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得不说,这次特斯拉终于补齐了基础功能。
10月31日,特斯拉宣布向Model Y L推送最新的2025.32.300软件更新,正式支持"外放电"功能。
![]()
乍一看,又是一次常规的OTA升级,但仔细品品这个功能,就会发现事情有点讽刺。
国内众多特斯拉车主千呼万唤的"对外放电"功能,特斯拉真的要给了。但问题是,这个功能,国产电动车早就有了。
即便5、6万元的比亚迪海鸥等车型,也提供外放电功能。
而特斯拉,从第一辆Model S上市到现在,整整12年,才姗姗来迟地推送这个功能。
这就好比一个科技公司,别人早就用上了type-C接口,它还在坚持Lightning,理由是"我们有我们的考虑"。
等到市场骂声一片、用户投诉不断,终于松口:"好吧,我们也支持type-C了。"
你说尴尬不尴尬?
![]()
(二)
最有趣的是特斯拉车主的反应。
有人在车主群里激动地喊:"终于等到了!今年露营有救了!"
有人却冷静地回了一句:"别高兴太早,转换头还没出呢。"
是的,你没看错。
特斯拉虽然推送了外放电功能,但需要使用官方转换头,而目前官方还未推出相关配件,需要再等候一段时间。
这波操作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画饼"——功能给你了,但工具没有,你先等着吧。
更离谱的是,在此前,因为想使用车辆电池的电量,有特斯拉车主自行购买外放电转换插头,虽然确实能够提供外放电,但其原理是在欺骗车辆正处于充电模式下放电,而这也会导致电池开始自动主动加热等,放电的损耗远大于电量需求,且存在安全隐患。
想想看,车主为了一个基础功能,不得不自己买第三方设备"欺骗"车辆系统,冒着安全风险和电池损耗来实现外放电。
而同一时间,国产电动车用户在户外露营,电磁炉、咖啡机、投影仪轻松用起来,毫无心理负担。
这反差,真是太有画面感了。
![]()
(三)
说到外放电,就不得不聊聊整个行业的现状。
对外放电分为两种用途,一个是V2L,就是普通的给家用电器供电,一般都在6.6kW以内;另一个则是V2V,即通过外放直流电给另一台车充电。
在国内市场,外放电功能早就成了标配。
比亚迪全系标配,通常提供3-6kW的放电能力,最低允许电量为15%;理想、问界、小米等新势力品牌,也都把外放电作为核心卖点之一。
如今大部分电动车都配备了容量不小的电池包,一般都在40-100kWh。这样一块巨型"充电宝"足以支撑用户在户外用电,比如说露营娱乐用电磁炉、烧烤炉、热水壶、咖啡机等电器,或是户外作业用电钻、切割机、草坪机等设备。
![]()
而特斯拉呢?
特斯拉虽然是电动车鼻祖,但在电池外放电和户外用车场景拓展方面,却始终保守,一直不向车主开放V2L外放电功能。
为什么?
说是技术问题吧,连比亚迪海鸥都能做到;说是成本问题吧,特斯拉Model Y售价比国产电动车还贵。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特斯拉压根就没把这个功能当回事。
在马斯克的眼里,电动车就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当"移动充电宝"的。
直到国内车主骂得太狠,市场反馈太差,特斯拉才不情不愿地推送了这个功能。
![]()
(四)
最后聊聊这件事对整个行业的启示。
第一,用户需求才是第一生产力。
不管你是行业老大还是技术先锋,用户需要什么,你就得提供什么。
特斯拉的教训在于:以为自己定义了电动车,就能定义用户需求。结果市场狠狠教育了它。
第二,本土化不是妥协,是尊重。
在中国市场,露营、自驾、户外用电是刚需场景。国产车抓住了这个需求,特斯拉却视而不见。
这不是技术问题,是态度问题。
第三,竞争才能推动进步。
如果没有国产电动车的快速崛起,特斯拉可能还会继续"挤牙膏",能拖一年是一年。
正是因为比亚迪、理想、问界们的追赶,特斯拉才不得不正视用户需求。
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好事。
![]()
(五)
特斯拉终于支持外放电了,这是一个迟到的功能,也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它标志着:
曾经高高在上的"电动车鼻祖",也得向用户需求低头;
曾经引领行业的技术先锋,也得向国产车学习;
曾经定义规则的市场霸主,也得接受市场的反向教育。
至于那些国产车主?
他们只是笑而不语,继续在户外露营地煮着火锅、看着投影,顺便给隔壁的特斯拉车主科普:"兄弟,我们几年前就这么玩了。"
(作品声明:来源网络公开资料,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