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江源头乡忆篇☆长田河上放排
作者:来龙山人
【题记】过去回不去。 曾经也难留。且愿岁月可回首, 长田 河畔走一走。 黄瓜瘪儿大蒜头, 唤来风儿挥去愁, 喊声老叔喝两 口, 峥嵘岁月稠。
小时候我的老家,在徽州地区黟县柯村人民公社宝溪大队长 田河生产队,现在称呼为黄山市黟县柯村镇宝溪行政村长田河村 民组。虽然叫法不一样了,但儿时的记忆依然清晰,历久弥新。
五十年前,我四五岁,开始记事的年龄。常在春夏之交发洪 水的季节,看到祖、父、兄长辈放排的场景。那一幅幅波澜壮阔, 众人撑篙,齐心协力的场面,至今想起,依旧心潮澎湃,热血沸 腾。
![]()
老家依山傍水,十几户人家都姓方,聚族而居。村子背靠的 山叫来龙山(村里人一直习惯唤作后头山),后头山脉左接磨坊坞; 右连文龙宮、塘坞、新坞、南北塔、正坞;北对前山落、文坞、 鹏坞。群山耸立,郁郁葱葱;山谷深邃。溪水潺潺;鹿鸣呦呦。 鸟语花香;甘泉清冽,万物竞生。
整个村落坐东朝西,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冉冉在村后云谷中升 起,越过村中央的方家祠堂照进西向的长田河水中,旭日东升, 朝气蓬勃。
长田河水源自宝溪村南山庵山脚下百里滩水库,上游流经大 坞里、程家、章家、夏家、上胡、王梅、埠头。至李家陇河面渐 宽,流经巴黎嘴,一路畅游到两岸相望的军田、 口上,汇集高文 坞和茗溪坞的溪水,浩然越过磨坊坝,依长田庙、傍大路注入迷 秋河。河畔稻花飘香, 良田长长,缓缓形呈长田河。河水一路向 北,过古树落,入锅铺、黄莲坑、余家畈、张家,聚集孙家漩溪 河,经小河 口、大河 口,一路蜿蜒,川流不息,缓缓注入青弋江, 最后与长江相拥,奔腾到海,遨游九州。
记得那时每逢春夏雨季里,来龙山及前后左右山坞都会爆发 山洪,老一辈告诉我们这是山中沉睡的蛟龙苏醒了,把这一现象 叫“ 出蛟 ”。经大人这一说,每每都会担惊受怕,惶恐不安。惧怕 不安之余,没多时就会被来自山坞间溪流里,“赶羊 ”的乐趣所替 代。所谓的“赶羊 ”是“放排”的前奏,即利用山洪爆发时山坞 之间溪水暴涨,将山上的松木、杉木一股脑赶运到河边。然后七八上十根相依相连,用结实的树滕把他们编成一组组木排,最后 将每组木排首尾相连。排头设有竹制的舵杆,与现代轮船舵盘、 汽车方向盘有异曲同工之妙。排尾和左右两侧分布数人执篙撑排, 与舵手前后左右相呼相应,战险滩、过礁石, 同心同力, 同舟共 济,号子一喊浪靠边,波涛在后岸在前,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如蛟似龙,挥师青弋江 口。
记得迷秋河和古树落之间的长田河河面较宽,且水流平缓。 河的两岸种有苍朴的木子、松柏树,还有一株苍翠欲滴、古朴虬 劲的大柳树。每逢放排这段水面是起点,村里总有三五成群的小 屁孩光着脚丫,湿漉漉的爬上木排嬉笑打闹,不多会又被大人们 呵斥轰赶到两岸。眼巴巴的望着排群顺流而下,离开童真的视野。
更记得那支由方家老中青汉子们组成的放排队伍,秉承了祖 辈惟耕惟读、侠义豪爽的血脉留传。大有“佳思忽来,书能下酒; 侠情一往,云可赠人”的英雄气概。
弹指一挥间,半个世纪已过,每逢雨季,每独处异乡,每去 往家乡,心中涌动的不只是乡愁,更多的是记忆深处,放排汉子 们那份定格在人生中的震撼:处事不惊、无畏艰难;众志成城, 勇闯天涯的精神和力量!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愿得 故乡心, 白首不相离。
作者简介:
方丹,男,别号来龙山人,籍贯黄山黟县柯村。自幼喜爱文学,擅长诗歌、散文创作。中央党校经管专业毕业,历经国企改革,下岗再就业,现从事文化传播、营销策划行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