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KTV太吵老板拒调解,我每晚抹狗屎反击,半月后他赔十万关门

分享至

深夜两点十七分,董欣雅又一次在嘶吼般的歌声中惊醒。

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像要挣脱束缚。

窗外,“夜莺KTV”巨大的霓虹招牌将房间映照得一片诡异的红蓝交错。

劣质音响将《死了都要爱》的每一个鼓点都放大成捶打墙壁的闷响。

她抓过枕头死死捂住耳朵,但那声音如同附骨之疽,穿透一切屏障。

楼下的喧嚣与楼上的死寂,形成令人窒息的对比。

她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个无法安眠的夜晚。

白天繁重的设计工作耗尽了她的精力,夜晚却成了无止境的折磨。

愤怒和无力感像潮水般涌上心头,将她淹没。

她坐起身,望着窗外那闪烁的招牌,眼神逐渐由疲惫转为一种冰冷的坚定。

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用常规的方法,显然已经行不通了。

一个大胆而隐秘的念头,在她心底悄然萌芽。



01

董欣雅躺在床上,直直地盯着天花板上晃动的光影。

那光影来自楼下KTV旋转的射灯,伴随着沉闷的低音炮节奏一下下闪烁。

歌声断断续续,夹杂着划拳声、哄笑声和玻璃杯碰撞的脆响。

她尝试数羊,数到一千零三只时,楼下突然爆发出更加狂野的合唱。

是那首烂大街的网络神曲,跑调的男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她猛地坐起身,抓过床头柜上的水杯一饮而尽,冰水划过喉咙,却浇不灭心头的烦躁。

拿起手机,屏幕显示凌晨三点零五分。

明天上午还有一个重要的客户提案会,需要清晰的头脑和饱满的精神。

而现在,她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眼眶干涩发胀。

她趿拉着拖鞋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夏夜闷热的空气裹挟着更清晰的噪音涌了进来。

“夜莺KTV”门口,几个醉醺醺的男人正勾肩搭背地大声嚷嚷,其中一个对着墙角呕吐。

霓虹灯招牌上的“夜”字接触不良,忽明忽暗,像一只嘲弄的眼睛。

这是她搬进这套老公寓的第三个月。

当初看房时,被它相对低廉的租金和离公司近的地理位置吸引。

房东轻描淡写地提过一句楼下是商铺,她却没料到是这样一个午夜狂欢的据点。

最初几天还好,噪音在十二点左右基本平息。

可随着盛夏来临,KTV的生意似乎也越来越火爆,营业时间不断拉长。

她关紧窗户,拉上厚厚的遮光窗帘,但声音依旧无孔不入。

重新躺回床上,她用被子蒙住头,试图为自己制造一个安静的茧。

然而噪音如同细密的针,轻易地刺穿这层脆弱的防御。

她能清晰地听到某个包间里,一个女声正在声嘶力竭地唱着悲伤的情歌。

唱得很难听,却异常投入,带着一种不管不顾的绝望。

在这噪音的包围中,董欣雅反而奇异地平静了一些。

她想起小时候住在老城区,隔壁邻居夫妻总是半夜吵架,摔东西。

她也是像现在这样,缩在被子里,默默忍受,直到一切归于平静。

那种熟悉的无力感再次袭来,但这一次,她不想再只是忍受。

天快亮时,楼下的喧嚣才渐渐平息下去。

城市恢复了清晨应有的宁静,只有早起的鸟儿在窗外啾啾鸣叫。

董欣雅顶着两个浓重的黑眼圈起床,冲了一杯浓度超标的黑咖啡。

苦涩的液体滑入胃中,带来一丝虚假的清醒。

她看着镜中憔悴的自己,深吸了一口气。

今天下班后,她得去找楼下那位吴老板好好谈一谈。

毕竟,沟通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她这样告诉自己。

02

晚上八点,董欣雅特意提前结束了手头的工作。

她换下一身职业装,穿了件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具有攻击性。

“夜莺KTV”已经开始了夜晚的营业,但此时客人还不多,噪音相对可控。

旋转的玻璃门映出她略显紧张的脸。

她深吸一口气,推门走了进去。

一股混合着烟酒、廉价香水和空气清新剂的浓烈气味扑面而来,让她微微蹙眉。

前台后面坐着一个穿着花衬衫、膀大腰圆的中年男人,正低头看着手机。

他应该就是吴宏志,董欣雅在物业登记表上见过这个名字和模糊的照片。

“请问是吴老板吗?”董欣雅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和有礼。

吴宏志抬起头,打量了她一眼,眼神里带着一丝审视和不易察觉的傲慢。

“是我,什么事?”他的声音粗哑,带着浓重的本地口音。

“吴老板,您好,我是住在您楼上的住户,姓董。”

董欣雅努力维持着脸上的微笑,“想跟您商量一下关于噪音的问题。”

吴宏志挑了挑眉,放下手机,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摆出一个放松的姿态。

“噪音?什么噪音?我们这里隔音做得挺好的啊。”

“主要是晚上,特别是深夜,音乐声和唱歌声确实比较大,影响到休息了。”

董欣雅斟酌着用词,“您看能不能麻烦您提醒一下客人,或者把音量调低一些?”

吴宏志嗤笑一声,拿起桌上的烟盒,抖出一根烟点燃,深吸了一口。

“小姐,我开的是KTV,不是图书馆。没点声音那还叫KTV吗?”

他吐出一个烟圈,慢悠悠地说,“来我这玩的客人,图的就是个开心,放得开。”

“我理解您的生意需要,但现在已经很晚了,声音确实传得很厉害。”

董欣雅耐着性子解释,“我白天还要工作,长期休息不好真的受不了。”

“受不了?”吴宏志上下扫了她一眼,语气带着明显的不耐烦。

“这条街就这样,晚上热闹。嫌吵你别住这儿啊!”

他用手指敲了敲桌面,“我这店开了好几年了,周围的老住户都没说什么。”

“就你事儿多?刚搬来的吧?受不了你搬走啊!找个安静的小区去!”

他的话像冰冷的石头,砸在董欣雅心上。

她没想到对方的反应如此蛮横,连一点沟通的余地都没有。

一股火气冲上来,但她强压了下去。

“吴老板,话不能这么说。互相理解一下总可以吧?”

“理解?我怎么不理解你了?”

吴宏志站起身,身高带来的压迫感让董欣雅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

“我理解你需要安静,但你也要理解我做生意不容易。”

他指着门外,“你看这条街,餐馆、酒吧、洗脚城,哪个晚上安静了?”

“大家都这样,就你特殊?你要是真觉得不行,去找物业,去找警察呗!”

他的脸上露出一种混合着嘲讽和有恃无恐的表情。

“看他们管不管得了!我还有事,没空跟你在这儿耗着。”

说完,他不再看董欣雅,转身走向里面的包间区。

董欣雅站在原地,前台小妹偷偷瞥了她一眼,又迅速低下头。

KTV里隐约传来的歌声此刻显得格外刺耳。

她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进掌心,然后慢慢松开。

默默地转身,推开那扇沉重的玻璃门,重新走入夏夜黏稠的空气里。

第一次正面交涉,以失败告终。而且,对方的态度比她预想的还要恶劣。



03

接下来的几天,噪音依旧。

董欣雅按照吴宏志“指点”的路径,首先找到了小区物业。

物业办公室的王主任是个面团团似的中年男人,总是笑眯眯的。

他耐心听完了董欣雅的投诉,给她倒了杯水。

“董小姐,您反映的情况我们知道了。楼下那个KTV,唉,老问题了。”

王主任搓着手,面露难色,“我们也上门协调过好几次了。”

“可人家吴老板手续齐全,也是正常经营,我们物业权力有限啊。”

“主要是深夜噪音严重超标,这已经影响到基本居住了。”

董欣雅拿出手机,播放了几段深夜录制的音频。

王主任听着那里面传来的鬼哭狼嚎,尴尬地笑了笑。

“是,是有点吵。这样,我们再跟他沟通沟通,强调一下。”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不过董小姐,我跟您交个底,那个吴老板……”

他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摇了摇头,“不太好说话。您最好也有个心理准备。”

从物业办公室出来,董欣雅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

王主任的态度很明确:同情,但无能为力。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拨通了社区民警林海生留下的联系卡上的电话。

林警官听起来很和气,在电话里详细询问了情况,并约了时间上门。

林海生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民警,身材微胖,态度温和。

他拿着个小本子,很认真地记录了董欣雅描述的噪音时间、分贝感受(虽然不精确)。

也去窗边实地感受了一下楼下传来的隐约音乐声(当时是下午,声音不大)。

“董小姐,您反映的情况我了解了。噪音扰民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林海生合上本子,“我们会按照程序,先对KTV经营者进行告知和警告。”

“不过呢,”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些许无奈,“这类纠纷处理起来需要时间。”

“而且,认定噪音超标需要环保部门的专业监测,程序比较复杂。”

“最重要的是,即便认定违规,处罚力度也有限,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他看了看董欣雅憔悴的脸色,叹了口气。

“我之前也处理过他们店和别的住户的纠纷,吴宏志那个人……”

林海生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他留下了一句“我们会尽力协调”,便离开了。

董欣雅站在门口,看着林警官微胖的背影消失在楼梯拐角。

她明白,无论是物业的王主任,还是这位和气的林警官,

他们都无法真正约束楼下的吴宏志。

所谓的协调和警告,对于那个蛮横的老板来说,恐怕如同隔靴搔痒。

她回到房间,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昨晚喧嚣的余味。

一种孤立无援的感觉,慢慢笼罩了她。

04

周末下午,董欣雅下楼去扔垃圾。

在楼道里,碰到了住在同一层最里间的邻居沈淑芬。

沈大姐五十多岁,平时深居简出,董欣雅搬来后只打过几次照面。

沈淑芬正拎着个菜篮子准备出门,看到董欣雅,脚步顿了一下。

“小董啊,出去啊?”沈大姐主动打了个招呼,眼神里有些许关切。

“沈阿姨,我去扔个垃圾。”董欣雅挤出一个微笑。

“哦……”沈淑芬犹豫了一下,压低声音,“那个……晚上睡得好吗?”

董欣雅愣了一下,随即苦笑着摇摇头,“不太好,楼下太吵了。”

沈淑芬叹了口气,脸上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唉,遭罪啊。我们刚搬来那两年还好,后来这KTV换了这个老板……”

她朝楼下努了努嘴,声音更低了,“就越来越不像话了。”

“您也受影响吗?”董欣雅问道。

“怎么不受影响?我这把年纪了,更禁不住吵。”

沈淑芬脸上掠过一丝愤懑,但很快又被一种谨慎取代。

“我也找过,没用。物业、警察都找过,没用。”

她左右看了看,楼道里很安静。

“那个吴老板,不是一般人。”沈淑芬凑近些,神秘兮兮地说。

“听说……以前是混社会的,认识不少人。这片区的人都让他三分。”

董欣雅心里一沉,想起了吴宏志那有恃无恐的样子和林警官的欲言又止。

“就没别的办法了吗?”她有些不甘心。

“有啥办法?忍呗,或者搬走。”沈淑芬摇摇头,“以前也有住户闹过。”

“后来呢?”

“后来?要么忍气吞声,要么……就搬走了呗。”

沈淑芬拍了拍董欣雅的手臂,带着几分同情和劝诫。

“姑娘,听阿姨一句劝,别跟他硬来。这种人,咱们惹不起。”

说完,沈淑芬像是怕被人看见似的,匆匆拎着菜篮子下楼去了。

董欣雅站在原地,手里拎着垃圾袋,心里五味杂陈。

沈大姐的话,印证了她的猜测,也让她感到更深的绝望。

连在这里住了更久、年纪更大的邻居都选择忍耐和退缩。

难道她也只能像沈淑芬说的那样,要么忍,要么滚?

她慢慢走下楼梯,把垃圾扔进桶里。

夕阳的余晖给老旧的楼房涂上一层暖金色,但董欣雅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

回到冰冷的房间,她站在窗边,看着楼下KTV门口逐渐聚集起人流。

那些准备彻夜狂欢的人,永远不会知道,或者根本不在乎,

他们的快乐,是建立在楼上住户的痛苦之上的。

一种强烈的、不甘心的情绪,在她心中涌动。



05

周一上午的客户提案会,董欣雅搞砸了。

她在讲解设计方案时,好几次卡壳,甚至把两个模块的功能说混了。

客户皱起了眉头,部门经理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虽然最后凭借方案的底子不错,勉强通过了初稿,

但经理还是把她叫到办公室,委婉地提醒她最近状态不佳。

“欣雅,你一直是部门里的骨干,最近是不是太累了?”

经理看着她浓重的黑眼圈,“要注意休息啊,后面还有更重要项目。”

董欣雅只能含糊地道歉,保证会调整好状态。

回到工位,她对着电脑屏幕,只觉得眼前发花,脑袋像一团浆糊。

连续半个月的睡眠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效率和精神状态。

设计工作最需要专注和创造力,而现在,这两样东西正在离她远去。

下午,她请了半天假,想去医院开点助眠的药物。

医生听完她的描述,建议先尝试调整生活方式,创造安静的睡眠环境。

“年轻人,尽量不要依赖药物。你说的那个噪音问题,最好还是从根源解决。”

医生善意地提醒,“长期睡眠剥夺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

从医院出来,董欣雅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

阳光明媚,车水马龙,整个世界充满了活力。

但她却觉得自己像个游魂,与这一切格格不入。

根源解决?谈何容易。

她试过沟通,换来的是羞辱。

试过投诉,得到的是推诿和无奈。

邻居的告诫言犹在耳:忍,或者搬走。

搬走?谈何容易。押金、中介费、搬家的人力物力成本,

还有短时间内找到合适房源的精力,对她这个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来说,

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和麻烦。

更重要的是,她内心有一股倔强,不愿意就这样向恶势力低头。

凭什么做错事的人可以肆无忌惮,而受害者却要付出代价仓皇逃离?

这不公平。

她走到公寓楼下,看着“夜莺KTV”那个刺眼的招牌。

白天它显得安静而普通,甚至有些破旧。

但一到夜晚,它就会化身成一只噪音怪兽,吞噬她的安宁。

常规的途径已经走不通了。

她不能再这样被动地忍受下去,等待一个不可能到来的救赎。

必须做点什么。用非常规的方法。

一个模糊的念头,在这些日子的愤怒、无助和观察中,渐渐清晰起来。

她需要更仔细地观察,更耐心地等待,找到一个对手的弱点。

然后,精准出击。

06

从那天起,董欣雅的生活多了一项隐秘的内容:观察。

她不再只是被动地忍受噪音,而是开始主动地收集信息。

她留意KTV的营业时间规律,发现周末和节假日通常会更晚,甚至通宵。

她注意到吴宏志通常晚上七点左右到店,凌晨三四点最后一批客人散尽后才离开。

她假装路过,观察KTV的后院和外部结构。

那里堆放着一些杂物和几个大型的空调外机,嗡嗡作响,散发着热气。

后院有一扇小门,似乎是员工通道,偶尔有服务员出来抽烟。

她发现吴宏志有个很有趣的习惯:极度爱干净。

有几次,她看到吴宏志站在门口,因为地上有一点烟蒂或者纸屑而大声训斥保洁员。

他自己也总是衣着光鲜,皮鞋擦得锃亮,手指甲修剪得干干净净。

有一次,一个醉酒的客人不小心把酒洒在了吴宏志的裤腿上,

他当时的表情,像是碰到了什么极其污秽的东西,脸色瞬间难看至极,

立刻冲回办公室,估计是去清理了。

还有一次,她听到吴宏志在打电话,语气颇为恭敬,

似乎在咨询什么“大师”关于店里财位摆放的问题,提到了“风水”、“冲煞”之类的词。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董欣雅的脑海中慢慢拼凑起来。

一个有着不太光彩的过去、行事霸道但内心可能迷信且有着严重洁癖的形象,逐渐清晰。

洁癖和迷信,或许是两个可以利用的弱点。

直接冲突,她毫无胜算。但如果是看不见的对手呢?

如果让他觉得,不是人在找他麻烦,而是“运气”或者“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和他作对呢?

一个计划的雏形开始在她心中形成。

这个计划大胆,甚至有些恶心,但似乎是目前唯一可能有效,且能保护自己的方式。

她需要时机,需要工具,更需要足够的谨慎和耐心。

她去了离家很远的几个宠物市场和小公园,留意那些被主人遛的狗狗。

她买来厚厚的橡胶手套,结实的塑料袋,还有一套深色的、不起眼的旧衣服。

行动必须在深夜,在吴宏志离开之后,在所有人都陷入沉睡之时。

而且要快,要准,要不留痕迹。

她像一个潜伏的猎人,开始耐心地等待第一个合适的夜晚。



07

机会在一个周五的雨夜来临。

天气预报说夜间有雷阵雨,到了午夜时分,果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雨水敲打着窗户,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楼下KTV的噪音。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天气,会减少外面活动的行人,也能冲刷掉一些痕迹。

凌晨两点,楼下的喧嚣达到了顶峰,然后又渐渐平息。

董欣雅一直没睡,她在黑暗中静静地听着。

雨声、隐约的音乐声、以及最后客人散尽时杂乱的脚步声和道别声。

大约凌晨三点半,她听到楼下后门开关的声音,还有吴宏志粗哑的嗓音嘱咐着员工什么。

然后是汽车发动机的声音,逐渐远去。

店里应该只剩下值班的人了,大概率在前台打盹。

董欣雅起身,换上那套深色的旧运动服,戴上橡胶手套和口罩。

她拿出准备好的小塑料盒,里面是傍晚时分从僻静公园里“收集”来的东西。

一股难以形容的气味隐约散发出来,她强忍着不适,用塑料袋层层包好。

心跳得厉害,手心也在冒汗。

她深呼吸几次,告诉自己必须冷静。

她轻轻打开房门,楼道里一片死寂,只有安全出口标志散发着幽绿的光。

她没有坐电梯,而是从消防通道悄悄下楼。

后院的铁门通常只是虚掩着,她之前观察过。

果然,轻轻一推,门就开了一条缝。

雨还在下,但小了很多,变成了淅淅沥沥的雨丝。

后院光线昏暗,只有KTV后窗透出的一点微光,以及远处路灯的模糊光晕。

那几个庞大的空调外机就在墙角,嗡嗡地运行着,散发着潮湿的热气。

她选择最里面、最隐蔽的那个外机,那里靠近围墙,阴影最重。

迅速蹲下身,打开层层塑料袋,取出那个小塑料盒。

刺鼻的气味更加浓烈,混合着雨水的土腥味,令人作呕。

她屏住呼吸,用戴着手套的手指,快速而均匀地将那些污秽之物,

涂抹在空调外机侧面和后面的散热鳍片上。

动作必须快,不能留下明显的滴落痕迹。

冰凉的触感透过橡胶手套传来,让她胃里一阵翻腾。

完成后,她立刻将塑料盒和手套塞进带来的塑料袋里,紧紧扎好。

迅速退回到消防通道,像一道影子般悄无声息地上楼。

回到房间,反锁上门,背靠着门板,她才敢大口喘息。

心脏狂跳不止,几乎要蹦出嗓子眼。

她冲到洗手间,用肥皂反复搓洗双手,直到皮肤发红。

看着镜中脸色苍白的自己,她感到一种混合着恐惧、罪恶感和一丝扭曲的快意。

第一步,已经迈出。没有回头路了。

08

第二天是周六,董欣雅几乎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留意着楼下的动静。

上午很平静,KTV白天一般不营业。

下午三四点,她听到后院传来一阵嘈杂的人声和叫骂。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