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在京举办的2025中国广电视听精品之夜上,电视剧《阵地》从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2025年度推荐作品”大奖。
精品之夜发布的“2025年度推荐作品”,集中呈现了过去一年广电视听领域涌现出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在思想深度、艺术创新和观众口碑等方面表现突出,代表了行业创作的优良水准。它们是从火热生活中汲取灵感的果实,是用匠心智慧打磨的时代印记,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生动实践。这份片单的发布,为行业树立了清晰的品质标杆。作为国家广电总局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重点电视剧,《阵地》在央视一套播出后,创下收视佳绩,引发强烈社会反响,斩获多项殊荣,展现出主旋律作品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与文化感召力。
![]()
《阵地》自开播以来,以独特的文化视角与深厚的艺术底蕴引发热烈反响。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该剧首播收视率即高达3.059%,每集平均收视率2.847%,各集均位列同时段所有频道节目收视率首位,首轮播出在电视大屏累计收视8.7亿人次,成为今年首部首集收视即突破3%的革命题材剧。欢网数据显示其连续14天占据黄金时段收视第一,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咪咕视频三大平台热度持续居高,腾讯评分高达9.3,被观众誉为“一部根植文化血脉的中国文化抗战史”。此外,该剧在国际舞台同样大放异彩,一举斩获意大利欧亚国际影视金凯撒奖“亚洲优秀电视剧”“亚洲优秀女演员”“亚洲优秀影视音乐”三项大奖,实现了口碑与影响力的双丰收。
《阵地》的成功,源于其艺术表达的创新,更在于其深刻契合了国家广电总局推动主旋律创作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作为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指导项目,《阵地》首次全景式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笔墨为刀枪、文心铸长城”的创作理念,填补了抗战题材中文化抗战的空白。剧中通过周恩来、郭沫若、夏衍、田汉等历史人物的群像塑造,深刻诠释了文化认同与精神坚守在民族存亡关头的重要作用,呼应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
![]()
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冯胜勇在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剧集论坛上发言强调,“找准选题是前提,讲好故事是根本,拍出精品是目标”。他指出,主旋律作品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是传递真善美、弘扬主流价值,不论题材类型,都应被鼓励和倡导。他表示,正能量不等于低流量、无流量,主旋律也应该澎湃大流量。当前,互联网是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我们要树立用户意识、流量思维,“讲流量”但不“唯流量”,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阵地》腾讯视频收视群体50%以上是年轻观众。该剧以文化抗战为切口,将宏大历史叙事与个体情感命运相结合,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文化抗战上的智慧,也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文化战士形象,实现了艺术表达与大众情感的同频共振,“主旋律”与“多样化”的辩证统一。该剧的成功,正是“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并重,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的创作典范。
在推动“国剧振兴”的背景下,《阵地》荣获“2025年度推荐作品”奖,不仅是对一部优秀作品的肯定,更是对新时代主旋律创作方向的明确指引。文艺作品具有“意识形态+市场经济”双重属性,但意识形态属性是第一位的。《阵地》以文化自信为内核,以艺术创新为途径,以观众共情为目标,坚守文化阵地,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有机统一,成为新时代电视剧创作的一座标杆“阵地”。
随着国家广电总局持续优化创作环境、鼓励业态创新、强化内容引导,未来将有更多如《阵地》般“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涌现,共同撑起中国电视剧事业的宏伟大厦,为建成文化强国贡献视听文艺的坚实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