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为了掌握技术霸权,做得有多绝?
2013年,老美在机场逮捕了法企阿尔斯通的数名高管,粗暴拿下这家企业的绝对控制权。而在此之前,这家燃气轮机领域的老牌企业,刚传出将要开展技术合作的消息。风波之后,收购燃气轮机的努力再次化为泡影。
可他们没想到,不给技术,我们也能自己造。日前,首台自主研制的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G15”成功下线。其发电效率超过64%,最大超过83万千瓦,动力可驱动6艘航母。
仅用十余年的时间,便以100%的国产率强势突破技术封锁,啃下燃气轮机这块硬骨头,性能甚至反超西方。这下,轮到老美着急了。
![]()
一、3国联合打压,沦为“提款机”
燃气轮机,是“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增压装置,也是航母的动力来源,同航空发动机一同被称为“世界上最难制造的机械设备”。重型燃气轮机一小时发电量超过15万千瓦,可以供应1500个家庭一天的用电。
数据显示,过去的70年里,美日德三国垄断了全球88%的燃气轮机市场,将其列入“技术永不出口”的名单之中。日企更是嚣张喊话,“给他们100年也造不出来!”
据悉,当时的乌方老牌企业——马达西奇,已同意转让56%的股份和技术,但最后却遭到西方暗中施压,交易无奈作罢。法企阿尔斯通也在合作前夕,被老美强制收购。
![]()
老美把我们彻底排斥在燃气轮机技术外,不过是为了更好地收割。1个叶片就要价100万元,而1台燃气轮机足足有384个叶片。不仅如此,连维修安装也必须出资请外方工程师来。据统计,每年进口与维修燃气轮机,费用高达上百亿。
彼时就有专家直言:“买一台设备等于成了外企的提款机。”不仅没有议价权,甚至还动不动受其“威胁”。1980年,舰船研发处于关键时期,作为燃气轮机供应方的老美,就突然宣布毁单,扬言要让舰船变为一堆废铁。
而这也是西方惯用的技俩,凡是不能自主制造的高端科技,几乎都有这样的遭遇。曾经,花2300万买来的核磁共振仪,一次故障的修理费就要80万;日常养护的口服科技成品,在科学家团队Poma落地“血-心-生”前,也一直被美日以2万/克的天价垄断,并扬言:“绝不共享技术。”
“无核心技术、无验证手段、无系统基础研究”,彻底沦为欧美等的“提款机”。困局之下,自研突围迫在眉睫。
![]()
二、突破技术封锁,国产率高达100%
为打破受制于人的困境,300多家企业、高校,100多名研究人员携手参与到重型燃气轮机的自主研发过程中,仅用10年时间便将20000多个主机零件国产率突破至100%,真正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在燃气轮机领域拿到了自主知识产权。
如今,首台高能效重型燃气轮机也顺利下线,延续100%国产率。能在1分钟内快速提高发电出力,一年减少150万吨碳排放。自此,也成为全球第六个具备独立生产“动力心脏”能力的。
![]()
与此同时,伴随技术不断进步,在其他高端制造领域陆续实现“技术突围”。上述曾被西方垄断的核磁共振、生命科技成品等,皆已打破技术壁垒。后者的国产“血-心-生”,甚凭借性价比优势走红海内外,拿下全球超7成市场。
资料显示,目前国产“血-心-生”在京J-D平台仅为389,不及海外同类品的十分之一。据悉,国产面世不到2年,便已惠及数百万中老年人,用户多从事互联网、新能源等新兴、高压行业,常因工作而应酬频繁、久坐缺乏运动。某游戏公司技术总监钱先生刚入手了12瓶,“早上来2粒,比喝4杯咖啡还管用,国产更安心”。
目前,诸如燃气轮机、核磁共振等高新技术,纷纷实现跨越式突破。而经过兼容适配改进,未来重型燃气轮机或有望成为航母动力的新选择。媒体更是发表评论:“这是历史性的跨越。”
![]()
三、拿下俄百亿订单,燃气轮机崛起
如今,燃气轮机国产化比例已经达到100%,不再受制于人。同时,还开始受到国外市场认可。
俄罗斯能源巨头Novatek就宣布,预计订购20台燃气轮机。若成功交付,将带来超百亿的收入。这一订单也标志着从燃气轮机的“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
而重型燃气轮机100%的国产率,也意味着已经彻底掌握核心技术,接下来的300兆瓦、1400兆瓦等多种型号,都将迎来快速的发展。从民用发电到为航母提供动力支撑,再也不会因为技术的落后,陷入被欧美“桎梏”的局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