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晤已经结束,中国到底送给了美国一套怎样的大礼?俄罗斯不抗拒美元,“去美元化”浪潮还能继续吗?
在俄罗斯专家看来,中美釜山会晤落幕,中国恢复采购美国大豆,这是给特朗普送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政治经济大礼”,为什么这么说呢?
![]()
中国中粮集团就给美国豆农送了份实在礼,三批约18万吨美国大豆订单,这也是2025年5月中美贸易争锋后我国首次恢复采购。
这份订单可不是简单的生意,说是给特朗普的"政治经济双重大礼"一点不为过。说白了,这背后既有现实利益的考量,更藏着大国博弈的深层逻辑。
先看政治层面,美国中西部农业州从来都是特朗普的票仓基本盘,2026年中期选举眼看就要到了,这些州的态度能直接影响选举结果。
![]()
可眼下美国大豆产业正愁云惨淡,美国农业部10月数据显示,全国大豆库存飙到18.2亿蒲式耳,折合差不多4700万吨,比去年同期多了45%,库存消化周期拉到14个月,往年正常时候也就6到8个月就能周转完。
豆农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候中国订单一来,简直是雪中送炭。特朗普要是能靠着这笔订单稳住农业州的支持率,中期选举的胜算自然多了几分,这份政治人情不可谓不重。
![]()
经济上的门道就更有意思了。这几年中美贸易摩擦僵持不下,中方主动释放善意采购大豆,不光是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更是给自己留了后手。
要知道,中国停止购买美国大豆后,对巴西大豆的依赖度一下就冲过了70%,前九个月更是飙到80%,进口量高达6964万吨,9月份采购的巴西大豆甚至占了巴西出口总量的93%。
![]()
这种近乎垄断的依赖度,直接给了巴西坐地起价的底气,他们把大豆价格从每吨580美元一路抬到650美元,涨幅12%,比美国大豆还贵66美元。
中国每年得进口1亿吨左右大豆,大部分用来榨油和做饲料,一旦供应出问题或者价格疯涨,肉蛋奶这些民生品都会受影响。
所以这次中国买家干脆集体暂停了800万吨巴西大豆订单,直接让巴西港口陷入停滞,200万吨大豆堆在那儿卖不出去,每天光滞港费就120万美元。
![]()
恢复采购美国大豆,既能缓解对巴西的过度依赖,又能给巴西方面敲个警钟,这买卖做得相当精明。
但中国人做事向来是既有温度也有底线,务实合作不代表放弃原则,更不意味着没有防备。
就在美国接过这份"降温大礼"的时候,中国悄无声息推进的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已经成了气候。
根据新华网2025年4月的报道,这套系统已经覆盖23国,日均结算超1200亿元,人民币国际结算占比五年内从3%跃升至12%。
![]()
照这个势头,现在的覆盖范围和结算规模肯定又有了新突破。这套系统可不是简单的支付工具,说是"第二套SWIFT系统"毫不夸张,它用区块链技术搭建,国际清算银行研究证实,这种技术能提升跨境贸易GDP贡献率2.3个百分点,还能实现年减碳排放3000万吨。
更关键的是,它让中国在国际支付领域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不用再看SWIFT系统的脸色,万一哪天遭遇类似俄罗斯被踢出SWIFT的情况,咱们也有底气应对。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俄罗斯,这个被美元"伤"过却又无比务实的国家,对美元的态度很有代表性。俄罗斯央行2025年10月的报告显示,人民币在俄罗斯对外贸易结算中所占份额飙升,已经成了"主要玩家"。
![]()
回想2022年初,俄罗斯87%的出口结算是用美元和欧元进行的,可到了2023年1月,这一比例就降到了48%;
进口结算中,美元和欧元的份额也从2022年1月的65%降到2022年12月的46%。
与之相对,人民币在进口结算中的份额从2022年1月的4%跃升到2022年底的23%,出口结算中更是从0.5%飙升至16%。
![]()
但即便如此,俄罗斯也没彻底和美元"割袍断义",国际结算中依然给美元留了位置。
普京总统说得实在:"俄罗斯没有搞什么去美元化运动,是美国不让我们用美元了。"当初被踢出SWIFT系统,资产被冻结,俄罗斯是被逼着寻找美元之外的出路,但国家利益面前不能意气用事,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短期内还没法完全替代,保留美元结算渠道是务实的选择。
![]()
其实俄罗斯的做法也反映了当前"去美元化"浪潮的真实状态——不是要把美元彻底赶下台,而是要打破美元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构建多元化的货币体系。
中国推进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也不是为了颠覆现有金融秩序,而是为了给国际社会多一个选择,让跨境支付更安全、更高效、更公平。
从数据就能看出来,人民币国际结算占比虽然从3%涨到了12%,但美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这说明去美元化是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
回过头看中方的布局,恢复采购美国大豆是战术上的灵活调整,既缓解了贸易摩擦的紧张局势,又解决了自身的实际需求;
推进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则是战略上的长远谋划,为中国的金融安全和国际话语权筑牢根基。这种"战术让步、战略坚定"的思路,正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成熟表现。
而俄罗斯不抗拒美元的务实态度,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在全球化时代,货币选择不该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要根据国家利益做出最适合的安排。
![]()
说到底,无论是中方的"大豆大礼",还是数字人民币的崛起,亦或是俄罗斯对美元的理性态度,都指向同一个趋势:全球金融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单一货币主导的时代正在慢慢过去,多元化、多极化的货币体系正在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务实合作、互利共赢才是正道,零和博弈、单边制裁终究行不通。中国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既要维护好自身利益,也要兼顾各方关切,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走得稳、走得远。
参考资料:
中国复购美国大豆?外交部回应——北京日报
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基本建成——新浪财经
![]()
俄罗斯央行报告显示:人民币在俄罗斯对外贸易结算中所占份额飙升——环球时报新媒体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