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陈振
来源 | 财经八卦(ID:caijingbagua)
![]()
引言:站在AI大模型的风口上,又一个靠做配件生意的企业赢麻了。
仅次于宁德时代,这家市值破5000亿元的企业,再一次在A股市场赚足了“吆喝”。
放眼整个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能达到如此高市值的公司,其实屈指可数。
![]()
毕竟,2023年以前,这家企业的市值才不足300亿元,仅2年过去,市值一路“狂飙”,成为烟台新晋的“股王”。
这家企业,是如何上演市值翻倍,盈利暴涨的呢?
![]()
远超海尔智家,比肩宁德时代
市值破5000亿元!
被誉为光模块的龙头企业,产品远销国内外,这家低调的上市公司,“闷声发大财”。
可以说,乘着AI算力的“东风”,英伟达等科技公司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市值曾破万亿。
![]()
上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下游产业的高歌猛进。作为与AI算力高度捆绑的中际旭创,也同样分到“大蛋糕”。
2023年年初时,中际旭创的总市值还不到300亿元,如今市值一路飙涨,5000亿元大关已破,仅次于万亿市值的宁德时代。
![]()
2年多的时间,市值暴涨近20倍。如果说做AI芯片的英伟达是“卖铲子的人”,那中际旭创做芯片配件生意,为AI算力及大模型构建提供基础设施,可以说得上是“卖金铲子的人”。
行业人都知悉,光有芯片还远远不够,如果没有相关的光模块配件支持,一样成不了气候。
![]()
毕竟要让这些高端芯片提供源源不断的算力,少不了高端的光模块,这可是打通发送端和接收端从光信号转为电信号之间的纽带。
所以,像AI大模型、新一代的GPU,如果要有很强的算力,就离不开光模块,可见其重要性。
![]()
而中际旭创就是做高端光模块的,性能优、技术强。在如今的AI大浪潮下,订单也是源源不断,赚钱能力可见一斑。
或许,中际旭创的创始人王伟修自己都没料到,如今年过七旬,卸任董事长,退居幕后的他,还能登顶山东烟台新首富。
![]()
截至10月28日收盘,中际旭创的股价为513元/股,总市值达到5700亿元,远超海尔智家的2397亿元,是当之无愧的新“股王”。
![]()
![]()
有人笑称:“AI大模型的如日中天,光模块的好日子也是越过越潇洒。”
![]()
28亿“豪赌”,这对山东父子“不务正业”
押中AI,如今赢麻了
其实,中际旭创早年并不是做这门生意的,这一切还得从当时轰动市场的28亿元“豪赌”讲起。
官网显示,中际旭创的前身是龙口中际电工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后又改名中际装备。
![]()
13年前,中际装备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进入历史性发展阶段。当时的市值也不过10亿出头,与如今千亿市值可谓是相距甚远。
如果翻看创始人王伟修的履历,不难发现,这位50后电机“老兵”,虽然只有专科学历,但驰骋电机领域已有近40年,是个妥妥的“实干派”。
![]()
自1987年开始,他便一直从事电机设备相关工作,曾带领研发技术团队,死磕技术,攻坚克难,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条洗衣机电机自动化生产线。
在那个技术相对薄弱,厂房条件又相对落后的年代,终于不用花昂贵的价格买国外的技术,拥有完全自研自主的电机生产线,王伟修确实不容易,更不简单。
![]()
后来,电机红利慢慢褪去,王伟修父子俩做了一个“胆大”的决定:28亿元并购苏州旭创。
在当时很多人看来,这完全是个陌生的领域,和自己的主营业务几乎“搭不上半毛钱关系”,这对山东父子为何还要斥巨资并购这家企业呢?
只是普通人的认知,完全无法与王伟修父子俩达成共识,这项决定还一度被人称为“不务正业”。
![]()
但事实证明,并购当时融资失败的苏州旭创,花28亿元“押中”AI风口,换来的是如今近乎百倍的收益,这对山东父子可以说是既有高知远见,也有“初出牛犊不怕虎”的投资魄力。
其实,选择苏州旭创,并不是个意外,而是双方惺惺相惜的必然。
一方面,当时的中际装备亟需发展新的业务和盈利曲线,扭转家电市场日趋饱和的颓势;
![]()
而另一方面,苏州旭创是由70后清华学霸刘圣联合诸多知名海归博士创立,一直专注高端光模块的研发和生产,且在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资金上却不够充裕,融资也失败了。
一家重研发重技术的公司,“烧钱”是众所周知的。刘圣缺钱是事实,王伟修父子又在苦寻新的赢利点,双方一拍即合,敲定合作,也就有了如今的中际旭创。
![]()
当年,中际装备市值才不足30亿元,其实各方面都还比不上当时的苏州旭创,但中际装备还是通过发行股方式以28亿元成功拿下苏州旭创。
可以说,当时将目光瞄准光模块,绝对是个明智之举。
就目前的财报和主营业务来看,如今的中际旭创,早已将核心板块放在光模块,赚钱是真的赚钱,不然5000亿市值又谈何而来呢?
![]()
这对山东父子俩,靠做光模块配件生意,算是赢麻了。
![]()
高管减持套现,董事长卸任
70后清华学霸上位!
如果说这场高达28亿元的“押宝”,只是王伟修父子俩的“一购成名”。那推贤举能,让70后清华学霸刘圣接管中际旭创,也称得上是“用心良苦”。
![]()
王伟修年纪大了,在2年前便开始“退休生活”,他没把董事长一职留给自己的亲儿子王晓东,而是重用这位清华学霸。
不得不说,王老的用人之道,是令人钦佩的。
而“技术控”的刘圣也没辜负他老人家的重用,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中际旭投的归属净利润也从23年的21.74亿元,稳步增长至24年的51.71亿元,今年上半年更是暴赚40亿。
![]()
至少从财报来看,刘圣的接棒,给中际旭创带来了营收和净利润节节攀升的好兆头。也能看出,这位海归博士在商业世界里,不仅有留学背景,还是有自己的个人魅力和“真手段”。
如果说,当年刘圣拿下谷歌投资,如今在AI算力中,主攻的高端光模块,又成功赢得英伟达等头部企业的青睐,这就很不简单了。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高管减持套现的“操作”,再加上个月26号,中际旭创发出的一则减持预披露公告,企业计划以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550万股。
![]()
一边是老董事长卸任,一边是企业计划减持套现。虽说减持套现是市场的基本操作,但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股价的波动。
其实,除了最近的这则减持公告,早前股东苏州益兴福及其一致行动人也减持中际旭投合计约0.42%的股权,而苏州益兴福正是现任董事长刘圣的控股企业。
![]()
其实,除了刘圣董事长,公司董事兼常务副总裁王晓东也曾多次减持股票。虽说高管减持很常见,但一定程度上,还是由于企业股价连年暴涨。
![]()
毕竟,公司挣钱了,股东套现减持也属正常。中际旭创的盈利有目共睹,只有自身业绩长虹,底气够足,才能支撑股东的套现减持。
其实,股东套现减持的事大有人在,尤其是行业头部企业。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企业基本盘不扎实,业绩不可观,套现往往与企业崩盘预兆有关。
但显然,中际旭创的业绩一直很“扛打”,半年豪赚近40亿元,资本市场对企业的盈利预测一直处于“买入”评级,可见其底子够硬。
![]()
![]()
从落后到引领,再到全球第一
高端光模块重新定义中国智造
说到底,入局光模块产业,中际旭创在AI的大浪潮中,吃到了时代的红利。
很难想象,曾经我们还苦困于“缺芯少屏”,碍于技术瓶颈,一度被西方国家“卡脖子”。如今,我们从“遥遥落后”变成了“遥遥领先”,这离不开奋战在一线的万千科技工作者。
![]()
而中际旭创如今取得的辉煌成绩,自然是离不开以王伟修、刘圣等人的英明领导,更离不开其在技术领域的先发制人。
在中际旭创今年的中报中披露,公司卖出了905万只光模块,创造了超140亿元的营收,营收和毛利率同比双双实现增长。
![]()
销量的暴增,其实也反映市场对高端光模块的高需求。毕竟一家有着800G高速率光模块量产能力的企业,1.6T超高速光模块也占市场主导地位,技术处于业内一流水平,光模块研发更是走在世界的前列。
当别人还在钻研40G、100G、400G光模块时,中际旭创已经开始主打更高阶的产品,在行业竞争日趋严峻的形势下,依然靠技术出圈,领跑同行。
![]()
虽说国内光模块厂商也不少,但真正做到技术领先且实现量产的企业,其实并不多。
根据专业研究机构 Lightcounting发布的历年光模块厂商排名来看,中际旭创(Innolight)已连续两年勇夺全球第一,华为、新易盛等国产厂商也赫然在内。
![]()
国内光模块厂商陆续出现在榜单中,填补一个又一个空白,这背后是多少国产自研自产的影子。
我们有幸看到越来越多的像中际旭创这样的实干企业,一步一个脚印,重新改写了历史,将更先进更高端的光模块服务于全球各地,用中国智慧书写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蜕变。
![]()
日前,据彭博社报道称,中际旭创有望考虑赴港IPO,若“A+H”股上市成功,这家光模块巨头将成为又一家“巨无霸”科技制造企业。
未来,随着大模型的不断普及和渗入,全球对光模块的需求也会更高,以高端智造和硬核科技为代表的中际旭创,有望迎来新一波的市场红利。
这对山东父子和清华学霸,用实力和巨额财富,向人们证明了:处在AI的风口浪尖处,敢闯敢“赌”的高精尖企业,始终是“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