怎样联系起来的,她完全交由观众自行诠释,没有自己的想法。
孩子出生之后,河濑直美以往的创作观念有了很大改变。后面的作品中,她学会讲述情感发展的过程,描述真正的事实,学会了明确表达。此外,她的创作灵感和依托也有了改变,她终于走出奈良。“比方说《澄沙之味》,还有《晨曦将至》,我不再像以前一样选择原创的内容。我开始以某个作家的作品为原材料进行电影创作,再到后面我拍《视觉》启用国际演员开始全新的尝试。”
故乡既是地域性的概念也是心理上的概念,更是创作维度。谈及故乡,河濑直美直言它对创作者共通的影响力。“奈良是古都,很多东西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它是千年以来一直延续下来的,像在守护我们的存在。”
![]()
纪录与创作
河濑直美的作品带有从一而终的纪录属性。从纪录片的拍摄经历,到用拍纪录片的方式拍剧情片,纪录成为她独特的创作习惯。有关出身,有关生活和生命意义的思考是她的人生课题,多年的思考过程让她意识到真实的重要性。在她看来拍电影不能完全只是空想,也不能只是纪录。
“光有虚构太像故事就没有意思了,如果只是拍纪录片,那么到底给谁看?为什么要拍这个纪录片又说不清楚。如果只是单纯拍纪录片,就像用望远镜看这个世界一样,这也没意思。我的作品就是原创的真实故事再加上我的感受,这意味着我的故事中,会加入纪录片的成分。”
![]()
河濑直美的新片延续了这种创作模式。薇姬·克里普斯主演的《屋久岛的幻梦》将于明年2月首映,这是一部有关脏器移植的电影。拍摄医疗场景时,剧组工作人员都穿着白大褂或护士服装,这样可以让小男孩的表演更自然。“我们像拍纪录片一样去拍,我们就是医生、就是护士,就是真实的纪录。”
特写镜头与使用非职业演员亦是河濑直美喜欢的表达方式。她习惯细致用心地观察和感受世界,如果用电影语言表达,那就是特写镜头。面对非职业演员,她会先放下摄影机交朋友。这无疑需要很长时间,但是真正成为朋友之后,经过长时间交流和沟通建立的信任起到了作用,这时她只需要跟他们说:“你们看着我就好,忘记摄影机的存在,我们还是跟以前一样交谈,保持真实的状态就好。”
初心与奈良
随着年龄增长,丰富的人生经历改变了河濑直美创作的形式和主题,没有改变的是她的初心。河濑直美把自己比喻成一棵树,虽然枝叶越来越繁茂,但根基没有变化。“我希望自己还像很多年前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按照当时的环境和自己的想法拍,希望自己永远都这样拍电影。”
为了保持创作的初心,河濑直美在2010年创办了奈良国际电影节,希望能够给更多青年导演更多创作机会和空间。鹏飞导演触动人心的温柔之作《又见奈良》就得益于奈良国际电影节和河濑直美导演的帮助。想尽办法鼓励、帮助和支持青年创作者的理念与海浪电影周不谋而合。
![]()
河濑直美的个人记忆被影像定格,那些关于出生、母亲、故乡的追问,通过电影镜头转化为温柔的凝视。渐渐的,她放下执念,同记忆和解,一如奈良的千年古木,扎实地向下扎根,静默地向上生长。私人记忆在时间的作用下淬炼成人类共通的情感,带着她从奈良出发,走到戛纳,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电影是桥梁,能把全世界的人联系在一起。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