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一个普通闭营仪式上,苏炳添却意外成为舆论中心。
全红婵刚刚官宣复出,准备冲刺即将到来的全运会,结果“还没下水”,她的新任院长苏炳添就因为在一个公开场合说了句话,意外赢得满堂彩。
![]()
人们的注意力,从“跳水小将”转向了“飞人院长”,谁能想到,这次的口碑高光,是靠一份情怀换来的。
一句简单的话,让无数人动容
在台湾青年岭南闭营仪式上,苏炳添身穿正装、神情平和,说起话来也不再像赛场上那般雷厉风行。
但正是在这样平静的语境中,他提起了台湾的田径选手杨俊瀚。
他没喊口号,也没用煽情语气,只是轻描淡写地讲了一段设想:
如果有机会和杨俊瀚一起组成4×100米接力队,那中国队冲击奥运前三会更有底气。
![]()
最后,他又补上一句轻轻的话:“两岸本来就是一家。”
没激情四射,却感人至深。
这句话一出口,网络瞬间热了。
网友纷纷留言:
- “这格局我服!”
在这个动不动就强调对立的时代,一个顶尖运动员、教育者却能以“家人”的身份去看待两岸同行,实在难得。
![]()
没有喊话,也没有指责,有的只是一个体育人最朴素的愿望——强者一起拼,冠军一起冲。
从成绩到格局,苏炳添的转身让人敬佩
很多人认识苏炳添,是因为他的“9秒83”。
这可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奥运百米跑道上闯进决赛的速度,刷新亚洲纪录那一刻,他不但冲进了终点,也冲破了无数人对黄种人速度极限的想象。
可现在再看,原来苏炳添不光跑得快,还特别有分寸感和情怀。
这次台湾青年的交流活动,苏炳添并非“说场面话”,他是真心把“体育是桥梁”放在心上。
![]()
他的表达没有一句重复口号,都是从真实经历出发的设想;他的观点也不分彼此,只谈实力和协作。
如果说他之前靠速度征服了世界,那这一次,他靠一句话征服了人心。
不是第一次破圈,这院长确实不一般
说起来,全红婵和苏炳添的“交集”,早在一年多前就有迹可循。
当时在一次公开活动上,年纪小小的全红婵悄悄摸了一下苏炳添的大腿。
她不是闹着玩,是出于好奇,想看看“飞人”的腿到底多有力量。
这画面当时就冲上热搜,谁都觉得好玩。
![]()
可没想到,一年后,这对“同台选手”变成了“师生”。
全红婵被保送进暨南大学体育学院,而这个学院的院长,正是苏炳添。
说巧也好,说缘分也罢,至少对全红婵来说,她未来要听课、训练、参加活动的地方,正是由这位前辈打理的。
而苏炳添也没把这个“跳水冠军”当宣传工具,他低调安排她适应大学生活,提醒老师们别只顾成绩,训练和文化课要两手抓。
他走过的路,全红婵正在走
苏炳添的人生,是一步步跑出来的。
1989年,他出生在广东中山一个农村小镇,从小调皮不爱学习,还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
初中那会儿,他喜欢一个女生,叫林艳芳。正因为这个女孩,苏炳添开始愿意写作业、听课、跑步。
后来,靠着天赋和努力,他进了体校。
![]()
日复一日的训练,天还没亮就起床,脚上水泡一茬接一茬,吃的苦常人无法想象。
可他咬牙坚持住了。
2012年,伦敦奥运,苏炳添成了首位进百米半决赛的中国人。
2018年,他打破亚运会纪录,成了真正的“亚洲飞人”。
2021年东京奥运,他以9秒83震惊世界,登顶亚洲纪录。
但大家没看到的是,那一年他已经32岁,身体伤病缠身,却还是坚持冲击极限。
![]()
2025年,他36岁了,哪怕已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依旧没放弃赛场。
2月济南室内赛,他是全场最大年龄的选手,依然以6秒65拿下冠军。
4月在肇庆,他带领一群年轻队员,跑出接力金牌。
这些年他用行动告诉后辈们:年龄不是借口,舞台也不只属于年轻人,只要不放弃,就还能赢。
全红婵今天面对的压力、挑战、调整,他都经历过。
![]()
她能遇上这么一位懂得拼搏、又尊重热爱的人做院长,真的是幸运。
那句“两岸一家”,说得有底气
苏炳添为啥能说出那样大气又温情的话?
不是因为他“有职位”,也不是因为“要完成任务”。
而是他一路走来,早就明白了什么叫“同根生”。他知道什么叫公平、尊重、团结。
这和他的人生经历、教育经历都有关系。
别看他是运动员出身,学业也没落下。
![]()
2009年他考入暨大读经济,后来拿到硕士学位,2018年成为体育学院教授,2024年正式担任院长。
说白了,他不是“挂名”的体育官员,是认真把运动当事业、把教育当责任的那种人。
也正因为这样,他才说得出“要是杨俊瀚能加入,我们就能拼奥运奖牌”这种话。
不是博好感,而是实实在在相信彼此强强联合才有未来。
这就是格局。
爱情也是他的底气:23年携手不动摇
事业之外,苏炳添最让人动容的,其实是他的感情。
他和林艳芳的感情,走了23年。
从初中懵懂到成家生子,从异地恋到儿女双全,这一对“青梅竹马”如今成了很多人羡慕的榜样。
14年恋爱,7年婚姻,3个孩子,他们一起走过了训练、比赛、低谷、高峰。
![]()
林艳芳也不是“退居幕后”的那种太太。
她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家,学厨艺、带孩子、照顾老人,把所有的后方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苏炳添也知道感恩,常说自己一半的成绩都归功于老婆。
他们的爱情,不靠浪漫词句,而靠日常的每一次奔赴。
这份稳定和深情,是苏炳添在赛场之外最坚强的铠甲。
苏炳添之所以能赢得这次口碑暴涨,不是偶然。
是因为:
他能在国际赛场上突破极限,让中国速度站稳世界;
他能在教育岗位上传承精神,让体育不止于竞技;
![]()
他能在公开场合说出“最难说出口”的话,却毫不做作;
他能在感情生活中从一而终,用时间打磨爱意;
而这一切,让他不仅是“跑得快的飞人”,更是令人佩服的榜样。
对于全红婵来说,有这样的院长带路,是幸运;对中国体育而言,有这样的标杆存在,是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