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会晤之后,中美关系有了破冰的迹象,远在欧洲的德国却坐不住了,默茨在公开讲话中突然拔高调门,强调欧洲必须掌握自己的技术未来,不能由中美来决定。
按常理推断,中美紧张关系缓和,对德国这种高度依赖出口的国家来说应是件好事。
![]()
可为什么德国的反应如此强烈,甚至言语间还带有一丝不安呢?
这几年中美激烈竞争,从欧盟的角度来看是个浑水摸鱼的好机会,欧盟这些年一直在中美之间扮演第三方的角色,为了在与我国的竞争中争取更多盟友,美国对欧盟的策略一直是拉拢为主,甚至不惜在某些利益上做出让步。
为了稳定与欧洲的经贸关系,我国同样也需要维持并发展与欧盟的合作。
欧盟就能在中美之间搞平衡之术,与中美保持接触的同时在某些议题上两面获利。
![]()
如今中美选择坐下来谈判并向外释放出缓和信号,这对欧洲来说相当于失去了之前的优势,很有可能直接削弱德国和欧盟过去的有利地位。
一旦美国从与我国的直接对抗中抽出一部分精力,其外交重心很可能会转向其他方向,重新审视与其传统盟友之间的经贸关系并非不可能。
之前为了维持跨大西洋联盟的团结,美国暂时搁置了与欧洲在汽车关税、数字服务税等问题上的争议。
现在中美之间的压力减弱,特朗普肯定会将矛头指向其他区域,可此时欧盟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已经没那么重了。
![]()
德国或许还会产生被区别对待的心理落差,现在日韩等美国盟友是通过各种投资换取的关税优惠,我国则在承受住巨大压力后,迎来了美国在关税政策上的松动。
对比之下,欧盟过去几年里所做的让步与妥协,很有可能引发欧盟内部民意反弹,甚至被扣上出卖核心利益的大帽子。
当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时,德国决策层优先考虑的其实不是全球局势稳定,而是自己有可能被边缘化的危机感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
这才是默茨对外强硬表态的根本原因,从官方文件来看,德国宣布要集中全国资源,重点发展六大关键技术领域,这里面包括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微电子、生物技术、核聚变以及气候中和交通技术。
为确保目标实现,默茨承诺到2030年将把国民生产总值中至少3.5%的资金投入到研发领域,看来德国这是要准备在科技领域下一盘大棋了。
政策真的那么容易实现吗?现在看看德国的内外部环境就知道,这项高科技议程的前景并不乐观。
![]()
就在德国政府大力宣传其吸引半导体产业计划时,芯片巨头英特尔取消向马格德堡投资数百亿欧元建大型芯片工厂的原定计划。
绿党和左翼党公开批评政府计划华而不实,他们认为议程的内容根本就没办法解决当前德国面临的能源危机和产业转型等紧迫问题,既没有提出具体可行方案,也没有相关部署,就是用长远规划来掩盖当下的执政困境的政治姿态。
除了这些掣肘之外,现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产学研已经严重脱节了,德国联邦研究部部长贝尔直接承认,虽然德国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依然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但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存在明显短板。
![]()
德国不缺顶尖科学家和先进实验室,但缺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商业成功案例的有效机制。
与中美两国相比,德国和欧洲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这些新兴领域存在差的,美国的风险投资体系活力满满,全球科技巨头高度集中在美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新技术商业化。
我国则拥有强大的国家动员能力、海量应用场景和完善的产业链条,同样能在新兴技术领域实现快速迭代和规模化发展。
![]()
在这方面德国和欧洲是拍马难及的,所以默茨的高科技议程虽然喊出了德国对科技竞争的焦虑,并试图为此指明方向,但还是象征意义大一些。
德国面临的战略被动和产业困境只不过是欧盟的缩影而已,作为由27个主权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联合体,欧盟内部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都限制了欧洲的整体行动能力和创新活力。
默茨在讲话中也非常坦诚,他认为欧洲的问题不在缺乏认知,而在缺乏执行。
![]()
这就是欧盟长期以来的困境,虽然各成员国对欧盟的困境都非常清楚,但在实施过程中总是各有各的算盘,这在无形中大大抵消了集体行动的效率,所以外界才将欧盟称之为一盘散沙。
据德意志银行今年发布的跟踪评估,报告发布近三年以来,建议得到全面落实的比例尚不足两成,大部分内容仍然停留在文件层面。
一家欧洲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在推出新产品前,不光需要同时满足27个国家的法律要求,还得经过层层审批。
![]()
增加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对企业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也一定会降低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久而久之,许多有才华的创业者和有潜力的初创企业就会放弃欧洲市场,选择到监管环境更友好且市场更统一的地区发展。
制度性障碍就是欧洲最大的困境,它既渴望在科技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又因害怕创新风险试图用法规进行约束。
![]()
结果既没能跟上创新步伐也没能完全规避风险,反而在不断内耗中逐渐丧失了竞争优势。
中美关系缓和只不过将德国和欧洲的深层困境暴露在水面上,默茨的强硬表态,反而暴露了其在科技竞争中力不从心的现实。
对德国和欧洲来说,当前需要的可能不是一份又一份计划,而是深刻的内部改革。
如何提高决策效率,如何为创新松绑,如何将27个成员国的力量真正凝聚起来,形成统一高效的行动主体,这些才是决定欧洲未来命运的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