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果然还是没忍住。就在外界以为霹雳-15E空战事件已经过去的时候,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突然宣布,要把从霹雳-15E导弹残骸上获得的技术,用在自家的“阿斯特拉-2”空空导弹上。这意味着,大家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印度真的打算把霹雳-15E当成“技术金矿”,准备照着抄个遍。
![]()
5月7日印巴空战爆发,当时印度空军因为作战指令保守,导致多架“阵风”战机在交战中被击落,而巴方使用的正是霹雳-15E远程空空导弹。战后,几枚导弹残骸落在印度境内,其中一枚燃料耗尽后自毁失败,残体较为完整。印度军方立刻展开地毯式搜寻,将残骸运回研究机构分析。
起初,印度媒体极力淡化这件事,宣称霹雳-15E不过是“中等水平导弹”,并大肆吹嘘法国“米卡”和俄制S-400。可没过多久,风向突然一百八十度转弯——霹雳-15E摇身一变成了“全球最先进空空导弹”,印度更称其为“战略技术宝库”。
![]()
按照印度DRDO的说法,霹雳-15E身上有三项关键技术值得学习:微型有源相控阵雷达、高能推进剂和强大的抗电子干扰能力。这三点也是让印度最为眼红的部分。霹雳-15E能在恶劣战场条件下稳定锁定目标,关键就在雷达导引头的精度和抗干扰系统的可靠性。
而它能达到超过5马赫的速度、200公里的射程,则要靠新一代复合燃料推进系统。这种导弹在高空打击中几乎无解,印度空军的“阵风”即便拥有法制电子战系统,也在它面前失效。
问题在于,这些技术印度根本消化不了。以相控阵雷达导引头为例,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研究,但直到现在仍未完全解决T/R模块微型化的难题。日本也试过用类似技术开发AAM-4B导弹,结果可靠性极差,射程和精度都无法达标。印度连自家主力战机的雷达都要靠以色列代工,导弹电子系统多靠进口零件拼装,凭几块残骸就想复刻霹雳-15E,根本不现实。
![]()
更关键的是,霹雳-15E的自毁系统在落地时几乎将关键部件摧毁。印度能得到的,不过是外壳和推进体的残片。真正有价值的核心元件,比如导引模块和控制芯片,早已被烧毁。可印度并不死心,还以“研究残骸”为名向美日欧多国开放参观,希望能从技术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打着科研旗号的“国际抄作业”。
事实上,印度空军的“阿斯特拉”系列导弹一直饱受诟病。初代“阿斯特拉-1”射程不足70公里,可靠性差到空军自己都不愿使用。二代“阿斯特拉-2”原计划依靠俄以技术合作,提升射程到160公里,但现在看来连这个目标都被推翻。霹雳-15E一战让印度彻底意识到代差太大,于是干脆放弃原本的设计,准备“参考中国方案”。但就算他们全盘照抄,也注定是“形似而神不似”。
![]()
导弹的竞争,本质上是工业体系的竞争。霹雳-15E能成功,靠的是中国几十年积累的科研能力。从雷达天线到推进材料,再到导控算法,每一步都涉及无数科研团队的协作。这不是拿一堆零件拼出来的,而是整个国家工业体系的产物。
印度过去连仿制苏联R-73导弹都失败了,如今想抄霹雳-15E这种顶级产品,难度可想而知。即使在外部技术帮助下,印度也可能做出“缩水版”的大号导弹,体积更大、性能更差。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次印度可能会把分析数据分享给美国和日本。美方长期想破解中国产导弹的制导逻辑,如今看到机会当然不会放过。印度或许能借机换来技术援助或资金支持,但这种“出卖残骸”的行为,一旦坐实,势必引发地区安全紧张。好在霹雳-15E的技术防护极强,关键程序加密复杂,即便外泄,也难以真正被破解。
![]()
而从更深层面看,这件事再次暴露了印度军工的“虚火”:宣传永远比成果快一步。从战机、坦克到导弹,印度的国防项目几乎都存在“纸上谈兵”的通病——目标宏大、投入惊人,最终成品性能平庸。
就拿“阿卡什”防空导弹来说,服役多年仍频繁炸毁;“布拉莫斯”巡航导弹虽然打得响亮,但真正核心推进技术仍由俄方掌控。印度的科研体系存在根本性短板,缺乏持续研发的稳定支持。霹雳-15E即使放在他们面前,也只是个无法拆开的“谜盒”。
讽刺的是,印度媒体最近已经开始自我安慰,说即便不能完全复制,也能“学习思路”。这听起来像是在提前为失败找台阶。当年他们仿制T-90坦克就是这么说的,结果国产版问题频出、连自家军队都嫌弃。如今的霹雳-15E计划,很可能又是一场“嘴炮工程”。
![]()
从长远来看,这件事对印度来说也许是一场警醒。它提醒印度,科技不是嘴上说说的事,更不是抄出来的。真正的强国,从来不是靠模仿别人,而是能创造出别人无法模仿的东西。霹雳-15E让印度看到了差距,但更重要的,是看清了自己——想追赶,就得先脚踏实地,而不是幻想一夜之间弥补几十年的差距。
从战略角度看,中国无需过度担心印度的“仿制计划”。霹雳-15E的技术层级远非印度能轻易消化,中国空军的下一代导弹研发早已启动。未来霹雳-16、霹雳-17服役后,将进一步扩大中印在空战技术上的代差。对于中国而言,这次事件更多是一场警示:先进装备在实战中的技术保密依然是重中之重。
![]()
印度或许能从残骸里学到一点皮毛,但他们抄不走的是工业体系、科研能力,更抄不走中国几十年积累的底蕴。霹雳-15E不是印度的“技术金矿”,而是照出印度军工现实的一面镜子。
科技的较量,不在嘴上,也不在残骸里,而在脚踏实地的积累。印度若真想摆脱落后,就该少点口号,多点行动。至于想靠“捡来的碎片”追上中国,那就只能祝他们好运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